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一握巧遮天——古人的伞下有没有幸福的你?

故宫六百年的第一个雪天,红墙绿瓦之下身披大氅自拍打卡,应该能拗出嗲嗲的造型。鹅絮簌簌轻扬,手边有柄杭绸竹伞盈盈撑开,一定美到飞起,但若无自备,只能咬牙割肉,买上一把紫禁城高价文创伞。

今天『河图洛书』,我们一起看看“伞”的一方世界。

踏雪打伞摆pose,古人早就想到了。

思维“跳个伞”

穿越到上古帝尧时期的某天,一个名叫舜的青年爬上自家粮仓劳动时,突然发现脚下烈火熊熊。原来狠心的父亲和恶毒的后妈又一次联手算计他,要将他活活烧死。早就习惯了和他们玩闯关游戏的舜,不慌不忙地抓起身边的两个斗笠,借着风力躲开了火焰熏灼飘然落地。这段传说可惜没有视频资料佐证,否则中国妥妥地成为降落伞的最早发源地,但多大的斗笠才能让高处跃下的成年人软着陆,似乎古人并不关心。

不过许多年后突然有人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史书中记载了北齐皇帝的一件残忍荒唐的行为——尝幸金凤台受佛戒,多召死囚,编籧篨为翅,命之飞下,谓之放生。坠皆致死,帝视之为欢笑。籧篨是粗篾席,尽管可以兜风,但不足以在降落时形成缓冲,故而这些囚犯无一例外都坠地而死。以观看此等惨相为乐,可见暴君的变态丑恶。当然用伞放飞自我只是非主流用途,本文重点要讲的,还是各种亭亭玉立的保护伞

一言以“盖”之

利用树冠荫蔽遮阳挡雨,是古人早已学会的技能,中国最早出现的是“盖”,后世统称为伞盖。在古代南亚地区,伞盖往往带有宗教涵义,佛家八宝之中就有伞盖,释文是——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我们现在在一些佛寺正殿也常常可以看见,释迦正座上方遮蔽布幔状的“悬盖”,它的撑柄位于后方,绕至上端与盖顶相连。当然也有的曲柄伞撑柄设在伞内的,这类伞盖年代较早,多见于印度早期阿旃陀、犍陀罗壁画。

说回到中国古代的伞盖形制,其使用和古印度的重要区别是更多用于马车顶部,故而我们更多叫做车盖。比较完整的实物可见兵马俑出土的铜车马,撑伞的上段直柄称之为达常,通过中间的铜箍与下段的(yíng)活性连接。顶端是穹隆形的盖斗,其四周装有榫眼(部)插入盖弓,也就是俗称的伞骨。这些基本构件在《考工记》中有明确记载,但伞盖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只有贵族和官僚才可享用,故此史书中组合词冠盖往往用以指代朝廷大员。

驷车车厢上端的车盖,不可折叠但盖面可以更换。

贵贱有分别

大约在汉代初年朝廷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帝王级别的用黄屋,千石以上覆盖皂缯(黑丝绸),三百石以上则是皂布,二百石以下用白布。淮南王刘长因为僭越制度,自造黄屋梦想当皇帝,被丞相、廷尉等人告发,要求将其“弃市”,汉文帝虽然饶其一死,但还是剥夺了他的王位以示惩戒。普通百姓当然更不可乱用,民间货运车辆上决不允许竖起类似车盖的装置,哪怕是为了遮雨防淋也不行!

显贵人物出门坐车有车盖,仪仗队中还有曲盖(装曲柄伞)车,即便短途步行也有专人持盖相随,东汉光武帝巡行各地,国舅阴兴每次都亲自为他擎黄盖遮阴。大约两晋时期,史书中出现字,偏旁纟代表以丝绸为面,右侧声旁读作sǎn,唐代进一步衍化变成了,就像是一张大坡盖下躲着四个人避雨,慢慢简化成今天的伞字。作为身份等级产物的盖,也逐渐被称呼为伞,根据功能的不同还分为凉伞和雨伞,使用条件依然十分严格。

专人打伞这是贵族特有的待遇——注意还是曲盖。

比如北宋初期京城中士庶通用青凉伞,结果到了大中祥符五年,出台了一道规定:仅限于亲王以上级别使用。类似规定在明代也再度出现,并且更为细致:一、二品用银浮图顶、三品以下用红浮图顶,但伞面和衬里材料和颜色各不相同,比如六品到九品只能用青绢表、红绢里。当时褐色伞盖已成为最尊贵的出行标志,只能四品以上或状元独享,其余的只能用青伞,到了明晚期则完全乱来,连贩夫走卒都堂而皇之地大张金伞、褐伞!

油头漆门面

上文说到的盖也好,伞也罢,都不用亲自把持,伞柄粗大且伞体宏阔。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遇雨只能自己打伞,这种轻便的伞多以竹为柄和骨,起初称之为。从字形构成来看,和上文提到的斗笠有些关系,古人说“无柄曰笠,有柄曰簦”,姑苏一带将伞称为“持笠”,就是从这个意义衍生而来。传说鲁班从小孩举着荷叶遮雨中受启发,发明了可以开合的伞,倒也并非全然无稽之谈,否则也不会有“荷尽已无擎雨盖”一说。

烟雨迷蒙之中,持伞怔立,一等就是千年的过往。

防水材料一般选择涂刷桐油的布料或纸张,即所谓的油布伞和油纸伞,据说也有用兽皮鞣制的。桐油有着极好的隔水性能,还有一种是梓油(乌桕籽)也叫青油,古代曾是高官的代称,可见最初并不易得。据专家考证中国至少在汉代已有纸伞,那么如果雨天撑用,应该当时就有用油料作特殊处理的工艺,刷漆的概率更大一些。倘若追求轻薄美观,绸缎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仅能用于晴日风和之下,天公若不作美便要让它流水落花了!

风骨竹当家

紧贴伞面的骨架结构多用坚韧的竹材,负责收拢撑开的伞键(也叫竹跳)更是如此,这是竹子天生的弹性优势所决定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相比普通木材,竹子更耐潮湿,沾水不易腐烂,暴晒也不易开裂。做工讲究的竹伞骨架紧密严整,明末小说中提到“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不但材质有讲究,还特意说到是八十四骨,做这样的良心好伞,才是“老实”商家。

现代的工艺纸伞,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更突出了艺术追求。

伞骨细密则收放稳固,但制作起来也更为耗时,现代批量出厂的伞没有这样的体贴,即便是手工伞也很少有八十四骨,大多连一半都不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数字比拼,不能说伞骨少就一定是粗制滥造,有了科技的加持[注]我们满可赋予其更为光鲜诱人的外表,使之亭亭于案头床侧,免受风日侵凌之苦。况且现代人步履匆匆,早已淡漠了对青毡故物的怜赏之心,我们又何必苛求那些色彩艳丽的非遗工艺伞不耐久用,缺乏内涵呢?

注:最早的油纸伞都为单色,清中晚期泸州引入印刷界的石印技术,自此伞面开始五彩斑斓。

江南初春的伞,是戴诗《雨巷》中旖旎远去的背影,也是传奇《白蛇》中许仙情萌词涩的遮掩,更是南戏《拜月亭记》中名门千金大胆寻求真爱迈出的金莲一步……不知道你的心灵深处,又会绽放出怎样的一片晴天呢?

本期『河图洛书』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讨论。

栏目策划:彦稠;图文编辑:旧拾

河图洛书 · 2011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