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短视,是互联网企业的灾难!
以“驱动多变时代的技术变革”为主题的 TGO 特训营第一期第 2 场在浦软爱酷空间精彩开讲,来自好买财富平台架构部技术总监王晔倞、银联开发团队高级经理林芃、某教育创业公司技术负责人吴坚、数禾科技联合创始人 &CTO 马霖以及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部门副总监吴岳川分别带来了各自的干货分享,话不多说,先睹为快!
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企业非常多,除了饿了么、携程等极少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 IT 往往缺乏开放性思维。TGO 特训营第一期第 2 场,好买财富平台架构部技术总监王晔倞带来了分享《传统金融企业在微服务转型路上的演化过程》,王晔倞认为,传统行业在 IT 方面通常非常“短视”,传统企业或者具有传统思维的企业永远把技术当成“成本”来看,在互联网公司有微服务、转服务化,在传统企业很难定制这个目标,因为无法把结果进行具像,很难评估它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在王晔倞看来,微服务不是一种技术,它是有技术呈现的一种设计思维落地。服务化架构转型要面临三个点,组织结构垂直,基础服务独立,应用服务拆分。
在分享了传统金融行业微服务的演化过程、系统拆分后,王晔倞表示:“对传统的金融企业来说不懂微服务没关系,把越来越多的服务治理好了才是当务之急,服务微不微可以慢慢来。真能‘微’到 29 个省份,一个省份一个‘天气预报’就属于顶配了。”
在中国银联工作十余年、担任开发团队高级经理的林芃带来技术分享《金融大促的技术应对》。与双十一和双十二的大促活动不同,银联金融活动大促对应的营销大多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且对应线上线下相结合,常常是以亿级为单位的一些营销活动,活动规模是非常庞大的。同时,一次大促往往有几十个系统以上,加上对应的配合友商以及合作银行可达上百个研发系统,本身的系统极为复杂。此外每家银行运营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金融行业对于错误容忍度远比一般互联网企业严苛,因此,金融大促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金融大促存在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该如何应对?林芃认为,首先是全链路和全业务的保障,即事前、事中、事后保障和应急预案。技术需要做预案,业务也需要做预案,以及友商、全链路、全业务的保障,哪怕是在大促当中看起来跟技术最没关系,也需要特别关注。其次,金融大促对应的安全要求比较高,需要做安全测试,进行安全设计的评估,由安全团队作为假想黑客去攻对应的系统,对整个营销活动,特别是营销活动的技术做一个对应的攻防,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就是加强对应的监控和信息共享。
随后,林芃分享了金融大促活动中降低风险的一些 Tips。“一是止损。”林芃介绍到,“我们的交易系统会设一些降级开关,必要时直接关掉对应接口的业务。以应对大促活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这时对整个来说,其他的活动仍然可以正常进行。二是限流,我们会在负载均衡里面对每个接口做对应的流控,通过一些限流的保护,让这个接口到对应的阀值后不请求后端。默认跳到一个宣传页面,引导他转其他地方。另外还有 JVM 的垃圾回收配置,如果采用并行方式可大大缩短 JVM 的阻断时间,对于抖动容忍特别小的联机交易系统可减少超时数量。
谈及未来的挑战,林芃表示,“我们目前继续在智能化或者运维自动化等上做一些工作,让工程师们能更淡定地面对大促。”
曾经积累了大量 2B 经验,后来进入 2C 领域的某教育创业公司 技术负责人吴坚,带来了自己在 2B 和 2C 领域的一些经验。“人在用 B 的时候也是 C,C 也在工作中用 B 的产品,没有一个事情是绝对独立的,做 2B 的也有一部分是针对于最终的用户,而 2C 的产品其实也有 2B 的产品,两者相互转换,相辅相成。”吴坚认为,“以前纯粹的 2B 和 2C 的概念已经过时了,2B 和 2C 的市场正在越来越快地进行融合,相互的借鉴,而商业模式上也相互依存来提升商业价值。”
SaaS 产品结合了 2C 和 2B 产品的优点,相当于把大的东西变成细化的东西,变成专业的软件解决部分的问题。在 SaaS 里面很强调单一代码、多租户,不管这个代码多复杂,不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现。“这时候 SaaS 还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吴坚认为,“第一,客户有客制化需求,SaaS 不是一个东西拿过来就可以用得上,客户有自己的想法,SaaS 就很难快速响应。第二,很多 SaaS 公司被传统 ERP 公司收购了,这个称之为‘新王 VS 旧帝’。传统企业觉得他们传统的商业模式发展下去有很大的挑战,同时他们传统的合作伙伴,在云时期何去何从。于是这里产生了 PaaS 的系统的需求。比如 SaaS 的早期创新者 SalesForce,他跨越了两个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而同时一些竞争对手更像传统的一个 ASP,只是接纳了一点点 SaaS 的东西,这使得他们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异常艰难和痛苦。”
传统的企业应用度过了从单体特制,通用套件,到分布式混合系统,同样的模式发生在新的循环中,ASP 是单体,SaaS 是套件的一部分,PaaS 是把它们集成起来了。这些东西都是在不断调整,不断滚动,都是在原来一些老的方式上面演进成一个新的方式,包括 IaaS。“但是目前有些技术尚不够成熟,如果能够在早期的时候设计商业模式,跨越多阶段,可以很好的跨越发展的阵痛期,这同时对规划产品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可以规划到下一代模型和模式上面,那么这个东西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吴坚如是说。
