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嘉庆的皇位来得容易,他经历了三项严酷的考验
乾隆六十年,弘历完成了少年时的梦想,做了六十年的天子。同时,他也希望完成当年的承诺,不超过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为此,他将皇位禅让给嘉庆,这是清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皇位禅让。
看起来,嘉庆是直接接过老皇帝的玉玺,法统上没有任何争议。另外,乾隆虽然儿子不算少,但活到此时的并不多,而且基本上无意于皇位之争,宁愿做个闲散王爷。所以,很多人认为,嘉庆这个皇位来得舒心,来得顺畅,并不像前面的皇帝那样经过血雨腥风,岂不知他也经历了三项严格的考验。
一、天子的诅咒
乾隆秉承雍正的做法,采取秘密立储制度。他相继立过永琏、永琮为太子,这都是皇后所生,是嫡子。然而,这两位太子都过早夭折,因此,乾隆对立储很是反感,连提都不准大臣提。
然而在封建社会,太子为国之根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乾隆三十八年时,皇帝已经没有理由不立太子。但是,在当时他仅有六位在世的皇子,而且有两个还过继出去。剩下的四人他都不是特别满意,只好在矮子中选将军,认定了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
但是在立储之后的当年冬天,乾隆在天坛祭天中祷告:我已经将永琰立为皇太子,但他年仅十三,心性未定。如果他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任,则保佑他诸事有成,如果他没有能力,愿上天让他短命而亡!
这哪像个父亲的话,虽然乾坤社稷重要,但儿子的生命也可以随便赌咒发誓的吗?要知道,这还是乾隆以天子之尊的祈祷。幸好嘉庆能力虽然一般,但命确实硬,还是扛过了父亲的诅咒。
二、跪拜的羞辱
在乾隆禅位之前,他曾向嘉庆表示,你能继承皇位,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也不是因为才德过人,而是因为运气好。永琏和永琮的早夭,让你能够成为大清的皇帝。因此,在继位之前,应该去祭拜永琏的陵墓。
永琮夭亡的时候才两岁多,只被追封为亲王,乾隆没有要求嘉庆去祭拜他。然而,永琏则被追赠为端慧皇太子,所以乾隆有这个要求。
说实话,永琏去世后22年,嘉庆才出生,他实在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哥哥没有感情,其实也没有理由去磕头。但为了唾手可得的皇位,他还是去清东陵祭拜了端慧皇太子。
他亲政后,再次去清东陵的就困惑了,总不能长期跪拜下去吧?最后,在礼部的研究下,改为立奠之礼,即皇帝站在端惠太子墓前,分三次洒酒祭奠太子,群臣则在后面磕头。
三、叔侄竞争
说没有皇位的竞争,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嘉庆的兄弟们竞争力不强,但别望了皇家的人数众多,其中嘉庆的一个侄子绵恩成为重要的竞争对手。
绵恩是乾隆的长子永璜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永璜不受乾隆的喜欢,而且早早就去世了,但他留下的这个儿子,却成为乾隆最为看重的孙子。别看他是晚辈,实际上他比嘉庆还要大13岁,应该更成熟,也更有功绩。《啸亭实录》曾记载当时朝鲜的来使沈颐说:
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皇孙中皇子永璜之子定郡王绵恩,才勇过人,自八岁已能骑射命中,派管旗营,最承恩宠,今年正月谕旨褒嘉,晋封亲王。彼中物议,皆以为来头属意者,当不出此两人中云。
连外交使臣都已经看得出永琰和绵恩实际上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而且看起来绵恩还占据上风。
那么乾隆为何改变心意呢?作为汉化很深的皇帝,他对于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心有余悸。他认为,如果不是朱元璋将孙子立为皇帝,就不会有叔侄相残的惨剧。因此,为了不破坏原来的继承方案,也不给后世打开一个坏样板,乾隆还是选择了嘉庆当皇帝。
看起来,嘉庆当上皇帝,也没有那么轻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