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邵孔发:【远去的木器】(散文)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远去的木器
作者:邵孔发
上世纪“大炼钢铁”时,年纪尚小。家中从屋梁、桁条、门窗、床柜、桌凳、桶盆,直到锅盖、梳子、筷子,举目皆木也,找不出几件铁质的物件。父母响应国家号召,仅有的鏊子、锅、柴刀、洋钉搜凑一起上缴,也完不成任务。门鼻卸不掉,顶针、衣针太细微,没有分量,不值得缴。家人一度集中到父亲单位吃食堂,用不着锅。
七八十年代,木器渐渐用刨花板替代,面贴五胶板、三胶板。孬好算木器,大面上有木的意思。九十年代后,刨花板面仅贴一层木纹纸,所谓木器,徒具虚名了。刨花板刺鼻的气味弥漫于空中,强烈地传播时代的流行气味,呼吸者醉醺醺现酒精中毒神状。而今,许多器具由金属、塑料取而代之,大件用金属、刨花板,小器用塑料。于是乎,木质到刨花板、金属、塑料,清晰划分出人类“物质文明”的不同时代。
世间没有两株相同的植物植株,木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精致的生命作品,虽然她默默无语。如人一样,每株植株都有自己的个体身份,每件木器都独一无二。木器的存在,带着自然的体温、百花的馨香、生命的柔情,呈现木质的本色、纹理的独特,各美其美。情感源于生命的交流,从森林里走出来的人类,与木之间有着莫名的难以割舍的情结。木性各各不同,皆宜人也。木之用,人性对木性本能地熟悉。体肤依偎摩挲曾经相依相伴的地球上另一类重要生命,感受到自然的心跳和脉动,心底泛溢浓浓亲情和依恋。
回头细看祖辈留传下来的件件老式木制家具,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一桶一盆,用之越久,亲感越强,依恋越深;家庭成员般地一起过日子,心灵不可或缺。
文者,纹也。人之雅在文,木之雅在纹。动植物生命之美,显之于文。木器一直陪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身边,未曾须臾离去。明代有“文木”之说,是木熏染了文人的气质,抑或文人使木器具有了人的文化精神,奥秘蕴涵在国人木器上生活的那份舒缓气度,那份平和精神,那份优雅举止里。
市场上稀少的明清硬木家具,凝结了时代特征、文化气韵,满足人们的追忆好奇和礼赞,引领人们回到古人的生活现场,猜想家具背后隐藏的传奇故事,触摸时间岁月风尘的痕迹,生命切入历史的纵深,让人喜欢得如痴如醉,不惜天价以购,倾家荡产以求。
冬季出差,在火车站候车室等车,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漂亮冰冷的铁椅让人难以落座,尽管它坚固结实耐用,漆色艳丽。找一本杂志或几张报纸垫在臀下。久之,臀部仍被冰得冰凉冰凉,给人肉体及心灵的刺痛,让人想起木椅的温暖。只好起身走动,暖和身体。盖因钢铁是金属分子的机械堆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个性,没有温暖,只能予人坚硬与冷漠。
人们再难回到木的时代,买一件实木家具也成为奢侈品。只能迫不得已地滑向钢铁的坚硬与冷漠,滑向塑料的方便与污染,当代人类生活对之有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的需要。这也许是人类文明的必然变化,却拉开了人与自然及其他生命的距离,留给人们一分失落,二分寂寞,三分无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襄水文集》、散文集《故园屐痕》(2017台湾繁体版)。参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邓汉章
路 庆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吴亚妮 唐桂英 谢 雷
水云天 余 晨 米兰花
心 语 毕廷娟 刘马陵
凤尾竹 张巧莉 吴远红
大漠孤雁 秋日私语
张小鱼 柳 絮 谭文群
本期编辑:张小鱼
— 长按二维码识别 —
长按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