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评论】快速看懂一个行业,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必要技能
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个周五我们美国东南投资考察团刚刚结束,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的考察路上的见闻和思考,王煜全老师带领团员一路考察,一路同步录制节目。今天,五期【美国投资考察】特别节目已经全部完成上线,欢迎大家去得到APP收听《全球创新260讲》。
短短十几天行程,考察团看了很多项目和行业,很多项目王煜全老师都做了点评和总结。很多同行的团友,都非常诧异,王老师如何能对这么多不同行业,有着如此深刻的洞察。
其实这是因为王煜全老师,在过去咨询和投资的实际业务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业洞察方法论。分析一个项目,只凭数据分析是不现实的,因为没有充分的产业经验,往往不能真正了解产业的痛点。正是发现了速高效、理解一个行业上的重要性,我们近期出版的一本新书——《学会洞察行业—写好分析报告的6堂实战课》,希望能帮助大家从零开始,学会认识一个行业。
这是一本实战性很强的书,我们特意把书设计成了操作手册,按照我们方法学习,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即便身在其中的行业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做投资还是选择工作,快速高效了解一个行业都很有必要。准确理解一个行业,不是投资人的必要功课,而是我们每一个想改变自己,成就梦想的普通人的必要技能。
《学会洞察行业》出版一段时间了,很多朋友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建议,希望能有更多朋友给我们更多批评指正,让我们更好的一起探索关于行业洞察的方法。
书评|学会这三点,一周看透一个行业
作者:康愉子
信息化项目经理,财务顾问,
专注企业财务信息化,多年项目实施管理经验。
最近两宗大IPO刷爆了朋友圈,准备港股上市的小米和被称为A股独角兽富士康。小米的招股说明书,除了截然相反的利润数据很有迷惑性以外,我觉得最难懂的是小米的行业定位,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互联网?而富士康最吸引眼球的, 除了市值规模巨大外,最吸引眼球的是同时引入了BAT作为股东,同样的问题,未来的富士康到底是属于什么行业?又该怎样去分析和评价类似这样企业的价值?
传统行业融入互联网要素后发生巨大改变,比如近年来借助网销平台异军突起的“三只松鼠”,依托互联网成功取代屈臣氏的丝芙兰;同时,创业者们在不断寻找新的蓝海,企图实现从0到1的颠覆,造就新行业机会,比如被津津乐道的独角兽公司:美国的特斯拉和优步,中国的滴滴。因为这些改变,似乎越来越不容易看清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机会。那么,应该如何分析行业和企业呢?《学会洞察行业》的作者王煜全是一个咨询出身的投资人,也是科技思想家,近年来主要投资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创新行业。由于他也曾是企业战略咨询专家,他在行业分析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学会洞察行业:写好分析报告的6堂实践课》,试图用最简单的逻辑和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让投资者、企业管理者,甚至普通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摸清一个未知行业的发展趋势。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不管是投资人,还是企业管理者,行业分析都是为了了解行业特点,发现行业机会,明确行业优势,识别行业劣势。因为分析目标和报告用途有差别,行业分析报告细节和侧重点可能有差异。做行业分析,其实是基于各类杂乱无端的现象和信息,经过组织分类、深入的思考验证,发现问题和规律,得出有用的结论,甚至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会洞察行业》中,作者重点介绍了逻辑树分析方法,用来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以便各个击破。
逻辑树分析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金字塔思维结构,从已知的核心问题开始,作为逻辑树的主干,逐步向下扩展分析,罗列这个问题的子问题或相关问题,作为主干的分支;以已知的分支问题作为新的主干,再进行分节;如此循环,直至穷尽所有问题。
在进行问题分解的时候,需要遵循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称“MECE”。相互独立是指,同一个维度上的问题是明确区分的,不能有重叠;而完全穷尽则意味着要尽可能全面地、周密地罗列所有问题。MECE这一原则最早是由麦肯锡的顾问芭芭拉提出的,目的是分析一些重大问题时,能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分类,借此能更全面、有效地把握住问题的核心。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用逻辑树分析。比如,针对“大疆无人机为什么能占据全球70%的消费市场?”这个问题,首先,首先从价格、用户体验、营销三个维度分解,之后针对每个子问题再拆解,比如“价格是否有优势?”这个问题又从成本、售价、利润三个维度进行细分。如果还要再深入分析,针对“成本低”这个子问题还可以继续细分。
逻辑树分析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非常有效,能够帮忙我们以一个大问题作为切入点,梳理问题的核心脉络,从线到面找到更多相关问题。行业分析前期帮助我们定位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根据了解到的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或者行业专家的一些观点和判断,可以先得出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一些假设,然后以这些假设为切入点,寻找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这个假设。假设—求证的过程,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假设可能会得以证实,变成结论,你也可能在验证过程中推翻之前的假设,得出新的结论。但最后,一定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需要搜集足够的论据来支撑假设,而不是直接把假设当做结论。
