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念书时,每月有多少生活费?
大学生一个月要花多少生活费,才算正常标准呢?有人说,至少两千;有人说,一千元足够了;还有人说,在消费比较高的一线城市读书,每月三千都得勒紧腰带。今天我们把这个话题往前延伸一下,延伸到千年以前的宋朝,看看宋朝的学生一个月能花多少钱。要想知道宋朝学生的生活费,首先必须搞清楚宋朝都有哪些学校,因为学校不一样,花钱的地方也不一样。我们来给宋朝学校分分类。
按照就读年龄和教育程度划分,宋朝的学校可以分成小学和大学。在宋朝,正常标准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小学主要学基础知识,例如认字,练字,学习《三字经》(成书于宋朝)、《百家姓》(成书于宋朝)、《千家诗》(成书于宋朝)、《千字文》(成书于南北朝)等启蒙读物,接触《论语》、《孟子》、《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附带学一些诗词韵律和计算技能;到了大学,开始深入学习儒家经典。
有小学,有大学,那中学哪去了呢?对不起,宋朝没有中学。事实上,整个古代中国都没有中学,人们读完小学,就直接读大学。因为没有中学,所以小学的就读时间就变得很长,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几年。因为小学就读时间长,所以宋朝的小学生年龄差别就很大。宋徽宗在位时,首都开封国立小学共有一千名学生,年龄最小的才六岁,年龄最大的竟然有三十三岁。为什么会有三十多岁的小学生呢?一是因为有的学生入学很晚,十几岁才上小学;二是因为有的学生程度太差,学十几年还不能学完基础知识;三是因为当时的小学生并不仅仅是小学生,还包括很多相当于中学生的“小学生”。
如果按照出资人来划分,宋朝学校又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是政府办的,政府出资(也接受私人捐赠),非常正规,有严格的经费预算和指标限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私学是民间办的,私人出资(某些私学会得到官府补贴),包括学界大佬和退休官员创办的书院,包括地方士绅创办的义学,包括有钱之家内部搞的家塾,也包括在城市和乡村里星星点点的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