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北,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令人堪忧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关于“赡养老人”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以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不足为奇,因此在赡养这块不由地就产生了矛盾。

无儿无女的列入五保老人自然由政府部门全方位的负责;儿孙满堂的就另当别论了。

在人场经常可以听到一些老人自豪地说,今天大儿媳妇给我买两瓶酒,昨天二儿媳妇又给他娘买件衣服,我家几个孩子是没有一点说处。说完这些话之后,总会招来人们羡慕的眼光。

但不难发现,说出这些话的大多是工资族的退休人员。原因很简单,还不是因为他们有钱吗!那么儿女众多的,没有一定经济来源的、晚年没有充足生活保障的,这类老人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一辈子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大,一个个的成家立业后,还要继续为他们操持家务、带孩子上学,直至腿脚不便无法动弹时为止。而后,儿女们才开始研究制定出“赡养”方案,大多走的是吃邻户的路子。吃邻户还有个讲究——有的不想耽误打工挣钱,一家半年或者三二个月;有的家庭经济宽绰一点,心术不正的媳妇们竟然提出每家按十天轮流。这样一来,最苦的是老人啊!因为每一个小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每个成员的性格脾气有别、生活方式有别。他们安来就没处心积虑地考虑父母亲的生活习惯。

还有在城里工作的儿女们把父母接去,表面看去是享福的,其实那只是好名声,家丑不愿外扬,当跟这部分老人闲谈时,他们很难控制住情绪,眼里总会留下心酸的泪水。

我有一个邻居,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儿女们各自都很忙,经合计后,大家配钱把父亲送到宿州市最好的一家私人养老中心,可是一个月不到,老人哭闹要求回家,回家后,下定决心,任其死也不再去。

有一个村的王某,儿子小时候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孩子培养成人,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自结婚后他就没有孝敬过父亲一天。后来得知父亲去世,他只身一人的来家,一大早晨就召集亲房近业,草草地把父亲下葬,然后转脸走人。地方人的评价,有这样的儿子能跟小时候把他捏死!又不是在什么机密单位上班,你望望拿他父亲可给对待死狗一样……

是迫于无奈还是身不由己?如果是受媳妇的牵制,维护这样可怜巴巴的婚姻还有意义吗!从而可以体现一个问题,孩子太少,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再看看下楼庄的张建对父母亲是怎样安排的——张建兄弟姐妹五个,他是老大,孩子们成家早,负担相应较轻。有天,他在跟我拉呱时,说,我小孩任务完成了,不需要花什么大钱了,下面两个弟弟的负担都重,况且他们都有个会盖屋的手艺,就让他们安心地去挣钱,咱又不打工,也没有能力帮助他们,父母起初都跟我过的,习惯了,有好多一个儿子的不也照样养老送终?像这种做法没有一个贤内助是很难办到的。

孝敬父母的事例还有很多。像小张中学的张桂元老师,在农村还没有用电的时候,每到一年的冬天,他总是先把母亲的被窝捂热后才去自己的床上;小张小学的吴树德老师,在母亲病重期间,总是嘴对嘴地喂饭,大冬天,家里连轧井都没有的年代,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屋后小汪里的冰冻砸烂一个缺口,把母亲当天的换洗衣服全部洗完再去学校。这两位老师的行为在当地的十里八村始终传为佳话。

儿女怎样做为孝顺——从大的角度来说,安分守己不做违法的事让父母放心,然后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努力进取,为国争光,荣光耀祖;从小的方面分析,也是最切合实际的,兄弟姐妹间必须要团结一致,心要齐泰山移,最起码的一点,可以给父母精神上一个安慰,老人们不图回报、不图吃穿,重点要有一个好心情。有些儿女之间为了求一时利益,闹得鸡犬不宁,老死不相往来。仔细想想,打小围一张案板桌子吃饭多年,有多大的仇恨,这样闹来闹去,父母吃龙肉可能添膘?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亲身体会,把“钱”说成是一个好东西有点过于片面,因为它必定不是“万宝囊”,不客气地说,钱能办成的事真的不算大事。一个人没有了感情、失去了亲情,或许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对“钱”才会产生一个新的概念。

