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临床治疗〔支抗失控的常见表现和危害〕
支抗失控一般指支抗牙发生了不希望出现的移动。尽管治疗前有了正确的支抗选择,治疗中进行了适当的支抗控制,但是支抗失控仍有可能发生。这与患者的合作程度、生长发育倾向、正畸医师的矫治经验和技术有关。
支抗失控可以出现在后牙或前牙,一旦支抗牙失控就可能在三维方向上发生不利的移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是磨牙支抗失控,而上颌磨牙更常见。
常见的支抗失控表现为:
(1)磨牙牙冠近中倾斜移位,表现在磨牙远中尖高出(牙合)平面。这在高角病例中较易出现。
(2)磨牙近中颊尖舌向扭转。
这两种都是较早出现的支抗丧失表现,原因往往是矫治力过大,造成磨牙无法抵御反作用力而移位。
(3)上颌磨牙颊倾、下颌磨牙舌倾。这是磨牙支抗进一步丧失的表现,也因为牵引力多大造成。
(4)磨牙伸长。通常在过度使用颌间牵引时出现,是牵引垂直向分力的副作用。
(5)不可逆支抗失控。表现在拔牙间隙关闭后前牙仍存在拥挤或覆盖仍较大。
正畸治疗中应随时注意支抗牙的位置变化,尽可能预防和减少支抗失控的发生,并及时发现支抗失控的征兆,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挽救。当观察到以上提出的早期的支抗失控后,应立即停止原加力方式,让移位的牙齿尽可能“复发”到加力前的初始位置。也可以采用口外力或种植体将支抗牙扶正后再继续治疗。一旦支抗失控累积称为不可逆的改变,正畸治疗就是失败。因此,对于支抗问题最好是防患于未来,及时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
支抗和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的灵魂所在,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它贯穿于正畸治疗的始终,尤其在关闭拔牙间隙,矫治磨牙关系阶段其重要性更为突出。正畸医师应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做好支抗控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最终使矫治成功。
- - - | END | - -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