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治干湿脚气的好方

脚部是五脏的反射区。若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在脏腑积湿生热,循经流注腿脚。加之地面有寒暑风湿之气上蒸,由此衍生病症:脚气病。

药王孙思邈将脚气病分为“肿、不肿及脚气入心”3 种类型

脚膝不肿为干脚气。表现为脚与小腿日见枯瘦无力,麻木酸痛,肌肉紧张或抽动,饮食减少,小便热赤,舌红,脉弦数等。

脚膝浮肿为湿脚气。表现为脚与小腿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有些还在小腿前面长出慢性溃疡。

脚气入心,是指病情进展后会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进而入腹攻心,表现为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甚至出现心力衰竭。

宋代医家杨倓所著《杨氏家藏方》:草圣丸,主治干湿脚气,及下部一切疮痒。


也就是排除了脚气入心这种情况。同时,因湿热与瘀血寒毒均可导致气血凝滞成毒而腐,腐肉产生疮。故临床上常有脚气病时间久了长疮的情况,下肢溃疡就是这样的一类。

干脚气,和阳虚内热,虚阳上浮,以及湿热、风毒之邪从热化,伤及营血,筋脉失养有关。

湿脚气,和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有关。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瘀血寒毒。

两种是不同的病因,却为何这个草圣丸能将其一网打尽,统统拿下?

且看其组成:

干木瓜、白僵蚕(炒去丝嘴)、荆芥穗、草乌头(炮,去皮尖)各等量。

各等量的搭配,相当于这些精英能量相当,均战斗在治干湿脚气的前线。

第一位,木瓜

其性酸温,入肝脾经。能平肝和胃,去湿舒筋养肌。既是治筋脉拘挛的妙药,又是除水肿,疮痒的佳药。无论干湿脚气,甚至脚气入心,用它都是疗效担当。

传说古代有个人外出,突遇腿脚肿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

在船上,他将两脚放在一包装货的袋子上,下船时突然发现腿脚肿胀疼痛竟然好了许多,十分惊奇!就问船家袋中装的何物?得答案木瓜。

这个人很聪明,回家后就买了一些木瓜切片,装于袋中,每日将脚放在上面,不久,他的腿脚病竟然痊愈了。

第二位,白僵蚕

性味辛平咸,既可散肝风,防肝风内动引起筋脉振颤如痉挛眩晕,甚至头重脚轻,步履不稳,手足麻木等病症。

又可入肺胃散风热,除外风的侵袭。内邪外邪用上它,都是倚靠。

第三位,荆芥穗

荆芥穗,飘摇在风中,发散作用很强。其性味辛散,微温。作用于肺肝经。既能发汗解热祛风,逐外邪,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又能对内理血疏通经络,除筋骨烦痛及阴阳毒气。

正是无论干湿脚气及疮肿均适用的良将。

第四位,炮草乌

草乌头大毒,比与它不同产地的川乌头毒性更大,但炮制过的草乌毒性减弱。其性辛热苦燥,能于心肝肾脾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

由此除风寒湿三气杂至引起的气血瘀滞,身重而痛,四肢紧绷拘急,甚至痛处不定,手足麻木等。

又因诸疮痛痒均属于心,脾主肌肉,故又能治各种疮疡肿痛。

四味相配,心肝肺胃肾均顾及,让与其相关的足部反射区也得舒适。同时,其味辛散酸敛苦燥,咸凉血,并温补阳虚,由此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化温逐湿,和营清热。

难怪可治干与湿之脚气,及下部一切疮痒。

医家杨倓认为,此方有圣药般的效力,故为其取名草圣丸(压阵的草乌获冠名权)。

制法:

上药制作为细末,加适量面粉加水煮熟,相当于面汤,和药末混合制作为如梧桐子大(黄豆大)的丸剂。

每服10-15丸,空腹用温酒或是盐汤调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