信息搜集能力
观点需要数据支撑,信息搜集能力是行业分析师的基本功之一,至关重要。在国内,最常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但很多专业的信息,从百度是无法直观地查询到的。而且因为信息陈列、广告等问题,百度的搜索效率也极低。有机构跟踪对比了通过谷歌和百度获取信息的效率,因为信息陈列的差异,谷歌大概比百度高效30%左右。也就是说,查询同样的信息,如果百度是10秒钟,那谷歌可能只需要7秒钟。所以对信息搜集来说,更精准的搜索方式很重要。《学会洞察行业》中,作者介绍最常用的集中搜集数据的来源,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找到想要的数据,而不是只能通过百度,在一堆无用的咨询中大海捞针。
维基百科。这是一个非官方的、不严谨的数据来源,好在,对于行业专业词汇,它比谷歌和百度的定位更精准,能够提供大量相关信息,以便顺藤摸瓜搜到更全面的信息。
政府、行业协会公开的信息。像美国官方数据库、世界经济论坛、欧盟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和报告,是宏观经济、行业数据的重要来源,最重要的是,这些数据属于专业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有保障。
专业数据库。路透和彭博是两个最有名的金融数据库,包括股票、基金、外汇、权证、宏观行业等许多金融相关数据,也有很多行业分析报告,是业内人士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是这些数据通常是收费的,需要单独购买。像IDC、沙利文等咨询公司也会提供行业分析报告,但常常是专业级别越高,收费越高。
企业年报。股市是行业景气程度的先行者指标,行业领军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能很好地反应整个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可靠的信息来源。所以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同行业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融资报告等都是非常好的参考数据来源。
产业链分析方法
自从波特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后,价值链分析一直是行业分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行业的兴衰,最大的冲击力往往来源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最明显的体现在行业在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比如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异军突起后,对实体店冲击极大,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客户群体没了。同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增长,给上游锂电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产业链分析首先就是要找出行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在书中,作者以虚拟现实为例,分析了虚拟现实产业链组成:
零部件——硬件设备——软件——应用——服务与渠道
明确了产业链的组成之后,需要思考的就是各环节之间的竞争关系,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影响产业链关键成功的因素,以及未来产业链价值利润的转移趋势。还是以虚拟现实产业链为例,整个产业链中,零部件供应商并没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反而是硬件设备供应商需要硬件整合能力,反而成为了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此外,因为硬件是一次收费,VR内容服务的盈利模式有更大空间。
关于产业链分析,作者还强调了一点:开放性产业链的核心在于稀缺性,封闭性产业链的核心在于关键控制点。对一家企业来说,只有掌握了以上两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行业分析报告最后通常要落地到企业,比如创新企业是否有投资机会,是否有商业情景。通过产业链分析,就是要找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所处的位置,面临的竞争对手,与上下游的关系,从而分析企业在产业链中是否有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了产业链分析方法,还有很多行业分析工具,比如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在《学会洞察行业》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
技术的进步,带给各行业新的机会,新的商业模式在颠覆企业传统的盈利方式。没有一个结论是可以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份分析报告是能永久使用的。行业分析也是一个持续地用新的事实和数据,更替原有结论的过程。也需要不断确定的目标,提出新的假设,搜集新的信息予以佐证。但是,商业的核心逻辑,是因为有了需求才衍生出了机会,从而有了商机和市场;对行业分析而言,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会过时。
这也是《学会洞察行业》想要留给读者的关键价值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根据书中的方法,找一个感兴趣的行业,做一轮完整的分析,肯定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