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CTO 马霖分享了自己在做技术选型中的一些思考。“技术选型本质实际上是架构决策。”马霖认为,技术选型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 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原则,尽量让它保持简单,大道至简。第二个是选型的技术生命周期一定要显著超过你的项目生命周期。
马霖认为,技术选型决定过程当中的主要因素,第一个是要明确目标,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研发过程中的问题还是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是解决可维护的问题还是可靠性的问题,是纯技术方案的问题还是一个带着业务的解决方案。第二个是业务领域,80% 的选择判断都不是技术问题,肯定是业务问题,技术最终还是要为业务服务,如果业务没有更多发展,技术是无源之水。第三选型是和你所在的组织和团队关系较大,和团队本身的技能、团队的组织结构都有关系。
谈及微服务架构技术栈的选型考虑,马霖认为,微服务是一个体系的工程,拆分之前一定把怎么治理想好,没有治理直接就拆非常灾难。
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部门副总监吴岳川站在 IT 技术公司的角度,对传统金融行业交易系统结构变迁进行了分享,介绍了银行交易系统架构的升级历程,并介绍了证券和期货行业中的交易系统的情况。银行、证券、期货、基金等行业对交易系统自主可控的程度如何,吴岳川也阐述了自身的见解,并为它们简单打了个分。
对于未来交易系统的架构之路该如何走?吴岳川表示,“目前来看,交易系统在架构层面可以考虑两个方向的投研。第一是互联网架构。为什么要考虑互联网架构,主要是顺应时代潮流。但是相对于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在系统建设上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对于云订单、微服务、开源软件等,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一点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和持续的架构投入。
第二个是交易系统的异构化。由于金融行业的 IT 系统建设,尤其是交易系统面临着严厉的监管要求,因此大家对于交易中断的容忍度非常低,在系统建设过程中 RTO 的指标一般在十分钟以内,甚至希望无缝切换。然而当前绝大多数交易系统的机制都是同构的,包括总线也是对称的。假设某一位程序员写的程序中有 bug,但非常隐蔽,只会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被触发,忽然某一天真的发生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主流 IT 厂商开发的产品身上,那么采购产品的所有客户都可能出现宕机的情况,谁也恢复不了,全挂,结果完全无法想象。所以目前来看交易系统异构化,比如由一套系统采用总线架构,另外一套系统可能采用 IOE 架构或互联网架构,这两套系统的业务逻辑是相同的,但是技术架构和运用架构实现的业务方式不相同,那么即使刚才提到的那个不可描述的场景真的发生了,也还是可以保证交易系统不会完全无法工作,而这也同样是我们去持续投入研发的路。”
活动结束之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TGO 特训营”是一个仅针对 TGO 鲲鹏会会员的培训,由 TGO 鲲鹏会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导,TGO 鲲鹏会上海分会 13 个私密小组成员共同贡献,他们有些从 CTO 进阶为 CEO,对于技术人如何创业有着深刻理解;有些带领技术团队从无到有完成核心系统架构,助力公司业务实现百倍增长……课程内容涵盖技术领导者的商业嗅觉、技术能力、企业文化能力、软性技能等技术人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通过“TGO 特训营”体系化、有洞见的培训课程来帮助技术管理者成为一名全能型技术人。
完美错过第一场、第二场 TGO 特训营活动的 TGO 鲲鹏会会员们,请持续关注官方通知,接下来的活动会更精彩,以下第三场课程预告:
TGO 特训营第一期第三场:
团队文化建设在各种公司的设计和背后逻辑
Design and Logic of Cooperate Culture in Varied Companies
《阿里、华为、IBM 企业文化的横向比较》黄省江 阿里巴巴 云计算 xPaaS 产品技术团队负责人
《0 到 0.5 的团队文化建设》曹玮 上海多维度网络科技 合伙人
《典型企业服务的团队文化建设》陈嘉佳 上海巧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技术负责人
《饿了么、贝壳找房文化建设之差异》程军 前贝壳找房 技术总监
PS: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特训营第一期所有场次报名已满,第一期第三场课程将在 5 月 18 日举办,如有参会者临时退出,将会开放部分名额,请持续关注官方通知!
本次活动由 TGO 鲲鹏会上海分会协办,浦软孵化器协办,浦软孵化器是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3 年认定),致力于为 TMT 领域的初创公司提供物理空间和专业创业孵化服务,秉承“专业服务 + 早期投资 + 创业导师”的理念,已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阶梯式孵化服务体系,累计孵化了 500 余家企业,撬动社会融资超过 60 亿元,成功孵化出天天果园、洋码头、七牛、喜马拉雅等估值数亿美元的知名企业,已成为上海市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