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

说到企业文化,常常与另外的一个紧密相关的词汇——制度——联系在一起。也常常听到一些人说到一些观点,比如,“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比如“制度是硬性管理,文化是软性管理”;比如,“制度管硬的,文化管软的”,等等。

咋一看,这些说法也没有什么不对,但似乎经不起细琢磨。比如,“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需要在有明确的定义情况下才能讨论,不应该是制度管不了了,文化才管。试想,制度都管不了的事,文化怎么管?又如,“制度管硬的,文化管软的”,什么是“硬”的?怎样才算是“软”的?“硬”到什么程度制度能管?软到哪些方面文化才管?而“制度惩恶、文化劝善”的说法,更是有些荒诞。

所以,对于文化与制度的关系,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

1
什么时候 制度管,什么时候文化管?

从企业实践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总在朝着逐渐完善,但永远不可能最终完善的方向进发。所以,制度总在制定、实施、创新和变革过程中循环往复。同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总在随着社会、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变化,在某个时期,企业的一些事情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可能需要依靠企业的惯例、习俗等方式来调节,这就是文化带来的行为规范属于隐性的管理,也就是制度中没有体现的需要完善的那部分,这部分管理就是文化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但是,从企业管理的实践看,首先应该做的,是力争制度的全流程、全覆盖,而不是在制度之外再搞一套所谓“文化”,来弥补制度的“不足”;更不能期望通过“文化建设”,让员工日渐脱离制度的约束,把工作变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2
制度与文化的关系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理念价值观等应该是要通过制度来落地的。进一步看,说到“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应该有一层意思,就是这里所说的“制度”和“文化”,应该是指不同时期的“制度”和“文化”,可以延展表述为:“现在的”制度管不了的,由“既往(形成)”的文化来管,也就是“现行的制度和已经形成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一个员工进入一家企业,碰到一件事情找不到相关制度,但发现老员工会按照他们既往的惯例去做,而且老员工基本都如此,这就是所谓“制度管不了的文化管”。从理论上讲就是,在一个新的工作场域,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员工以其既往的文化(行为习惯和认为应该这样做),来代替制度做了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没有本制度的时候,文化发挥了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文化”,一定是企业在既往的运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认同并实践的文化。如果再进一步追溯就可以发现,这些“既往(形成)”的文化,是由包括制度在内的多种要素一步步促生的,是既往各种管理思维与实践的“结晶”,其生成过程中有制度的力量在内,而不是与制度截然分开。再进一步说,这些“既往(形成)”的文化,需要有占优势数量的承载者,组织中已经有了“具备某一种文化的人”,即老员工的数量显著高于新员工,“既往的文化”才能够得以稳定传承。

3
文化在企业中的体现

把制度和文化并列起来说到的“文化”,一定不是所谓简单的“文化理念”,而应该是指一种“文化的状态”或“文化的存在”,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全体的习惯、一种不加思考和毫不犹豫的态度,等等,只有这样业已形成的文化,才真正能够起到“软约束”的作用。

与此相关,真正能起作用的“文化”,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会像一些企业“建设文化”那样提炼理念、背诵理念,不会是简单的教育,而是以一种整体的“氛围”、“环境”和“气场”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4
文化与制度不分好坏

所有的文化,不分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所以,谈起文化来,一定不能仅仅将其仅仅定义在“好”的一方面,这就为什么一味要求“文化劝善”的原因。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制度同样也没有好坏之分。如果谈起文化与制度的匹配,就可以出现四种状态:好文化好制度、好文化坏制度、坏文化好制度、坏文化坏制度。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二和三两种状态。比如好文化与坏制度的情境,如果一家企业的制度坏了,相信它的好文化也持久不了,坏的制度会逐渐改变人们对组织的看法,坏的文化就慢慢生长出来。同样,坏文化与好制度也是如此,在一种不良的文化氛围中,好的制度要落地和实施有较多的难度。这个好坏组合其实也都是假设,因为好与坏根本没有标准,很多人通过上面的这些组合做研究,其实大可不必,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与制度是最利于企业发展的。

基于上述思考我认为,由于人们给了“文化”太多的“溢美之词”,造成了现实尤其是企业实践中,大家对企业文化的期望过高。各色人等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将企业文化的作用无限放大,将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艰难程度无限缩小,像画饼充饥一样给了人们一个虚幻的“文化影像”。(文章内容来源简书自媒体,由海融心胜编辑)

海融心胜2020年游学正式启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