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解读藿香正气散
解读藿香正气散
末流郎中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一般见证为: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苔白腻以及突感山岚瘴疟,即多为今之所称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方歌如下: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芷术朴,夏曲加入姜枣煎,外寒内湿均能除。
其实这个已经说得很好了。但是历代圣贤并出,就此方的拓展应用,作了很多演绎,有很大的贡献。
不换金正气散。方出《古今医统大全》,组成为:陈皮、苍术、厚朴、甘草、草果、半夏、藿香。功用:和脾胃止吐泻,温中宫下痰饮。临床主治: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腹痛胀满、外感风邪、头痛目眩、鼻塞,及一切霍乱时气不服水土。
对比其主治,在同小异。藿香正气散由甘腹苏桔陈苓芷术、朴夏曲姜枣组成,不换金正气散,草陈术朴果夏藿组成。对比看,不换金正气散是藿香正气散去掉芷桔曲姜枣腹苏五味,加草果组成。白芷加桔梗甘草苏善去风邪。姜枣顾护脾胃,神曲健运,腹皮消胀。姜枣是个好法,仲圣护脾胃,即重视此法,乃伤寒一绝。草果呢?它燥湿除寒,行气止痛,祛痰截疟,消食化积。它和白芷都是温燥的药,但是一个偏内,一个偏外。
一对比,那就基本清楚了。主治大同,但有小异。若以基础体质看,藿香正气散患者,素体虚些,外感当然容易重点。而不换金正气散患者素体正气尚可,但寒痰较重,妨碍正气发挥,正气复则自有解表之能,更何况苍藿本有解表之能。
再来看看几个附方:
《便览》卷四:厚朴、苍术、半夏、茯苓、紫苏、神曲、甘草、藿香。主治伤湿咳嗽。
《保命歌括》卷十七:与不换金正气散同。
《症因脉治》卷四: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木香、藿香,主治表邪发热。
《便览》里的方,比藿香正气散少了白芷、桔梗、大腹皮、神曲、姜枣。由内外同治而偏于外治了。《症因脉治》很干脆,专治表邪发热。它和不换金的区别,人家用的草果,此方则用木香。木香这个药呢,行肝泻肺,散滞和胃,能调诸风。因此,一方调痰,一方顺气,此主治外的小异,有了这个小异,局面就变了。
吴鞠通夫子,有五个加减正气散法,甚妙。
一加:藿苓陈曲杏,芽麦腹朴茵;
二加:藿防通朴,卷陈茯苡;
三加:藿陈杏朴苓滑;
四加:藿楂朴曲,茯陈果;
五加:藿陈苍苓腹芽朴。
他老人家五个方里,共的药是,藿香、茯苓、陈皮、厚朴。也就是说,老人家治温病里面的湿证组方的灵魂药物是这四个。他说的很明白,都叫加减正气散。也就是说他治病时,这四味药可以说是正气散的灵魂。
那么,这四味药是否真正代表了正气散的灵魂呢?在温病里,是对的,从整个中医临床学来看,就未必了。理由呢?请看二陈平胃散。组成: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白术)、厚朴、甘草。大家看,去甘草的守中,守中的副作用是留湿;半夏的燥湿化痰为什么也去了呢?因为半夏温燥,在治温时用此温药有以刚济刚之嫌,因此或弃之不用,或用渗利药代替。这就是吴老的出发点。因为,痰和湿是有区别的。可见他老人家是细致入微的。
当然,苍术他也在五加减正气散中用,因为是寒湿。那么初步分析,似乎可以这样理解:二陈平胃散加广藿香,是这个藿香正气散及其类方的灵魂。不过由于临床病情的变化,导致加减进退的不同,所以摸清楚以后,温病治湿:藿苓陈朴;寒病治湿:二陈平胃藿。此核心大法,以此上下左右内外虚实闪展腾挪,则可得其意自能化之。
同样,以藿香正气散为基准,尚有良多加减进退之法则,不离核心,考虑兼证和正气虚实即可。否则我罗列一堆加减法,必成枷锁,各位看了也会无比郁闷,而我自己则老羞了。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