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安忠洲作品

父 亲

安忠洲(河南)

我在父亲跟前长大,先是入伍当兵,后是转业油田,离家己径四十六年。在外,我会经常想念父亲,记得父亲一言一行;探家,我会坐在父亲面前,望着父亲渐行渐老的面容,多少次扪心自问,坚信地告诉自己:  出生有命的我,是靠拼爹长大成人;人生路上的我,是靠拼爹不断前行。

父亲一九二六年生于河南荥阳安庄村,儿时父逝。少时借村里富人办家学的光,读过几年私塾。因家贫,我的老奶奶托人选了师傅,送十五岁的父亲去郑州学习刻章手艺。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攻打郑州,师傅帶着我的父亲为“躲老日”一路向南走。时正兵荒马乱,途中师徒走散。学徒不满一年且年少的父亲,面对音信不通,有家难回的乱世,只能硬着头皮,自谋生路,在南阳地带为寺庙刻印版,住宿吃饭。近两年时间,我的老奶奶不断寻找、多方打听,经人捎信,找回父亲。经过兵灾、蝗灾、旱灾的多灾多难,家已不是家:  我的奶奶已撒手人寰,我的姑姑被卖没有音信。不满十八岁的父亲开始担当责任,和我的老奶奶与年少的叔叔相依为命。

为了生存,父亲又到郑州福寿街上摆桌刻章,养家糊口。其后用时六年,完成了迎接我的母亲成家、敬送我的老奶奶高寿驾鹤西去、带上我的叔叔郑州学徒再转河南义马煤矿工作的三件大事!

农村实行高级社时,母亲一人照管大哥和我忙不过来,父亲才回到家中。从此,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父亲挣工分,母亲忙家务;父亲管治家格局,母亲管衣食温饱。举案齐眉,夫唱妇随,生养我们五男二女,笑对人生贫苦艰难,开始了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累并快乐着的生活。

父亲回到村里,不会种地,就当了生产队的会计。可为了种好家里的自留地,父亲留心观察种地行家,人家种什么他也种什么,现学现用,勤劳实干,与母亲合计着带领我们,把自留地种的一年四季不见白地,让丰收的小麦玉米、萝卜白菜,成为我们溫饱的及时雨、雪中炭。

父亲为多挣工分养活我们,直到分田到户的二十多年间,当着生产队会计,农忙时起早赶晚地套牲口犁地耙地,农闲时在饲养院垫圈出粪,初春时照管两个地炕烧火保温育红薯苗。一人干四样活,常年忙个不停。即使这样,我看到每年底父亲张贴的工分决算公布表上,我家总是欠着生产队的钱。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我们姊妹七人,没有父母给予的爱,谁也长不大,谁也难成人!

我一岁多时,拉痢疾,母亲抱我找乡村中医多次诊治无效,就背上我去县医院。十多里的路途中,要走一道很长的深沟。炎炎夏季,烈日当头,沟深挡风,暑热难耐,连着去了两次,我病不见轻,却把母亲累病躺倒了。母亲马上给在郑州的父亲捎信,父亲如往常一样,急忙连夜走路赶回家,看到我病情很重,就和母亲商量说:“这孩儿得让他大姨看看,要是说不行了,就不把他给你抱回来了。”

母亲着急地说:“必须让他大姨看看,可行与不行,都一定把孩儿给我抱回来!”

天蒙蒙亮时,父亲抱我到姨夫大姨同为西医的苏岩村。姨夫仔细用听诊器听了,反复看了后说:“这孩儿怕是不行了。”

大姨用不容商量的口气接着说:“管他行不行,先打一针再说!”

马上给我注射了一针解放初期十分珍贵奇缺的德国产盘尼西林(后叫青霉素)并留下观察。天黑前让父亲抱我先回家,到时间她再来看我。

当天半夜,大姨骑自行车来我家,途中有狗追咬,受惊吓跌倒路边沟里,稍坐爬起蹬车到我家,听了我的心肺,喜说病有好转,再打一针。这样,我才又活了过来。

我十二岁那年秋天,因疯跑着满地逮蚰子(学名蝈蝈),脚被刚割过的谷茬扎了两下,几天后发炎化脓,走不成路,父亲就背着我去邻村卫生所治疗。街上乡亲多人询问,我都会羞得趴在父亲背上,不敢抬头;父亲却是一一应答,满面笑容。

几十年来,我每次看到脚上的两个疤痕,都会感到父亲背上的温暖,看到父亲背我弯腰前行的身影!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毛笔行书十分好看,除了几位在外教书的老师,父亲也是村里的文化人。

从我记事起,春节前总有几天,看到父亲为村里人家写对联。我会帮着父亲拉纸,看着父亲一字字写好后,我双手平托对联凉在一边。等墨迹干后,再问着父亲根据上下联与横批内容叠卷起来。走在街上,我能一眼认出谁家过年对联是父亲书写的。

