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浩洋:【西行游记第七站—窑洞夜话“驿站造反”】
文/尹浩洋 图/源自网络
最好吃的饸饹
◎ 尹浩洋
严格说来,山东尤其是胶东的面食花样已经很丰富了。但是我出差外地,还是要惊叹于当地百姓对自己面食的自豪--无论哪里都要说“在别的地方你就吃不到我们这样正宗好吃的某某某某了!”就连把面食当成小吃的云贵川一代,也要自豪地夸奖自己的“担担面”“哨子面”“肠旺面”等等是“中华第一面”。
但4月4日一天在陕北甘泉县王家湾吃到的早饭,却让我真真地佩服:这是我在西北迄今吃到的最简单最平民但也是最好吃的美食了。
早饭是荞面饸饹。
清早我们乘车由赵晓东窑洞院落出发,一路山行赶到了甘泉境内洛河畔的王家湾村。村头上已经有一群人在等待我们了--都是小梅子的家人。下得车来才知道,全家人等待着我们“远方来客”好准备早饭呢。
我们坐下不久,一大海碗的面条就被端送到我们几个客人面前,“快!趁热吃饭荞面饸饹!”
原来大名鼎鼎的荞面饸饹就是面条!
我抓紧时间吃完了一碗,赶紧出来寻访厨房--没好意思继续美食的享用,是看全家老少都在等待我们吃完才“开吃”的“架势”。
热气腾腾的厨房锅灶上,是一个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一个精干的妇女,把和好的荞麦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一个汉子手压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饸饹面条便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妇女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捞出来。再放入冷水盆子中:一个小胖子小伙子满脸微笑地把面条又送到饭桌上去了!小梅子介绍,做荞面饸饹的是她哥哥和嫂子。满脸微笑的,是她的另外一个侄子赵桂龙。
等赵桂龙忙碌完了待客程序自己也上桌子开始吃饭的时候,我又坐到了饭桌上继续吃饭:这地道的荞面饸饹太好吃了。面条类似火龙果肉的颜色就很吸引吃惯了白面条的我,那面条的筋道、爽滑更是让人倍享面食耐咀嚼而通畅,再加上陕北汤汁--我们称大卤当地人称臊子的滋润,再加上桌子上各色小菜的搭配,再加上周围人亲切的催促多吃氛围……这荞面饸饹我后面又吃了两大碗!有人考证说此食物在元代已经有了,根据是元人王桢著的《农书,荞麦》节中有“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渭之河漏”。那元朝到现在,陕北这延续了千年的美食足以让众多食客铭刻在心了。比如我,现在就确定了以后到陕西来,不可不吃荞面饸饹!
本文配图来自于网络
尹浩洋简介
作者:尹浩洋。笔名江海生、文华生、箫童林、伍栋、点点、毛毛、淼水等。198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90年参与创刊《华夏酒报》。1992年春参与创刊《海南特区报》。1992年秋参与创刊《烟台晚报》。原《烟台晚报》首席记者。现任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策划部副总监。另任《华夏酒报》品牌总监、《胶东法制》总编、《胶东集邮》副总编、《齐鲁集邮》《海军集邮》编委等。烟台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多年来发表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剧本。新闻作品等超过千万字。已经出版(再版)有《和平蓬莱》、《英雄群体--尹浩洋法制新闻作品集》、《传奇长岛》、《人生就是相逢——尹浩洋人物新闻作品集》、《入世与出世---尹浩洋体育新闻评论集》、《烟台婚礼指南》、《翻新烟台》、《无传奇不成记者--晚报幕后故事》、《烟台啤酒传奇》、《方寸天地阔(1)》、《方寸天地阔(2)》等11本专著。已经进入印刷的有《揭秘魅力烟台》、《烟台旅游故事100个》、《百邮词话》等(与他人合作)。现在正在写作中的有《怎样当好主持人》、《新闻采访100问》、《故事栖霞》、《酒城所城》(电视脚本和小说)、《蓬莱阁的传说》、《胶东邮话》、《昆嵛山旅游指南》、《茶香情谊》、《首席记者与市长》(小说)等。
此公众号致力打造一个文学爱好者平台,让你的文章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现面向社会各层征稿:
《三秦文学》公众号投稿须知:
1、原创且首发: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短篇小说、微小说、连载小说、书法作品、摄影作品、诗歌(古体、现代)、美食分享。
2、要求5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3、投稿邮箱:406073222@qq.com
4、投稿作者请关注《三秦文学》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提高文章阅读量。
5、本平台读者赞赏功能中,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低于五元者不予发放,稿费于每周五发放。
6、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7、本平台文学顾问:白忠德教授。若有其他问题,请与主编鱼儿姐姐联系,微信号:xiaoxiaoyu20040423。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