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董事会引4位大众“内援” 与过往“切割”不易

董事会大变革也无法保证奥迪与过往丑闻等安然“切割”,旷日持久的“排放门”和影响深远的“上汽奥迪”事件尤为如此。

历经数月的纷纷猜测后,额8月28日的奥迪全球官网正式发布公告,称包括奥迪全球市场和销售董事冯德睿(Dietmar Voggenreiter)在内的四位董事会高管即将下课,而对于负责大众汽车轻型商用车市场销售的董事会成员大众商用车总监Bram Schot等的任命随后生效。

在《汽车新闻》名为Audi's management shakeup is half-baked的这篇文章中,作者称奥迪有意借更换管理层的方来达到与“排放门”丑闻切割的目的,重新开始。但是考虑到如今“排放门”再次发酵,并波及欧洲各大汽车制造商,且在第一大市场中国“上汽奥迪”事件尚未尘埃落定,这次董事会变革只能说暂且稳定形势,却难以称作与过去划清了界限。

尽管正式公告并未说明四位董事会成员的下课原因,但负责雇佣与开除高管的奥迪监事会对现任奥迪董事的不满早已浮出水面。他们认为,冯德睿(Dietmar Voggenreiter)和全球生产主管Hubert Waltl都在管理上铸成大错,并不称职。

今年春天,奥迪试图在一汽集团这一合作伙伴之外,在华第二个合作伙伴,因此“上汽奥迪”事件出炉。最终因遭到经销商集团的强烈抵制,合资一事暂且搁浅,奥迪也因此遭遇重创,销量大跌,连续数月都丢掉了在华豪华车冠军的宝座。

与奔驰、宝马相比,中国可谓奥迪的最大优势市场,2016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奥迪全球1/3的销量,而今却拖着奥迪全球下滑,这是大众集团所不能容忍,因此冯德睿被换掉也在意料之中。

根据此前的报道,Waltl则在生产方面触怒了工会,而工会在监事会中持有一半席位。在大众排放丑闻之后,奥迪也面临着缩减开支、节约成本方面的巨大压力。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奥迪频频将电动汽车的生产转移至比利时、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等工厂。不同工厂之间的订单以及项目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奥迪德国工厂的工人们则担忧这将导致他们就业机会的流失。有鉴于此,奥迪劳工部门负责人也指责公司高管缺乏工厂生产规划。

劳资委员会主席彼得·墨西(Peter Mosch)呼吁奥迪高管们将更多车型的生产转移至德国总部因戈尔施塔特(Ingolstadt)以及内卡苏尔姆(Neckarsulm)的工厂。

最后,这次董事会变动的最深层原因仍旧是“排放门”风波,这从新上任四位董事的履历中可见一斑。

《汽车新闻》推测大众集团此次将幕后人员推到台前,是为了和排放丑闻做切割,而施泰德留任也更多是为了配合相关机构调查,一旦“排放门”一案水落石出,施泰德就会被扫地出门。这难道是真的吗?

据了解,原大众汽车经理Wendelin Goebel将接替Sigi担任奥迪全球人力资源总监,他曾是原大众集团CEO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密友,也和前大众董事会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私交不错。据说,Goebel对大众内部事务非常了解,随着排放门调查的进一步开展,未来Goebel也难保自己不会卷入其中,因此风险尚存。

接替冯德瑞的Bram Schot现年56岁,出生于的荷兰,2011年辞掉奔驰意大利分管战略CEO之职,加入大众集团,自2012年起担任大众商用车管委会成员,负责营销与销售。与排放门毫无关系。

即将于9月1日上任的生产总监Peter Koessler和财务总监Alexander Seitz似乎也非常“干净”。但是这些来自大众集团的高管能否为奥迪带来新鲜血液還未可知。

据奥迪内部人士透露,施泰德虽然再获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延期,但可能早于2020年就卸任。此次虽然在保时捷由于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的支持而暂时留任,但有谣言称,施泰德留任的条件是,他要接受慕尼黑当局对排放造假时间的调查,直到事情水落石出。

奥迪董事会的动荡引得众人纷纷猜测,此次贸然换血,可能只是为了下个月法兰克福展召开之际象征性地将局面安定下来。而目前奥迪已经没有胆子去引入外援。

但就在近日,前奥迪被解雇员工被捕一事再次上了头条,从长远来看,中国车市的竞争格局和全球格局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即使奥迪中国在最近几个月缓和过来,再次拔得头筹,但奔驰、宝马与其的差距还在缩小,“一家独大”的局面难以为继。

要一切尘埃落定,尚需时日,无论对于国际形势,还是中国的局势,莫不如此。【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