村里人家娶媳妇办喜事,都请父亲写字,还常担任两件差事中的一件:   或以儿女双全当亲家,或以一手好字写礼单。

“文革”期间,村里一街两行砖墙上,有父亲用红柒刷底,黄柒写字的毛主席语录,几年不退色,总是很醒目。我会经常走在街上,眼看手描父亲的字。

改革开放后到计算机普及前的十多年间,许多办厂致富的人,经常请父亲写标牌和广告语,然后刻版印刷在机器设备上。

我深受父亲影响,明白了写好字不但能受人尊重,还会成为谋生的一项技能。就认真写字,当兵时还对硬笔书法下过功夫。转业油田,虽然字写的与父亲的字差距很大,但只要提笔写字,经常看到笑脸,听到赞扬。

父亲常论孔孟之道,把“和气谦让、仁义诚信”当成做人原则,一生坚守,是村里男女老少共认的好人。

父亲做过的一件事,虽过去几十年了,却让我在人生路上,一直记忆犹新。

我十六岁那年有一夜晚,睡醒一觉听到母亲对父亲说:“咱五个孩儿,大的该说媳妇了,可就这一所从屋里能看见天的破瓦房,谁家的闺女愿来咱家当媳妇?”

没听父亲说话,妈接着说:“就是没钱盖新房,咱也得把这旧房翻新一下。”

父亲回了母亲一句话:“顺其自然,车到山前必有路!”

事后,我看到父亲话虽然那么说,还是开始上心备料,计划翻新旧房。

一天,父亲和同村一位叔结伴,去县城集市为各自买铺盖房顶的荆条笆箔。天黑前我看见装着如小山似的笆箔的两辆架子车来到村里。卸车后和父亲一同去买笆箔的那位叔,从卷着的笆箔里面发现,有一半是用一整根荆条劈成两半编制的,认为这样的笆箔易生虫不结实,要求卖家降价,否则不要,并过来向父亲说明情况。父亲依据货物里外不一样的事实,让卖家两人商量,看能不能适当降价。两人商量后,表示不会降价,不要就拉回。父亲看到天都黑了,就让卖给我家笆箔的人进家说:“累了一天了,先吃饭吧。”

在着乎卖家那人吃饭中,他同伴来到我家无奈地说:“不降价人家不要,你吃过饭咱倆就拉回吧。”

等吃完饭,父亲平静地说:“我这一车就按集上讲好的价格给钱,你们两人往回拉一车也会轻快点。”

父亲边说边点钱交给卖家。这时我真真地看到,两人那望着父亲又吃惊又尊敬的目光。

在不断的“谢谢”声中,我紧随父亲身后送两人出了大门。在返身回家时我问父亲:“那叔都不要,咱为啥要了?”

父亲无语,进屋坐下松了一口气后,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村里人都看着我们呢!别人要不要,我管不了,我不能不要。不要,村里人会背后骂我、背后戳我脊梁骨的!”

此后几年,笆箔一直堆在父亲的会计室里,父亲一直没有财力翻新房子。一九九六年初我当兵探家,问到父亲笆箔是怎么处理的? 父亲说是好不容易等到有人要用,降价转手了。

在我家最需要房子的那些年,父亲没修旧房,没盖新房。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  父亲不是挣不来、攒不够盖一所房子的钱。而是父亲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决定了父亲把房和钱当成“身外之物”,把儿女记放在心中,只要是为了儿女长大,有利儿女成人的事,父亲总是舍得花钱。

六十年代中期,父亲看到大哥和我爬树扯天线,挖坑埋地线,天天鼓捣的矿石喇叭碗儿,还是调不了台听不清音,就给我们买了当时农村少有的二极管收音机广播。

六十年代未,父亲看到我们经常背着粮食,去邻村碾米磨面,就给我们买了一辆八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

七十年初,为了让母亲少受点累,父亲又托人买了缝纫机。加上墙上挂钟,“三转一响”在我们家己是提前实现。

八十年代初,我们家又在村里带头有了日本产黑白电视机。

这些,都是父母辛勤劳动、喂鸡种菜、养猪养羊、省吃俭用才有的。但我不知体谅,还经常给父母添困难。

我爱好蓝球,经常四处跑着打比赛,就不断向父母要钱,买秋衣秋裤、背心裤头和球鞋,而且还要买颜色鲜的价钱稍贵的。

更过分的是我十八岁时,为了约球打球方便,对父母说想有一辆我自已的新自行车,并承诺有了新自行车,找媳妇儿的事就不用父母再累心了。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真给了钱。我请大哥托人买了一辆凭票供应的上海凤凰牌新自行车。从此,我忘了父母的艰难,经常骑着新车,穿着球衣球鞋出外打球。

一九七二年底我离家当兵,弟妹们心说自行车就成他们的了。没想到父亲却把我骑了一年多、爱惜如新的自行车原价给卖了。我在部队知道后想到很多……也感到父亲真到了要盖房的时候了!

