重头戏‖长篇小说《广州工人》在《毛白菜》首发后......

谢友义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产业工人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广州工人》于2017年4月30日特别授权开始在《毛白菜》微刊首次刊发。经过整整26周的连载,得到了网易、豆瓣、简书、东方头条、北京时间、千寻生活、中青在线等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企工人、读者、专家中再掀热潮。

(图为网易消息截图)

现将部分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及读者对作品的点评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近年来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

工人和工业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但是,近十年来这方面的作品数量不多。来自基层的作家谢友义有着多年的国企工作和生活体验。他善于独辟蹊径、勇拓新域,其新著长篇小说《广州工人》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背景上,刻画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生动形象,描写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诱惑、矛盾、纠结、尴尬、痛苦、煎熬、挣扎、奋斗等种种磨难历练。深入探析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当下中国纷繁错杂的价值观,凸显了社会上现实存在的人事纷争、潜规则、人性真伪善恶等诸多矛盾及困境。更是以浓墨重彩表现了国企在巨大变革时期艰难的突围涅槃和中国产业工人可贵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敢于创造、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故事情节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显示出作者理性思考和艺术升华的能力。《广州工人》是近年来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收获。

——李朝全,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理论处处长

《广州工人》是最有时代精神的一部代表作

很偶然在《毛白菜》微刊读到了谢友义老师的《广州工人》,感觉如同在一片苍茫的平野上突然发现一棵卓然挺立的大树,一棵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白杨树。这篇小说中所关注和塑造的广州工人群体,不就是邻居家的张师傅李师傅王师傅吗?这篇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俚语、场景、世故,不就是身边每天都在听到、每天都在看到的俗世吗?

我感动于这些平凡,更感动于作者对平凡者的书写。全篇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描画了百来个鲜活丰满的小人物,除了主人公袁志豪等几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一些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也个性丰满。小说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新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谢友义老师对那方养育自己成长的土地,一种深情回报。《广州工人》充满阳刚之气,充满激情和理想,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别的作家不同,谢友义老师的文字,受到工人俚语的影响,不尚修饰,无须扮俏,不失调侃与幽默,展示着一派天然粗犷之美,这也许正是平凡之中见伟大吧?

我深深地感悟到,文学作品不是时代之外的海市蜃楼,更不能遗忘与时代精神共同前行的产业工人群体。《广州工人》无疑是广东文坛百花园中最与众不同的一朵,也是谢友义老师的作品中最有时代精神的一篇代表作。

——璇子,90后读者

《广州工人》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长篇小说《广州工人》,仅凭一种读者的经验就可推测,谢友义先生是一位用心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不玩技巧,不赶潮流,纯粹用文字说话,用细节和真实打动读者。小说故事中好多情节看似信手拈来,却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作家对素材处理的慧眼和匠心,也反应出作家深厚的生活积累与沉淀,因而在阅读的时候,我能感悟到扑面而来的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一系列工业体裁的小说都在证明,谢友义先生就是当代中国工业题材小说最好的作家之一。

——胡平,诗人,小说家

透过《广州工人》看在场主义写作

读了作家谢有义先生以船舶制造业为创作背景的长篇小说《广州工人》之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相当接地气的作品。作家将自己置身于现场,以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者的境遇,与生活在生产第一线的产业工人联系,对以袁志豪为代表的这些和作家本人同时代的产业工人的命运,进行实质性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真实地还原了在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工人们的生活、工作场景,塑造了一系列的广州工人群像。

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曾说:“我只能够去写与我的生活有过密切关系的那些人……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人民是我的创作对象。”谢有义先生正是处于这样的坚守,对当下现实和人类个人生存的处境深度介入,坚守人民性,在对普通人的描绘中展现时代风貌,将以袁志豪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煎熬之后,奋发图强,用一个“时代工匠”的精神与技能技艺,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从而彰显出在场主义写作的现实意。

在小说中,作家将工人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布局、每一项摆设,人物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组动作均恰到好处,真实可信,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这也显示出作家对人物形象意义的认知与把握及对其精神内涵的挖掘与诠释。

作为一名曾经在广州的工厂里工作过的一线工人,我在品读《广州工人》的过程中,那些鲜活的产业工人形象,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与我进行着无声的交流,并让我感动。因此,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作家,必须是人民思想情绪的表达者和时代声音的传达者,这既是作家的本分,亦是作家的职责,如果不是这样,即使他的小说再怎么天花乱坠,也难以在读者心中留下印痕。相反,只有像《广州工人》这种时刻关注着生存于底层人们的命运,真实表现他们的生存形态的作品,即便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会让人无法记住。

——龚小萍,散文作家、摄影家

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我想,这与其说是张爱玲对她爱情生活的咏叹,不如用来陈述谢友义深入生活的写作态度和《广州工人》这部长篇小说的的艺术感染源,是再生动不过了。

