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林雅舍】专栏之缘起,死与生(上)
专栏之缘起,死与生
极目蜀秋阴,穹低似不禁。
远山偕雾隐,高屋合门深。
生死惊风叶,襟期问本心。
思玄经世务,何意梦归吟。
死,是一个让人有所忌讳的话题。然而,生死虽然无常,却是大事,应该直面。
假如明天死去,能不能放下?会不会遗憾?
记得读大学时,一位有传统传承的同学从孔庙寻得灵草为大家算命。同学们多是问爱情,带着兴奋含羞的模样。我却问了寿命。回忆当时,固然不好意思,更有自幼就思考生与死、且为之困扰已久的缘故。
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不再困扰。
却还有放不下的和有所遗憾的事情。
我出生之际遭逢难产,六天六夜,与母亲二人命悬一线。细节匪夷所思,就不赘述了。从儿时到读书生子,又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如此经历,按理应该注意养生,珍惜生命,然而人并非总能够做到应该做到的事情,我的执行力更是拖了人类社会之后腿。百般努力后,我去查了医学资料,发现部分原因应是难产伤及大脑额叶,影响了专注能力。 当然,如果对自己深度解剖,也可看做借口——自助者天助,即使有先天问题,也可以凭借格外顽强的意志去战胜,这方面的励志例子是存在的。
从2012年底,我又一次直面死神,或许疲乏期太漫长,或许此后精力智能严重滑坡,又或许因为有了牵挂,我不再如以前一样麻木不仁,而是有所警醒。
我不确知死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它将导致人与当前物质世界有极大程度的脱离。对于所牵挂的人的交流互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也是可以确定的。
既知某一日必要面对无常,并遭遇上述的情形,理应进行预备。我思考后有如下发现:一,工作方面或应该回 馈当前物质世界的方面,该做的事情很多,以我有限的能力,活一百岁也做不了多少。而我生来多是混日子——于离世之际,当会愧对生命以及支持养育我的天地君亲师,所以要努力活久一些,以做弥补;二,对于所牵挂者,我能力极有限,能做的事情更有限。这分析令我心下发紧。
在此不谈工作方面,只说最重要的牵挂:孩子是永恒的牵系与责任,最难放下。一方面孩子还年轻,另外我意识到,假如无常此刻带我离去,我还没有给孩子准备告别礼物。
能准备什么呢?财产方面无可传递。当然真正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能力,孩子即将能够自立,思想和行为也渐成熟,这方面我可放心。过去我总认为钱财于人就是工具而不以为意,是以不思谋财,了无积蓄。迟迟才明白,工具带来自由,多多益善,而重视财务者或厉行节俭者是脚踏实地的人,值得敬重。幸而孩子没有继承我这无视钱财的天性,我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交流。谋财已经太晚,也不是我所擅长。我所能够预备的是财产以外的传承。一是通过自己不断自新改进身教。至于言教,孩子已进入大学,不宜多干预,更应进行分享交流。
通常家长知道孩子的经历,反之,孩子是被抚育者,很难知道父母的过往。我很庆幸自己双亲的健在,使我心下安稳,然而当父母渐渐年长,我也有所惶恐,聊天之际往往追根问底,想了解更多他们自己以及先辈的故事。可想而知,若我匆匆离世,孩子日后发现对亲人并不知道多少,心中会有空落的一角吧?
不仅是自己与先辈的过往。因孩子年龄所限,也还有很多话题不曾交流探讨,孩子倘在未来生活中遇到挑战,万一能够用上,这些内容如何才能传递给孩子呢?我想到了文字。文字这个信息媒介,是自古信息得以传递、文明得以承继的关键手段。拿文字来做家庭代际小小传递,当然是可以的。 如果无常不急着召唤我,天长日久积累下来,数量将会可观,比临死抱佛脚要好。于是我想记录一些自己的所遇和所思。有朝一日,可以展示给孩子,凭他自行体会。
去年山菊姐姐给予我亲友团之福利,邀我在她的秋爽斋微刊设专栏。除了深感荣幸,我也意识到,这正是理想的写作分享平台,恰可谓想瞌睡就遇到枕头。
(待续)
龙血树记于201810
往期链接
2018链接:
2017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