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李阳冰都来过鄂州,但是你们知道他俩之间的关系吗?

当涂(今辖属安徽马鞍山市)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晚年潦倒困窘的李白之所以流寓并栖身于当涂,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李阳冰在当涂任县令有关。

  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善词章,尤工篆书,笔法淳劲犀利,自成一家,是唐代著名的文字学家、书法家。唐乾元间任浙江缙云令,一度隐退,后出任安徽当涂县令。晚为将作少监(负责百工技巧事务的官员),人称李监。
  李白与李阳冰交往密切,主要是在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期间。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太尉李光弼率百万大军“出镇临淮”,东征史朝义。此时的李白在经历了“赐金还山”和“罪流夜郎”的两次重大人生挫折后,心情抑郁苦闷,但其在流连江南旖旎山水之余,期冀戴罪立功的“壮心”却不曾磨灭,游历途中的李白在获知李光弼东征的消息之后,于同年八月投军李光弼河南行营(徐州),但天不遂人愿,半道因病折返金陵。此时的诗人贫病交迫、穷途日暮,万般无奈之下,他就近投奔当涂,求助于县令李阳冰,也因之留下了一首吟咏千古的佳作《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起初,李阳冰并不知悉李白的窘境和来意,当他见到李白写给他的这首诗后,才又把将欲辞行的李白挽留了下来。李白在诗中先是颂扬了一番他的这个从叔,接着对李阳冰在当涂的政绩进行了歌颂:“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太阶平。”最后才在诗中说明了自己此行的真实意图:“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此时的李白穷困潦倒,无所归依,想让他这个从叔接济一下。

  诗中李白称李阳冰为“从叔”,但据郭沐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文中考证:“如果李白真是李暠的九世孙”“论理李白与李阳冰同辈。但李白却称李阳冰为'从叔’,把自己降低了一辈。”此外,据《朱子全书·礼一》云:“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可见按古制,“从叔” 的血缘更近更亲。由此可知,李白在诗中对李阳冰以“从叔”称之,只能说明他视李阳冰如三代内的堂叔父,表示亲近和礼遇,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当时李白处境的窘迫和无奈。
  此时的李阳冰虽“临当挂冠”,即将离职,但还是接友以仁,尽己所能将李白安顿妥当。关于李白在当涂的寓所,从未有过权威性的记载。但据李子龙先生在《李白诗文遗迹释考》一书中考证,李阳冰将李白安排在当涂龙山的可能性最大。龙山位于当涂城南青山河畔,钟灵毓秀,距城十里,舟行往来,甚是便捷。旧时龙山,“丹枫红叶,遍满岩谷”,“龙山秋色”即为当时姑孰八景之一,又与李白终生所悦之“谢家青山”相距不远。此外,龙山不仅是东晋名士桓温与幕僚宴集、孟嘉落帽之处,亦是东晋另一名士毕卓安息葬身之所。因此,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从人文环境来说,李阳冰的安排应当说是妥贴而又恰当的。
  李白寓居当涂期间,经常与李阳冰高歌纵谈,“大笑喧雷霆”。往往在此时,李阳冰兴致勃勃之际“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史传,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碑时,“必得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璧之美,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颜李二人的书法配合往往有珠联璧合之妙,故时人称之为“二绝”。李阳冰的篆书得法于秦李斯的《峄山碑》,承玉筋笔法,然在体势上变其法,线条上变平整为婉曲流动,显得婀娜多姿。李阳冰的小篆气势犀利,风骨遒劲,笔法雄健,圆淳瘦劲,为李斯以来一大变革,人称“笔虎”,其小篆人称“铁线篆”。“虎”“铁”二字足见李阳冰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唐代称其是“仓颉后身”,宋代谓其“有唐三百年中,以篆称者唯阳冰独步”,清孙承泽亦云:“篆书自秦、汉以后,推李阳冰为第一手。”评价之高无人可罕。后世学篆书之人多以其书为楷模。李阳冰传世的篆书碑刻有《三坟记》、《谦卦铭》、《般若台铭》及《颜氏家庙碑额》等。
    此外李阳冰在书法理论和文字研究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曾著有《翰林禁经》和《字学推原》等书法理论著作,并曾将许慎的《说文解字》,根据自己的阐释重新刊定为30卷。
    李阳冰才高出众,为人耿介,不依附权贵来抬高自己,具有英豪之气,因而李白对这位德才兼备的从叔极为推崇和敬重:“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为了表达对李阳冰的敬慕和赞赏,李白还曾专门为李阳冰的画像写了一篇赞文《当涂李宰君画赞》。然而,由于当时世道衰微,有才之士不能尽展其抱负。李阳冰任职当涂县令期间,时值安史之乱后期,当涂境内遭战争破坏严重,十室九空,田园荒芜,一派破败凄凉的景象。但是,李阳冰治理有方,遍施恩泽,政绩卓著,声名远播,当涂又呈现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此时的当涂成为诗人眼中鸡鸣豕走,繁桑茂麻,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初旬,李白因患腐胁疾,一病不起,在病榻上将自己的诗文稿“授简”李阳冰,并请其作序。李阳冰为了不负友人所托,便用精美的书法将这些诗作重新抄录了一遍,最后编成《草堂集》20卷,并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在这篇《草堂集序》中,李阳冰对李白作了高度评价:“文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因此可以说,李白的诗歌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除了其诗歌本身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外,李阳冰的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的。这也是李阳冰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的一大贡献。
(0)

