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吼叫和做选择的孩子,不用20年,4个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文|莹妈
以前家长崇尚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近年来打孩子的家长慢慢地少了很多,毕竟打孩子总是怕伤了孩子,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惩罚也就是吼叫孩子。
从幼儿园回家,妈妈正在做饭,玲玲看到桌面上的面包执意要吃一片,妈妈跟玲玲说:妈妈马上就做好饭了,吃完饭再吃,而玲玲却说我现在就要吃,我肚子饿了,等不及啦。
妈妈非常生气,大声吼叫:马上就要吃饭了,还吃什么零食,等一下吃不下饭!妈妈辛辛苦苦给你做饭,你等下吃不下不是浪费妈妈的一番苦心。
玲玲听到妈妈大声的吼叫,愣住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又开始后悔了,抱着玲玲说妈妈不是有意的,只是担心你吃了面包吃不下饭。
玲玲妈妈吼叫孩子之后也很后悔,于是就在闺蜜群里面寻求帮助,有一个对幼儿教育颇有心得的闺蜜,就说我们家孩子也会有闹别扭的时候,我一般会给他做选择:
孩子回来想吃面包,我会告诉他,你现在吃面包只能吃半片,但如果你吃完饭之后再吃就可以吃一整片。
有时候孩子出去玩滑梯,不想回家也会跟孩子说,你是玩3分钟还是5分钟回家?孩子大部分会选择5分钟,于是我就用手机来定时5分钟到时间孩子也会乖乖地跟我回家。
教育孩子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用父母的权威来施压吼叫孩子,而尽可能的让孩子做选择。
从小被吼叫和做选择的孩子,不用20年,4个方面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1、自信心方面的差距
父母吼叫,孩子主要是用父母的权威去强迫孩子听话乖巧。
这样的孩子没有办法自己做主,只能唯唯诺诺地在父母的吼叫声中做事没有自信心。
从小得到选择的孩子能够更自信的去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事。
因为自己选择的路会让孩子能够更大胆的去走,孩子以后也会更自信。
2、执行能力方面
一件事情如果是别人强迫你做的,跟你自己乐意去做的,得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母经常吼叫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指导去做事情,会让孩子没有创新能力,甚至是离开父母之后,孩子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办。而且经常被吼叫的孩子,内心其实贴上了一个标签,我是不行的,我是很差的,做什么事情畏手畏脚的很难做得好。
从小不被吼叫,而是得到选择的孩子更容易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下发挥自己的能力,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执行能力会更强。
毕竟能力是需要从小锻炼的。
3、情商大不一样
经常吼叫孩子的父母自身的情商也不高,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也会很弱,孩子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不断地模仿父母的处事能力。
父母动不动就情绪失控对孩子吼叫,也会让孩子学会父母的这种处事方式。
长大之后也容易情绪失控对别人吼叫,成为一个不受别人欢迎的,情商非常低的人。
而从小很少被吼叫,而是得到选择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是先发脾气,而是能够更清晰地更理智的去分析事情,不让情绪影响自己,能够更好的把事情处理好。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理智,失控的情绪对我们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4、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
当孩子碰到挫折哭泣的时候,脾气暴躁的父母就会吼孩子:哭什么哭!
只会一味的让孩子不要哭,却没有教孩子怎么去面对这些挫折,孩子自己也不能应对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会退缩,尽量的去避免受挫。
这样的孩子很难有什么出息和成就。
当孩子面对挫折哭泣的时候父母给孩子选择:你是一直在这里哭,还是停止哭泣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情,妈妈帮你解决。
让孩子知道哭没有用,不哭还能寻求帮助,就会让孩子知道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只会哭,而是去寻求帮助,当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去寻找其它的帮助,努力攻破这个困难和挫折。
莹妈有话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经常吼叫孩子,未来的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会成为一个缩小版的你-也喜欢吼叫他的孩子。
我们应该要避免吼叫孩子,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选择的余地,让孩子通过做选择,锻炼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