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开始是织席贩履之徒,他是如何强大起来的?

刘备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一开始只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可最后却开创蜀国成为了一代开国帝王,这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咸鱼翻身传。那么刘备是如何实现屌丝逆袭,成功翻身的呢?

纵观刘备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刘备身上其所拥有的以下几大特点。再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能拥有这极大优点的人,无一都是极有成就的英雄,而刘备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一、善用名头造势

刘备这个人是一个“咸鱼”,真正的“咸鱼”。咸鱼是什么?其原本应该是一条新鲜的,漂亮的鱼。最后被残忍的人间压榨而失去了所以的水分,变的又咸有齁,所以成为了咸鱼,而刘备显然也是如此。

刘备原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这里的中山靖王就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可原本应该是皇家贵胄的刘备,却因为家道中落,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咸鱼”,再加上父亲早逝,刘备小小年纪的时候就不得不和他的母亲一起贩履织席,以补贴家用。此外,还有他的叔叔刘元起的常常资助,否则,估计我们可能就见不到那个英姿勃发的刘备了。

而刘备不管再穷困,头上也还是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或许有人会说当时的汉室早已经势弱,一个空帽子有什么用?如果你是这么想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时的汉室虽然已经势弱,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底子摆在那里。

首先,当时的汉室虽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但是也说了是名存,也就是说他在本质上还没有灭亡,汉室依旧是正统。古时候都讲究名正言顺,名头顺了,做什么才有理由。

其次,当时的大汉天下虽然支离破碎,老百姓也饱受战乱天灾之苦。但是在老百姓心里,依旧对着汉室有着浓烈的归属感,毕竟刘汉王朝统治了中国四百年,这种归属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变淡的。

最后,汉室到最后,都还有一大批死忠臣子。比如,董卓挟持汉献帝时,有并州刺史丁原为护洛阳,和董卓拼死一战,司徒王允施美人计诛杀国贼。再比如,李郭二人挟持汉献帝时,汉献帝身边仍旧有一大批臣子追随,不惧艰难险阻、山高路远,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洛阳,一路不离不弃。又比如,曹操挟持汉献帝的时候,更有国舅董承受衣带诏,愿竭尽全力诛杀曹操,还有不顾身家性命帮助董承毒杀曹操的太医吉平。

而刘备就充分的利用了汉室宗亲这个名头,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忠君爱国,所作所为都只是为匡扶大汉的模样。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就不难看到这样的一幕画面,刘备流着两行清泪,跪在地上,仰天长叹:“我刘备恨上不能报江山社稷,下不能诛杀国贼,愧对大汉的列祖列宗。”

正因为刘备一直在完美地发挥着自己大汉皇叔的名头,走到哪里都是如鱼得水,不说混得风生水起,起码也没有哪个人敢在明面上直接弄他。

包括刘备建国的时候,都是依仗这大汉皇叔的名头,才能名正言顺地建立蜀汉,并且自以为是天下正统,还把东吴这种自立的国家不放在眼里。其实蜀汉原本的国号只是一个“汉”字,就是延续了汉朝的传承。只是因为最后蜀汉只是成为了一个地方政权,并没有实现一统,所以后人才不再以“汉”称呼,只说是“蜀国”,最多不过是叫“蜀汉”罢了。

二、仁义爱民收心

刘备这个人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在某些地方十分相似,一个就是出生,都是贫寒出生,一个就是都懂得民心者得天下,最后也都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刘备一生都奉行仁义之举,尤其是对自己管辖内的百姓,和刘邦如出一辙。这两人比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更先明白“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不管我们说他是真仁义,所以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戴也好,还是他是假装仁义,以此收买民心也好,这都改变不了刘备极受百姓爱戴的事实。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从小就十分深沉寡言,从不轻易表现出自己的喜怒。但是他对他那些身份卑贱的人却十分友好,还喜欢结交豪侠之士。所以那时候就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听他的话,为其所用。

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起兵,也正是源于这一大性格特点。当时中山人巨商张世平、苏双带着千金家财,在刘备的家乡涿郡一带做马匹生意。他们见到了这样的刘备,便认为刘备必然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就馈赠给了刘备大笔的钱财,于是刘备才有人足够的本钱招合起一支队伍。不然身为穷小子的刘备,凭什么能够建立起一支自己的军队?

而刘备到底有多得人心,从早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刘备还没有什么官职,虽然他因为征讨黄巾有功被封了一个安喜县县尉,但是受不了督邮的傲慢无礼。于是便径直闯入督邮府中,将督邮给捆起打了二百大板。但因为殴打上级,刘备这官也做不下去了,他只能弃官而逃。

之后又逢大将军何进派遣都尉毌丘毅前往丹杨招募兵马,于是刘备便和他同行,在下邳的时候一行人遇上了起义军,刘备勇猛无比力战敌军,重新立下了战功,这才有被任命为了一个下密县县丞。之后他又放弃了这一官职,随后又被任为高唐县县尉。在高唐县城被黄巾军攻破后,刘备投奔了中郎将公孙瓒,公孙瓒上书朝廷举荐他为别部司马,并派他协助青州刺史田楷抵御冀州牧袁绍。刘备因多次立有战功,所以朝廷调他代理平原县县令,随后又兼任平原国相。