相关推荐

  • 书法人物 |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不扶自直」李阳冰

    华文众合说书法 书法历史人物之李阳冰 天色渐暗,船上的人似乎也随白昼褪去变得萎靡,可怜了这鹤纹兽皮的酒壶,随着船中人劳苦奔波一路,上面早已沾满污渍,酒壶上的翩翩仙鹤在昏沉的夜幕中反射出刺眼的白光,只添 ...

  • 翻开李白的“朋友圈”,我明白了一件事…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 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却最是钟情马鞍山 不仅多次游历,还选择在此终老 李白为何爱上马鞍山 翻翻他的"朋友圈",或许就会有答案 青莲居士 2 ...

  • 李白比他大二十岁,却称其为叔叔,此人太牛,竟敢和神仙做交易

    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自甲骨而至金石文,西周时期,周宣王作大篆,为天下之统文. 尔后,大周王室衰微,犬戎攻打镐京,国家危亡之时,秦国率军救援,西周都城镐京并入秦国,大篆一并被秦所接纳. 起 ...

  •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唐·李白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 通驿公馆南有水亭焉,四甍翚飞,巉绝浦屿.盖有前摄令河东薛公,栋而宇之:今宰陇西李公明化,开物成务,又横其梁而阁之.昼鸣闲琴,夕酌清月,盖为接轩.祖远客之 ...

  • 镌书鄂州怡亭的李阳冰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阳冰,生于中唐,独蹈孔轨,潜心改作,过于秦斯,其是初唐书法家.古文字学家.文化巨人.李白<当涂李宰君画赞>诗中说他在"缙云飞声":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 ...

  • 唐朝铁线篆书法第一人,文采风流获李白芳心,李阳冰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唐朝最牛的书法家之一,李阳冰最受人熟知的作品应该是<谦卦碑>. 谦卦碑 作为铁线篆中的极品,谦卦碑一出也就基本奠定了李阳冰在江湖上的王者地位,尽管写过谦卦碑,但李阳冰也曾毫不谦虚的说过 ...

  • 李阳冰鄂州《怡亭铭》拓本欣赏

    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之曰(以上篆书):峥嵘怡亭,磐礴江汀:势压西塞,气涵东溟:风云自生,日月所经:众木成幄,群山作屏:愿余逃世,于此忘形.永泰元(年)乙巳岁夏五月十一日陇西李 ...

  • 留字鄂州的李阳冰千字文欣赏

    李阳冰好古,善属文,他曾为缙云令.当涂令,集贤院学士.令当涂,李白往依之,赠以诗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评论者以为,得大篆之圆而弱于骨, ...

  • 唐朝铁线篆书法第一人,文采风流获李白欣赏,李阳冰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唐朝最牛的书法家之一,李阳冰最受人熟知的作品应该是<谦卦碑>. 谦卦碑 作为铁线篆中的极品,谦卦碑一出也就基本奠定了李阳冰在江湖上的王者地位,尽管写过谦卦碑,但李阳冰也曾毫不谦虚的说过 ...

  • 唐·李阳冰篆书:《谦卦碑》

    唐&#183;李阳冰篆书:《谦卦碑》

  • 吴大澂篆书《白鹤泉铭》,酷似李阳冰书

    吴大澂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 ...

  • 李阳冰的“冰”字怎么读?

    书艺公社 親近書法的自在生活方式,書寫醉逸格.醉典雅的中國字! 5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在历史学中有一些所谓的行话,比如有些地名人名有特殊的读法,陈陈相因地一路这么如此读来,有些知道原因,有些不 ...

  • 李东阳:篆书大家有李斯、李阳冰和我!

    李东阳(1447-1516) ,字宾之,号西涯,明朝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李东阳对自己的篆书相当自负,自言:"李斯.李阳冰之后,就算小生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