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李志勇的随笔《饮茶琐记》

饮茶琐记

我不抽烟,也不怎么喝酒,但喜茶。
我喜茶并非源于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或受神农尝百草有关茶传说的影响,而是因儿时经历的两件事:小时候,有时吃得过于油腻有点不舒服,母亲就弄一块午时茶煎水或抓一点陈茶煮给我喝,喝了就好了。这让我对茶叶有了最初的好感。后来上小学能断文识字了,从一少儿读物看到一段小故事,说古人看到蛇打架受伤后便去寻茶叶树的叶子吃,吃了伤口就很快愈合了。古人由此得知茶叶是个好东西......这故事就更增添了我对茶叶的喜爱。我从少年时候起就主动泡茶。不过,那时候喝得少,因听说茶叶刮油,日常饮食油水本来就不厚,不敢多喝。而且家里也往往没备多少茶叶,想多喝也没条件。后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茶就相应喝多了些,也不只限于为助消化、解油腻了。渐渐,喝茶就成了一种喜好。
我喝茶挺简单,不讲那些显得有些高贵、繁琐并带点玄妙色彩的“茶文化”或“茶道”。我没读过《茶经》、《茶谱》等茶文化经典,就是一些有关喝茶品茗的文章也阅得很少,我只略了解一些有关喝茶的常识,再结合自已情况来把握。我完全不论是否名茶,也不论喝茶环境和茶具的类别档次。我一般喝绿茶。不管好的、差的、新的、陈的、包装的、散装的,只要未变质,我几乎都一视同仁,且都能喝出点味道来。我要的味道挺简单,或者说门槛很低,只要有点儿香,利消化,可提神就行。我通常是晚饭后或夜里泡一杯较浓的茶,喝了再续一两次,到次日上午再泡一回。这点跟不少人有点不同。因我有午睡习惯,而夜里喜看书写作,是只夜猫子,一般到午夜时分才睡。我不怕喝茶影响睡眠,甚至就是想影响一下,免得早早就打呵欠。而事实上也影响不了。到了钟点,犯困了,一上床就很快可进入梦乡。夜里喝茶(我不喝太浓的茶)对我来说并不碍事。
我看书写作桌上总离不开一杯茶。时不时呷两口,感觉容易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有时就是一口不喝也没关系,但得有一杯茶在那儿,像个道具似的营造一种氛围。不然就像缺了一道程序,就有点坐不住或进入不了状态。毕竟茶与自己交集了几十年,几乎与书和笔的关系相似,已然成了习惯。
我喝茶不像有些讲究的人将第一道茶倒掉。我没那么奢侈。且我喜欢的便是头道茶。在我看来,第一道茶酽些,味儿足些,精华就在里面,倒掉怪可惜。那种认为头道茶不是很卫生的说法,我不怎么在意。我想茶叶每次都只用那么一撮,就算有点儿农药残留或油腻什么的,也应是微乎其微,况且,还要经过开水浸泡。再说,我觉得如若头道茶不要,那我日常似乎就要吃有机大米和有机蔬菜,不然生活就显得有些不匹配了。而我生活还真没那档次。就算有那档次我想我也不会那样。
这又让我想起了隔夜茶。按有的说法隔夜茶不宜喝,可我一直在喝。当然,我喝的隔夜茶均是前一日晚上泡的到次日上午喝。隔的时间不长,跟早上的茶下午喝差不多。而且我还有个前提,那就是茶必须清澈未变质。在炎炎夏日,如茶放的时间长了,或未放在空调房,茶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泡沫或变得有些浑浊,那我就倒掉。我喝隔夜茶,曾被妻子说过多次,我持的就是上面观点。我还说,商店里卖的瓶装的红茶绿茶几个月的都有,只要保质期内的,人家不都在买吗?所以我不在乎。当然,那一定是未变味变质的。我喝隔夜茶,确有节约的意思,但也多是出于一种习惯。许多年前,家里经济拮据,茶叶少,茶叶均要泡上好几次,这习惯便延续了下来。
由于我偏爱茶,茶喝得较多,而经济状况又一般,所以我喝的大多是中低档茶。就像那些痴烟酒但荷包又不怎么鼓的人,消费的多是大路货。我这人的命也可能有些贱,如撇开价格品牌等因素让我选,我倒有点偏爱那些中档乃至低档的,感觉中低档的味要浓些,劲要足些,而一些高级些的品牌茶在我喝来不是嫌淡了点,就是觉得不对自己味口,根本品不出它们高档在哪?当然,这也可能与我一直喝中低档的喝惯了缺饮茶品位有关。再者,我也曾想过,茶的档次是以价格来论的,而价格又与产量及供求有关,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因此那些中低档的也未必都是品质差的。自己喝,又不作他用,似没必要花那冤枉钱。
一度我经济相当困难,有时喝茶还会将泡过的茶再加水煮煮,甚至还一边煮一边拿筷子去擂茶叶,尽量将茶汁弄出来。这种煮茶喝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有时觉得比泡的茶还有滋味些,还可令我想起在知青队劳动时大碗大碗喝茶的情景。当然,除了那段时间我极少煮茶。除非一杯未怎么喝的茶冷了,觉得茶叶是茶农一片片摘的,如一粒粒粮食一般舍不得倒,拿去温热一下或顺便煮煮再喝。
我喝茶重“实用”,从未刻意地品茗赏茶。不过回想起来,由于与茶有许多年交道,自然而然的无形的审美观照也是有的:其缕缕清香,纤秀素朴的形态,浅绿或玛瑙般的色泽,晶莹剔透……如一幅幅恬淡、素净、优雅的动态山水画,每每令人赏心悦耳,更给我一种淡泊宁静、超然脱俗的熏陶和感应……
总的来说,我喝茶很简单,很随便,与那些时下流行的“茶文化”明显有些不合。在我想来,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华内容那肯定是应传承弘扬的。但有些商家将饮茶弄得很高贵,很玄炒,很繁琐,似成了一种概念炒作或噱头,那就有些脱离生活实际了,而且也是对茶文化的扭曲。我不懂茶文化,只是略了解一些喝茶的常识。不过这似乎并不妨碍我饮茶及欣赏茶。当然,我喝茶品位也的确欠了点,也有待以后对茶文化适当涉猎涉猎。