在平原县,刘备光施仁政,关爱百姓,为当地人做了不少的人好事,所以大家都十分爱戴刘备。但是我们都明白,帮助普通老百姓,必然就要触发一些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就导致当地的一个地主刘平忌恨上了刘备。这个刘平是一个士族,他认为刘备不过是一个出生穷苦,走了狗屎运的臭小子,没有资格管辖自己,于是便买了刺客去刺杀刘备。

可没有想到刺客竟不忍心杀刘备,最后还主动现身,把自己的来由告诉了刘备,之后就离开了。可见刘备有多么得人心。

再者,刘备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副慈悲侠义的模样,看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总是伤感不已,甚至动不动就留下几个眼泪。所以但凡每个刘备待过的地方,当地百姓都深深地念着他的好,十分怀念和喜欢他的统治。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刘备逃亡襄阳的时候,才会有十几万百姓不顾身家性命,愿意一直跟随他,哪怕要面对曹操虎狼之师的扑杀也毫不在乎。

三、能屈能伸求存

我们都知道刘备在早期,是一个完全没有背景实力的苦哈哈,只能四处流离,连保全自己都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聪明如刘备,他十分明白两个道理:

1,大丈夫能屈能伸

2,大树底下才好乘凉

3,猥琐发育后期才能打胜仗

所以在自己没有能力之前,他总是依附于他人。如果他是袁绍那种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待在他人屋檐下事做情的。但是刘备不会,虽然他也有尊严,并且不会比袁绍少。但是他知道,人的尊严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短暂的隐忍只是为了长期的爆发。

我们可以发现,刘备所依靠是每一个人,都堪称是三国前期的大佬。

第一个,是白马义从公孙瓒。你别看在《三国演义》里的公孙瓒不起眼,可是在正史上,他确实东汉末年早期最强大的几个诸侯,也就只有袁绍能够压他一头,连曹操的势力都不一定比得过他。公孙瓒讨乌恒、占幽州,兵多将广,之后回来不知道怎么犯糊涂了,竟然输给了袁绍,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陶谦。准确的说不是陶谦而是徐州。刘备投靠陶谦不久,陶谦就死了,直接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徐州是什么地方?黄巾之乱过后,徐州几乎成了整个中原地区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地区。而且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为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多钱粮之外,还是铁矿的主要产地。这两样东西,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吧?而且它还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刘汉天下的起源地。

第三个,是曹操。曹操这个人我就不用多加介绍了吧?在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刘备跟随曹操不仅保全了自己,还成功的灭掉了吕布,为自己报了仇。

第四个,是袁绍。袁绍四世三公,兼并冀、青、幽、并四州。无论是名声、出生、地位,还是实力,都堪称是一时无两,是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没有之一。

第五个,是刘表。刘表雄踞荆州八郡,占长江天险以为屏障。南可出兵逐鹿中原,北可抵抗江东诸雄。且这个人和刘备一样是汉室宗亲,也更加愿意收留刘备。刘表不仅给了刘备一块地盘,还允许刘备征兵,不加以约束。虽然地盘不大,但好歹是一块完全独立的根据地。

正是在这几位大佬的庇护下,刘备才成功的,一步一步艰难地生存了下来。最后成功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刘备前期十分的小心翼翼、谨慎不已,用苟且偷生来形容他也不为过。一直在别人的大战之中夹缝求生,偷偷发育。等到别人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形成了一股相当可观的实力

四、礼贤下士求才

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最核心的资源。有了人才,你的部队才会拥有战斗力。那些骄傲自满,容不下人才的公司老大百分之百的失败了。要请得动,留得住人才,才有机会成功。

比如战国时期的魏国,虽然多出人才,但是总是留不住人才,最后还造成了本地人才大量流失的结果,还留下了“魏才他用”的典故。最后果不其然,魏国被灭了。

刘备显然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一旦遇到人才,他总会竭尽全力地去请别人出山,或者是挽留。遇到关张二人时,他就和这两人成为了兄弟。

遇到赵云时,还是在自己兄弟公孙瓒的阵营了,刘备也控制不住自己去和赵云结交,“食同桌,寝同床”。

遇到徐庶时,刘备对他是听之任之,无条件地全盘信任。

在知道诸葛亮这个人的存在之后,刘备放下身段主动上门,三顾茅庐才说服了诸葛亮出山。

刘巴早期对刘备完全看不入眼,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别人都归顺刘备了,偏偏刘巴看不上刘备北上投靠了曹操。之后刘巴因为不能招降荆南三郡,难以复命曹操也不愿归顺刘备,而是远走交趾,之后又辗转进入益州。在刘璋接刘备入蜀时,刘巴还大力劝阻。

可纵然刘巴这么看不起刘备,在刘备攻入益州的时候,依然没有生气,而是下令众将命:“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可见刘备的爱才之心。

正是依靠着这四大优点:善用名头造势,仁义爱民收心,能屈能伸求存,礼贤下士求才。刘备才成功地咸鱼翻身,开创了蜀汉政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