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中医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要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一件是中医要扩大九年制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培养有真正中医思维的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可问题是,这样的方法就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中医吗?我看难!
首先,再好的中医医院都是规模化培养,教材统一,老师统一,培养出来的都是学院派中医。而中医的特色就是没有标准的方法,只有越来越好的方法,要学习这些方法,只能到民间中医当中去找。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好的方法都是临床实践出来的,有可能是奇思怪想,有可能是灵光一现,也有可能偶然所得,这在标准化的中医学院是找不到的。比如,针灸,大学所学只可能是一派,而它在民间有无数学派,各有各的绝招,你不在民间找,是永远学不到的。
其次,好的中医理论,好的临床方法,都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总结出来的。而这百家就只可能存在于无数民间中医当中,大学只能算是其中一派,将一派凌驾在其它百家之上,是不可能成就大医的。况且,学院派的中医绝大多数都已经西化,让这些已经西化的老师再去教学生,培养出来的都是怪胎。
其三,中医是建立在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认识之上的,而这个规律并不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而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它是从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苦难。而大学之学生多是学之骄子,家中的宠儿,很难有苦难的经历,更难有大彻大悟,这样是成不了大医的。历史上很多名医后人虽然经过上一代的精心培养,照样是庸医一个,原因就在于此。苦难往往是大彻大悟之源头,往往只有经历坎坷的民间中医才能够“享受”到。
其四,学习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学习方法和悟性。古人通过师承的方法,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出师单独临床。而现在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学上五年还是什么都不会,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用西医思维来学中医,这样即使学上一辈子也学不好中医。况且,大学的评价标准往往是西方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与中医的标准大相径庭,按照西方科学的标准去努力,毕业出来都是废才,现在的中医院大学,有几个评价标准是靠临床?绝大多数都是靠小白鼠实验,这样成就再大也是西医,不可能成为中医。只有在民间,才是唯一靠疗效来评价中医的,这才是中医优胜劣汰之道。
其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无数大医都是靠兴趣自学成才的。因为教材是现成的,无数经典都放在那里,无数大医的医案也放在那里,只要你用心学,多临床实践,再加上悟性好,成为大医并不难。而上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很多并不是因为兴趣,而是把它当成了一种职业,这样既使老师教的再好,恐怕也很难培养出来高水平的中医。况且,经典才是最好的教材,而大学之教材多是经过西医改造过的,用它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中医来。
其六,临床才是学好中医的不二法门。这是因为中医理论也在不断变革当中,到底你学的理论对不对,没有临床检验是不行的。当下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学了五年,其实学的都是指导不了临床的西化的中医理论,可学生却以为是科学的,拿它来指导临床治病,效果能好吗?一个优秀的中医,都要一面学习,一面临床,反复检验,这才能够将所学的中医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大学最大的问题就是临床过少,当然也找不到临床好的中医,这里的大学教授绝大多数都不会临床治病,让他们去教学生如何治病,教出来的都是哑巴中医。
由此可见,要培养出优秀的中医来,靠中医药大学是不行的,靠延长学习时间也是没有意义的。古代大医成长的道路已经给我们指明,从临床入手,从经典入手学中医就是最好的,如果能够遍访名医,博采众长,成为大医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