父亲不断攒钱,审批了新庄子,分批让大哥托人买砖买水泥买钢筋。母亲和弟妹们白天去铁路边捡石子,晚上在家砸石子。大哥出大力,全家齐上阵,终于在一九七五年盖成新平房,建好新院子。

盖房前有一件难事儿,父亲处理的方法,也成为了我人生的教科书。

为盖房父亲拿钱托人买砖,结果好长时间,那人砖没买来钱也不还,父亲不知跑了多少趟。连那村有人见父亲常去,问后对父亲说:  “他欠人钱可多,你买砖的钱怕是不会还的。”

父亲不管,还是不断去要帐。五个弟妹看着父亲受累作难,气不过,要结伴找欠账人说事儿。父亲说“你们不能去啊!选错了人,我也有责任,我会把钱要回来的。”

父亲又连跑多趟,还真把钱要回来了。并对弟妹们说:“如果你们去了,这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一九七六年我探家,问父亲是怎么把钱要回来的。父亲说:“你记住!要帐最难,但也不能发火不能吵。欠帐人要是一拉脸,就是不还,有钱也不还,是谁也没办法。要心平气和地说活,坚持不断地追要,欠债人不好意思,才会想法还钱的。”

看父亲做事,听父亲说话,让我真正明白了“留有余地败为胜”这句名言的真谛!

父亲把上学读书作为儿女成人的必经之路,写“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送儿上学堂”对联,贴在门上表达决心;用“有智吃智,无智下力”言教,时时鼓励督促我们好好读书。

我的大哥七岁上学,十三岁高小毕业,无学可上,在家玩了一年,让父亲发愁。幸遇重教人士开办农中,父亲为让大哥给弟妹们带个好头儿,从不爱求人的父亲专门托人又送大哥去读书,才使大哥之后的人生,有了“工程师”、“建筑机械研究所所长”、“建筑机械之乡带头人”的亮点。

我两个妹三个弟都是高中毕业。我小学毕业考入县一中,怀揣“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的梦想,认准离开农村“唯有当兵一条路”,走入军营,转业工作。我始终牢记父亲教诲,与书结缘,不敢懈怠,自牧人生。多年干着环境安静、条件良好、自已喜欢的文字写作和管理工作。

父亲胸怀宽广,望天天大,看地地阔,一生好脾气。我总以父亲为导师为榜样。把父亲的许多言教,做为我走好人生之路的至理名言。

父亲常说: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担惊,教我安分守己,学会知足常乐,明白平安是福。

父亲常说:和为贵、话值钱,有理不在言高。遇事总是以理服人,从不与人高声喊叫、红脸争吵。教我低调做人,少惹事非。

父亲常说:懒汉子、一担子,明天日头还会出来的。教我不恨活儿,戒急躁,把劳动和工作当快乐。

父亲常说: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有钱胡花是烧包张狂,叫败家子;有钱不花是愚昧无知,叫守财奴。教我学会节俭,量力而行,不在钱上犯错误。

父亲常说:做生意有大有小,挣钱有多有少,唯有养儿育女,只赚不赔,功德最高。教我追求完整人生,把心放在家里,尽责养育儿女。

几十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难题,总会先想到父亲,认真地想父亲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这个习惯,多少次让我豁然开朗,多少次让我充满信心。

父亲今年94岁,还每天自已下楼去附近小公园活动。

父亲安康,我就有家有爱有家乡!

【作者简介】安忠洲,男,1953年生人,中共党员,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1972年入伍,后转业油田工作。爱好写作,先后在《大港石油报》、《天津日报》、《荥阳老年》、《热土》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0)

相关推荐

  • 《乔家的儿女》前3集,十个催泪点,每个点都打在了60后网友的心尖尖上

    ▲ 大家好,我是羽霏. 在DJ雅清这个团队中,我算是年纪比较大的一位作者,我是一个60后. 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包括后来70年代出生的人,曾经经历过80后.90后.00后们根本无法想象的艰难.无助和 ...

  • 永远不可饶恕的过错

    造化总是会捉弄人的,对于我尤其如此.我总觉得我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我来到世上本身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许多时候的许多事情,正是由于我的介入搞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小弟,对于我而言,简直是他的罪人,由于我的大 ...

  • 我的大哥

    我的大哥:1961年在军事学院深造留影 意气风发.胸怀祖国.献身国防 文/编辑:刘老更 摄影:海英.林艺 我的大哥生来相貌清秀,一双瞳人剪秋水的眼睛,身材高大,性格毫爽直白,为人做事果敢,宠辱不惊,怡 ...