李志勇,笔名老土,美达,结业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湖北作协会员,迄今在《人民文学》副刊、《中国青年报》、《长江文艺》、《黄河文学》、《金融文坛》、《芳草》、《江河文学》、《青年作家》、《星火》、《椰城》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300多篇,多篇被选载,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第二届全国金融文学大奖赛三等奖,鲁迅文学院文学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吴国伦文学奖等奖项。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古时茶树滴水解毒的神奇传说

    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一位手提铲锄.肩搭布袋的山农,只身走进原始森林采集山药.正当他专注采集药材时,不经意间,被一条突然横窜而出的毒蛇咬伤.他强忍剧痛,爬到一棵老树下,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潮湿的老树一点 ...

  • 我们要如何懂茶,爱茶,尊重茶?

    我国有悠久的饮茶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饮茶人群众多,从古至今不缺爱茶之人,但真正敢打包票说自己懂茶的人却不多.因为茶海浩瀚,学无止境.当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有一个进步的过程,因 ...

  • 凉茶、隔夜茶能喝吗?教你怎样喝茶才健康

    从煮火温杯到茶液萃取,从高温泡制到室温即享,从传统杯器到现代杯盏,品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存在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但目前对于喝茶在生活中有很多种声音,例如隔夜茶有毒,凉茶伤身等说法,隔夜茶真的不能喝吗? ...

  • (转)浅谈品茶_屈照

    品茶是我国传统文化,源源流长,也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略知一二. 茶是我国古代重要饮品,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人们接触茶并认识到茶的价值的时间应该很早.据说神农时期,茶就被当作一种草药而服用.但中国茶文 ...

  • 茶之迷误(39)—— 只有老年人才会喝茶

    茶之迷误 说明:"茶之迷误"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茶味之迷误".整个系列文章完全围绕着如何更有效地呈现茶味之美,达成赏味这一味觉的审美.这里并不否定茶具之工艺之美所 ...

  • [黄石文坛]李志勇的小小说《错打的电话》

    错打的电话 "稻田你好?我跟你说的那件事怎么样啊?"   对方顿了顿,茫然不解道:"什么事噢?"   阿涵有点纳闷,提示道:"怎么?前两日跟你说的你就 ...

  • [黄石文坛]李志勇的散文《了不起的称谓》

    了不起的称谓 一   在我年轻的时候,觉得护士这行当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医院地位都比较低.这里我丝毫没有人格上瞧不起的意思."劳动无贵贱之分"的观念在我上小学时就在脑海里扎下了根.我只 ...

  • [黄石文坛]李志勇的短篇小说《熟悉的身影或与己磨合 》

    熟悉的身影或与己磨合  一   分手并非都是结束,也可能是另一种开始.   江深与阿薇分手后,江深就一直未见到阿薇,也没任何联系,就连阿薇的信息也近乎于无.其缘由是相隔远了点,而那个年代交通又不发达,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清明才过去几天,噩耗连续传来,两位我十分敬重的老师先后仙逝.一位是我学习上的启蒙老师柯尊孟,一位是写作生涯给予我无限帮助的吴修建老师.   说来,两位老师跟我没有特别的关系,未曾有过深厚的交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陪在你身边》

    陪在你身边  前几天整理电脑相片,无意中点开一个"成长历程"的文件夹,女儿十岁前的照片一张张在眼前翻过,顿然想起,这是以前从事摄影时,为女儿留下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匆匆回到家,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女神,一路前行》

    女神,一路前行  我们在最好的年华相遇,又不得不在最热的季节告别.   能让大家公称为"女神",是你不长的职业生涯里,带走的最美光环.   十年前的岁月,仿佛在眼前跳动.那时的我们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时充盈耳边.   每到快过年时,腊月二十四家家都要"打扬尘"迎接新年.今年单位事情多,捱到腊月二十八才开始大扫除.   清理 ...

  • [黄石文坛]柯志鹏的随笔《那些在记忆中复原的矿山碎片》(组诗)

    那些在记忆中复原的矿山碎片  黄石是因矿立市的老工业基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美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打造"工业强市"的一张炫丽名片.提到闻名遐迩的 ...

  • [黄石文坛]王志敏的随笔《在阅读中重生》

    在阅读中重生 因着一位朋友,我又开始了阅读.先前我只是喜欢,却并没有深究这种喜欢的原因,后来才发现,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自己的影子,是一种认同.所以这种相遇相知,总令我们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熟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