无论是对一线工人群体工作之外的语言,喜忧,生活细节等方面近乎于纯写真的描写,还是对个体人物袁志豪等的工作场景,情感纠葛,以及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在职场中的搏弈和暗战等等做几乎本色化的描述,这些都不是一个整天坐在书案前空想的作者所能描绘出来的。若非真正地“低到尘埃里去”体验,去观察,是不可能的。《广州工人》的艺术感染源即来自谢友义这种“低到尘埃里去"的写作态度。无限地贴近真实,贴近广州工人这一真实的群体。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其实,张爱玲这句爱情经典句式同样也适合拿来表述读者在阅读《广州工人》这本书时的感觉。

与《广州工人》相遇相悦,没有阳春白雪的仰视感,而小说中的人物,场景,语言,事件仿佛就在身边,仿佛就是自己的生活,仿佛就是芸芸众生,仿佛就在低低的俗世尘埃里,触手可及。

低到生活的尘埃里,开出一朵本色的花。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谢友义的创作初衷,也是读者最乐于欣赏的一朵本真的生活之花。

  ——关晖,民间艺人,散文作家

寻找现代社会的诺亚方舟

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在人生中已经不知道中国还有国企工人的留学生出身的海外写字人,读谢友义的长篇小说《广州工人》,仿佛有隔世之感,这样的阅读于我是一件够不到、摸不着但又被深深吸引着的经历。中国的国企产业工人,这个曾经撑起中国的经济脊梁的一个群体,因为谢友义笔下栩栩如生的演绎,成为一个不会被人遗忘的角落。

《广州工人》的第一章开头,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时代感与地方风情,还有工人生活的处境与尴尬:广东的梅雨季节,船厂维修工袁志豪在生产现场的噪杂声中与哥哥用手机通话,商量给没考上大学的侄子在船厂找份工作,这样的工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书中比比皆是, 仿佛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谢友义说:“书写产业工人,是责任,是担当。”在当下文坛追求《小时代》式的贵族浮夸之风,又或写几角恋、超越穿回盛行的时代,文学超越小我,走向社会,关注并贴近生活,写车间,写工地,写工人阶级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挣扎,谢友义的《广州工人》堪称现代文坛的诺亚方舟,拯救着一片浮躁的无病呻吟的文坛风气。

——常少宏,华裔旅美作家、软件工程师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工业题材不讨巧,比较难写好。有的作家没有生产一线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写出来的作品没有说服力。而—般读者对于工人作家的理解,觉得还是不够文化档次的。可是谢友义先生的工人题材系列小说的诞生,打破了这种成见。书里面己经能看出作者的文学功底,他行文的亲切,叙事的硬朗,情感的饱满,很快就把读者吸引住了。他让读者身临工厂车间,目睹了中国制造不断壮大、产业工人不断成熟的社会变革。他笔力之强大,布局之巧妙,描写之细腻,有时挺惊人的。这也是读者对作家后续写作的殷切期待!

《广州工人》这个小说开始是带着好奇心读,想看看作家写了些什么?读着读着其真让我震惊,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也许有人认为,—个描写产业工人的小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实际上问题没这么简单。一个立志代言产业工人的作家凝结成文的不是用墨水,而是身上的魂与血。题材重大,符合主流,感情充沛,笔调明快,就给它一万个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张峰,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呈献广州工人拼搏向上的时代风貌

谢友义先生早年在工厂一线上过班,对一线工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凭借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他写出了《广州工人》这部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语言生动活泼,主题突出,展示了改革开放年代广州工人拼搏向上的时代风貌。

《广州工人》的诞生,是广州文学创作的丰收,也是工业题材的开拓。

——柯坪,文化学者,作家

透视生活和人性之后艺术灵性的展现

作家是时代的记录员。谢友义先生一直在逼真地写工厂的生活,各色人等。他的小说朴实,自然,却饱满深情。他写的都是最为熟悉的工厂人事,却有着自己的个人视角,鲜活、接地气、节奏舒畅。他的写作笔调鲜明,具有较深层次的阐释力与还原能力,有些场景和描写,甚至让读者过目难忘。打工,谋职,求学,坎坷的生活经历给了作家厚实的文学底蕴,《广州工人》的好评无疑受益于生活,得益于题材。它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历史沧桑感,都是作家对自己的创新与超越。《广州工人》身上这份特定的身份气质,是谢友义先生人格、学识、创作风格的反映,是谢友义先生透视生活和人性之后艺术灵性的展现。

——于怀岸,中国作协会员、小说家

书写新时期产业工人生存状态

小说在故事叙述之中,撕开了在生存面前人性矛盾,虽是日常工人生活,但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作者不作呐喊,不扬法槌,技法已是相当娴熟,且游仞有余。

叙事之外,作者还隐约提出了新时期产业工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冲击的哲学思考,增加了故事的厚重感。

《广州工人》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小说,值得推荐,值得一读!感谢作者记录时代印记,书写新时期产业工人生存状态,为工人、为工业题材立言!