我的一个知己朋友徐太永,是海南一家企业的老总。今年午季他回家看望父母。头天他还手抚父亲的轮椅一起看人打牌,第天父亲就悄悄地离开了人间。

几天后,我再一次的见到太永哥时,发现他的精神彻底的垮掉了,他说,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些年我亏欠父母的太多,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平时给父母的钱根本就没动,他们打扫垃圾的钱都没用完,我每次买点肉给送去,俺大总是不让我买,说牙不好吃不动,不要糟蹋钱。可是后来…我两次发现…他自己去肉架跟前购买…俺娘有点大大咧咧的还好点,俺大每次到我家吃饭都作假…吃不饱饭…

一个再大困难都压不倒铮铮铁骨的汉子,竟然如此的失态——放大声哭得死去活来。我没有劝解、没有阻拦,此时,我只感觉,痛哭是最好的释放。转念一想,可怜天下父母心,知道自己年龄大了,讨人嫌了,在孩子家如此地小心谨慎,唯恐哪一点做得不好给孩子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心里作用、这也是全天下做父母的共同点。

一个人情冷漠物质横流的年代,太永哥重新树立了“人生观”,他冷静后,说,海南的公司一年三十万的年薪的确很诱人,但我不准备去了,我要陪着母亲度过她的晚年,弥补我以前的过失,了却我的心愿。

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发展时代,儿女们各自都有难言之隐,因为必须为“钱”去无止境地劳苦奔波。但对于年迈的父母还是用心不够。当你在地方打零工晚上回家路过父母的住处时报一声平安总可以吧,当家属包饺子时,多包两碗喊孩子给爷爷奶奶送去没问题吧;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放小长假计划旅游时多买两张票不能吗?或者放弃游玩回家陪父母过两天,一起吃吃饭,盘腿坐在父母膝下拉拉家常里短那是一件多享受的事情。

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娶了媳妇就忘了娘呢?为什么一些媳妇不能拿公婆当自己的亲爹亲娘一样对待?孝敬公婆起码一点是对自己丈夫的尊重,不至于让丈夫在公众场合颜面扫地失去做人的尊严,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能为自己铺垫一条后路。

爱儿肯定爱媳妇、疼闺女肯定疼女婿。有几个公婆拿儿媳妇不是跟亲闺女一样对待的!

媳妇跟公婆的关系,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忍让,长此以往才会相处融洽。大家一条心黄土都能变成金,只有这样,生活中遇到困难才会迎刃而解。

当今因孩子量少而过分的溺爱,导致部分孩子不懂“三纲五常”,跟家长吹胡子瞪眼,与同龄人相互攀比,经常把父母气得半死。

攀比心、嫉妒心不能一概而论是件坏事。“嫉妒”有时可以刺激动力,但要有度,一味的攀比纯属自找苦吃。人生只要不失去意志,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那是很正常的。

最近,大儿子说出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他说,如果不是父母在,我什么都不是。

现在针对这句话,我想谈谈个人看法——父母亲把孩子送到这个世界上来,然后进行培养,究竟是成才还是成人,与父母的教诲肯定脱不了干系,但关键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首先一个人的内心不能存在一丁点的依靠思想。往往指山山倒指河河干的事例不胜枚举。人生的“舞场”只是一个平台,就看你怎样去理解、怎样发挥、怎样去运作,但有一点肯定要明确,实力决定一切,审时度势最关键。国难当头的战争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总结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

总之,作为一个正常人,一定要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否则,仅仅是一个活着的躯体。

后记——

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虽然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孔孟之道总有可取之处,经过千百年的论证,“百善孝为先”总不是错误的吧,怎样做能使老人安心、舒心、顺心,我一个同学的建言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他原准备利用他家的一块闲置空地,建一间间具有“原生态”意义的住宅,然后向社会呼吁,在与村里面搁外地混得很好的成功人士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把村里真正的孤寡老人、儿女因工作原因确实无法照顾那部分老人聚集一起,他们在生活中可以相互帮助。再说,还没有改变这些老人叶落归根,恋土难移的思想,还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不变。仔细想想应该是件好事。只可惜,那块土地被村书记强制霸占,拼二百万建了一处豪华的村部,打破了他原有的计划,因此没有看到“试点取证”的效果。呜呼!!!

叶紫  2020年10月31号写于现居陋室

本文作者简介:叶紫,本名程武,一个深深爱着家乡土地的农资经营者,始终没有忘却对写作的向往,偶尔提笔抒发一下情感,以免寻找内心的安慰。灵璧家园网优秀农民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