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简介

什么是自体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这个精神分析理论,最早是由海因茨·科胡特在1970年代提出,随着他的著作《自体的分析》的出版,自体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自20世纪初弗洛伊德首次将精神分析引入科学界以来)最重要的分析理论。

科胡特接受了美国自我心理学理论的训练,作为一名坚定保守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师,他于1964年当选成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主席。

然而,他最终开始质疑自体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他为此押上了自己科学上的可靠性,以及他曾经为此建立的信誉。这一切,都是源自他的正直,以及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陷入僵局和过早终止治疗)的深切关注。

当一位科学同行向科胡特问及他改变自己的想法时,他欣然承认说:“我越发的觉得,我(给患者)做出的解释变得很勉强,而且,这些解释带来了患者的抱怨。患者说我不理解他们……是有缘由的”。

贴近体验与共情

抛开他的经典理论不谈,科胡特首先从患者身上发现他的自体理论。特别是F小姐, 这位25岁左右女性坚持认为,科胡特能够完美地和同(attuned)她说的每个词语的意思。

这让科胡特认识到,共情是一种贴近体验(experience-near)式的观察,这种临床立场让他能够做出做出重大的发现。

例如,每当科胡特提供的干预措施偏离了 F 小姐的经验时,哪怕这种干预是对F小姐自己达成的结论的轻微修改,她也会因为科胡特破坏了她所取得的成就、毁掉了她的分析而异常愤怒。

科胡特放弃了自己的临床上的假定——即,假定她的愤怒是她对分析的阻抗的表现。科胡特认识到,这种假定阻碍了他理解F女士全部经验的能力。

因此,科胡特学会了只从她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此观察模式,被他称为“贴近体验(experience-near)”。
因此,当科胡特捕捉到了她的被误解的感受、并且,或多或少的给出了反映她想法和感受的回答时,科胡特观察到她先前的幸福感非常快的恢复了。
最终,科胡特假设:分析师和被分析者之间共情连接的这种中断和修复序列,在任何有效治疗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他还提出,如果这些共情扰动保持在“最佳”(而不是“创伤性”的)水平,则它们是无害的,不过,事实上,这些共情扰动是心理结构,以及分析治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从贴近体验共情角度进行的原初观察,让科胡特理解了F小姐对认可(recognition)的需要。科胡特认为这种需求是患者童年期共情失败体验而导致的发展停滞。后来他他将其理论化为镜映自体客体移情(mirror selfobject transference)

从而,科胡特认为这种观察到的贴近体验模式就是共情。

共情Empathy

在科胡特的理论和术语中,共情(Empathy)是最容易被支持者还是反对者误解的概念。

科胡特经常提及的一件事就是,有些人觉得提倡使用共情是某种“心理治疗误用”——有些善良、友好、用爱来治疗患者,他对此极为恼火。并且他在临终前几天的演讲中,专门对共情这个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澄清。

在这次演讲中,他从本质上讲述了共情的两个不同的层次:抽象与操作层面的共情

纯理论上的共情

纯理论的共情(Abstract Empathy)是指共情在精神分析科学定义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研究对象,以及收集科学数据的方法定义的。

例如,物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经由感观、及感官增强工具辨别和感知到的世界。

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心生活(人类经验的数据),而分析师获得这些数据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内省的观察,以及对他人的替代性内省或共情 的观察。

正是这种方法能够让弗洛伊德发现了移情、反移情、防御、以及阻抗。随着弗洛伊德逐渐远离共情的数据收集模式,他引入属于其它科学的建构和假定。

例如,弗洛伊德假定力(drive)是心理和躯体之间的边界地带。

因此,驱力理论精神分析不应再被视为纯粹的心理学,而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混合体,即“心理生物学”,或“生物心理学”。

操作性共情
操作性共情(Operational Empathy)是共情在临床相关层面上的定义。即,在临床中,让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进入他人内心生活的能力
“共情”源于德语词汇“同感(Einfuhlung)”,在德语中有“感受进入”,或进入到别人的体验汇总“摸索其方式”的意思。

对科胡特来说,共情只不过是让一个人能够了解另一个人的体验,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共情就是贴近体验观察,仅此而已。

(0)

相关推荐

  • 自体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石:自体、自体客体与共情

    导 言 理心老师是理心机构的创立者,也是SPEP体系的中国负责人和主讲导师之一.本月即将开启理心老师的两门课程:<自体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主体间系统理论基础与应用>.在课 ...

  • 二战后精神分析简史:北美精神分析

    二战后精神分析简史:北美精神分析 作者:安德烈·格林(法国客体关系学派集大成者) 译者:金伟闯  校对:吴张彰 读者不应该把这一章节视为历史学家所写,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带有记忆的不确定性的修订,这种 ...

  • 课程公告|信洁工作室自体心理学课程学员招募中

    ▼简介自体心理学理论是19世纪科胡特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聚焦于自体的发展,关注自我关心.自尊和自恋是如何先于关心他人而产生的,以及自恋的发展如何反映着正常的发展途径.这一视觉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病例 ...

  • 陈偲医生讲自体心理学

    自体很难用概念固定,假设自体是一个"家",家是住所,有亲人,是情感归宿,做事时能提供的援助.自体比较完整会像有个功能强大的"家",这样的人活在世界的某个地方,会 ...

  • 将自恋进行到底——由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想到

    海因兹. 科胡特 对于自体心理学理论,不是心理学专业出生的人,会感到犹如外星名词,但是对于学心理学专业的人,也不见得可以完全搞明白.我也是懵懵懂懂,不过对自恋想必你不会陌生吧!有木有人经常给你开玩笑说 ...

  • 自体心理学之体验

    2021年9月26日开始跟学崔庆龙 <自体心理学导论>,每周一课,周日晚上课,周日晚不会有别的事,时间蛮好.上这门课是要求有心理学基础的,还好和老师聊过,通过了. 这次报名上网课,颇为纠结 ...

  • 对“自体”的再认识:一种自体关系心理学的视角

    自体和客体是一种对应的存在,要理解自体,需要先理解客体,从普通意义上来说,客体是指自体外的一切事物. 客体这个术语是弗洛伊德引入的,在<性学三论>中,他对性倒错有一番研究.他发现人们可以和 ...

  • 世界微笑日 | “笑一笑,十年少”的心理学原理

    迪香式微笑 法国的一位医生迪香曾在1860年做过个实验.他用适度的电极电流刺激实验者的面部肌肉,看不同的肌肉动作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表情.记录发现,人们微笑的时候动用了三块肌肉:嘴角肌.颧骨肌和眼角肌.嘴 ...

  • 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剂量的一个常识的简介,分享给各位朋友。

    关于度量: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但是通过中医的学习会发现度量衡还是很混乱,半斤八两,那么一两是多少呢?还有论钱论厘的,有的说一小勺,有的说一小杯,有的说一小碗,你怎么弄?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 ...

  • 心理学: 揭秘3种只有聪明人才有的思维方式, 再不学就太晚了

    如果说知识是点,那么逻辑思维就是把它们连结在一起的线.有些人书也看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不少,但就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些人在同样的时间内就能把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