——鹃儿,民间文化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无法复制的书写担当

谢友义先生塑造的产业工人形象,还是蛮有点嚼头的。社会对产业工人的认知,也许只是一个轮廓或符号,然而通过谢友义先生的文字,读者会感受到“工人”是具体的、生动的,"工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是丰盈的、多层次的。他们自尊、敬业,并怀着追求,有自己的职业境界。我一向赞同谢友义先生的这种写作风格。这种原汁原味的工业题材小说,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题材小说相撞时,就会迸发出迷人的色彩。这种色彩是质朴的,别人无法复制。我甚至惊喜它来自生活的略显粗糙的语言,它们是那样地生动!那样地贴近人物!那些难忘的工作记忆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有力支点。作家的很多小说,好像都是因为那些刻骨铭心的“情结”而产生的。如果说谢友义先生以前的作品是实验性小说,那么,他现在的作品充满了思想和见解,写尽了与产业工人结缘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难能可贵的担当,对产业工人的无限热爱。

——龚峰,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散文家、诗人

原生的书写,灵魂的思考

在《广州工人》一书中,工人的概念是宽泛的,新的时代,工人不仅仅局限于工厂上班,像洗脚工,按摩的,都是工人,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工人。一个人的身份,是变换的,像作者刻画的陈小玉,出来找工作,在休闲中心工作过,后来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这展现的个人的努力,也展现了这个社会的生态。原生的笔法,宽和的心态去写,向上的正能去写。于苍茫中,给我们亮色。

这部书,众多的任务,众多的身份。这些身份在人身上的融合、背离,这些在广州生活工人的各种颜色滋味,让我们思考。在这个时代,工人阶级和政府、企业家,该保持一种怎样的状态,一种怎样的关系,于国于民都有好处。所以,这本书值得推荐品读!

—— 楚云,诗人,书法家,湖南省作协会员

凸显“大国工匠”精神的好作品

跟随着《毛白菜》读完了《广州工人》,很震撼。最后一章大结局,可谓完美收官!既凸显出“大国工匠”精神,也为女主人公的感情找到了归宿,侠骨柔情相济。结尾意犹未尽、意韵深远,很有遐想的空间,好作品!

——邱少梅,中国作协会员,报告文学作家

难得的工业题材好作品

谢友义的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塑造丰满,故事情节曲折,是当下一部难得的描写工业题材的好作品!

作家对现实的观察力、阅历,对场景、矛盾的设计,人物关系的把握非常到位,人物的神态和语言非常切合身份、角色,对复杂社会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很细腻。作家深厚的生活底蕴勾画出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令人称道!

——王丽梅,散文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

精准不偏,把握有度

"有一种书会令人产生幻觉:一路看下去,你会以为这本书其实是自己写的。"第一次看到广州工人连载,我即为谢友义先生质朴的文字和字里浓浓的工厂气息所吸引。它的选题,它的思想,它的艺术表现,甚至它的语气,它的说话方式,也和我内在的声音一致:精准不偏,把握有度。

其实,我是断断续续读到《毛白菜》连载的《广州工人》的。曾想给袁志豪画像,我闭上眼都可以画出他不屈的眼神,并点染出眼神中的倔强和朴实,却画不出里面的智慧。(阅读《毛白菜》的推送是一门耐心的技术,手头也找不到纸质的书籍。)因而我也想,一年写出一部长篇小说的作家,一个褪不掉泥土腥味的农家子弟,一个诚实无畏的人,他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他对于文学的敬重,他作为一个工人作家的良心,让我相信,他随时可以写得更好,作品可以引起更大的轰动。

——青柠檬,《毛白菜》读者

不断进取,敢于担当

谢友义不愧为工人作家!不但人物刻画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工作环境、工作项目和流程、工作关系都有如此全面又具体的描写与交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情节发展集聚越来越多的正能量,积极、向上,广州工人的好形象已经光芒四射。“社会存在丑恶现象,但主流是好的”,作者在一些章节中描摹社会黑暗面,以及人物内心深处灵与欲的矛盾冲突,更衬托出广州工人具有明辨是非、不断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

读完此书,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用心构思,巧妙谋篇布局,句句推敲,勤奋笔耕,还要大量搜集和资询专业技术知识的辛苦。作者心胸豁达,包容、大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才写出如此大作,给人予积极的力量,美好的向往。作品充分体现了为广州(造船)工人而创,为读者而作!

——宁静致远,兼听则明,《毛白菜》读者

写活了的《广州工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国企工人也一样:他们往往围绕几个核心人物自觉不自觉地“站队”。这某国企这个江湖中,有一心想做点事情的人,也有混日子的人,还有不堪入目的人。作者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把这些人写活了,给他们画了一组栩栩如生的画像。

当过一线工人的作家写工人,这样的工业题材作品读起来才有味道。

——唐承斌,《毛白菜》读者

备注:以上点评,综合自读者在《毛白菜》微刊的留言以及记者刘绍文的采访记录。特此感谢!

著名书法家张贻柱为《毛白菜》题写的刊名

《毛白菜》微刊

感谢作家谢友义对本刊的授权信任!

感谢广大读者的垂青与厚爱!

感谢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支持!

延伸悦读

重头戏‖长篇连载之二十五:广州工人(作家谢友义力作)

创作谈‖《玩笑》作者刘明访谈:“玩笑”是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调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