  • 丈夫的儿子,只是我的一枚棋子

    今天 _ 单身女人章景,嫁进青伊镇的大家族严氏. 七年之后,章景突然出走.丈夫调查一番,发现她十几岁时生了一个儿子.又过两年,她回来了,声称出走是因为儿子-- 看这个故事,不要嫌节奏慢,也不要漏掉任何 ...

  • “家故事”征文|家谱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征文启事|有奖,快来写写"我家的故事"! 家   谱 文 | 范家生 01 2020年的最后一月已经来临,而2020年初 ...

  • 东北之行(41)--大姨家的老大

    我的童年记忆有限,所以,有关父母家的亲戚,对于我来说,几乎都是空白,因为交通和经济的限制,也少有东北的亲戚来武汉家串门,但是大姨家的老大日峰大哥,是那些少有的亲戚家中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的人,而且因为他和 ...

  • 文学原创•《小魔王时代》(小说)文/陈德胜

    小魔王时代 文/陈德胜 第一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 我的出生源于临近中年的父母一次偶然的亲密.本来家里已经有三个孩子,饱受家庭负累的父母早没有造人计划了.可偏偏这个时候我就防不胜防地来了,让高龄的父 ...

  • 短篇小说:变 三年前的那几天,村里像过新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他们再不用背井离乡背着行囊离家千里挤入各个城市做一个卑贱低微的农民工,我们村原先的那些庄稼地上都建起了一个个工厂,本村的村民享 ...

  • 乔家的儿女:拉扯4个弟妹长大,懂事的乔一成,太苦了

    乔家的儿女里拉扯4个弟妹长大,活得太懂事的乔一成,太苦,太好哭了. 都说懂事的孩子最可怜,这句话放在<乔家的儿女>里的乔一成身上再贴切不过. 乔一成出身在怎样的一个家庭里呢? 那是1977 ...

  • 【13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东卫作品

    一双菊花牌布鞋 高东卫(河南) 早晨去楼下小区晨练,欣赏着小区内如画的景色,感受着现在生活的美好,缓缓地向广场踱步. 广场上有几个练鞭的老大爷,鞭技了得,动起来是呼呼声风,甩起鞭花是啪啪作响.正看得入 ...

  • 【286】“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安文生作品

    父亲生命力的流逝 安文生(黑龙江) 关注起人的生命力,是从父亲的身体状况开始的.十几年前,发现他总爱犯困.村里有个刘大爷,经常来找爸爸聊天.他语速快,且没有抑扬顿挫.总是连成一片,浑浑沌沌.父亲对他的 ...

  • 【02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兰芹作品

    母亲的缝纫机 高兰芹(北京)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是个裁缝,虽没上过学,也没学过裁剪,但凭着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用缝纫机在那个困难年代养活着一大家子. 现在我收藏着母亲当年用过的飛人牌老缝纫机,早年 ...

  • 【15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安歌作品

    父 亲 安歌(山西) 父亲 假如,我不是您的孩子 您就不会有弯弯的脊梁 您只是一位亲切儒雅的医生 有着和蔼敏锐的目光 您教导和包容 督促着孩子们成长 只愿岁月能手下留情 轻轻地抹去您脸上的沟壑纵横 父 ...

  • 【11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国顺作品

    信 守 高国顺(河南) 我的母亲是安徽怀远人,父亲的老家是安徽霍邱,严格说是从山东逃荒过去的.祖孙几代到我这儿都算是"飘户",所以我到现在不和周围的同姓叙家谱,萍踪不定的,无从说起 ...

  • 【099】“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能不忆江南作品

    母亲的时尚 能不忆江南(河南) 七十多岁的母亲,都是满头银丝的老太太了,况且还是个农村老太太,都跟时尚不粘边.从穿着打扮,到生活中的各个旮旯缝里,简朴,实在.也许这些跟母亲的生活过的年代有关. 前几天 ...

  • 【092】“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高东卫作品

    高东卫(河南) 昨天下午接到通知说文化扶贫县剧团明天要到我们叶老庄村演出,我开心极了,因为母亲是个戏迷!我打电话把消息告了妻子,让她今天带娘来看戏. 早晨七点多钟舞台还没布置好,妻子便带着娘来了.乡亲 ...

  • 【07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程新青作品

    俺爹俺娘 程新青(河南) 俺爹叫程相五,在我们老家,父辈按兄弟们大小排序,老大叫伯.老二叫爹.老三叫叔.老四叫大,老五叫小大或五大,我父亲在他弟兄们中排行老二,因此喊爹. 俺爹出生于1934年,于20 ...

  • 【443】“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马光兵作品

    我的父亲 马光兵(陕西) 父亲离开我们跨过年就十年了,岁数不大,六十七岁就早早去世了.对于他的离世,其时我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难过,病痛折磨了他大半年的时间,最后也算是安详地走了.弥留之际正好我们两口子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