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易经》:否卦第十二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否卦第十二
【周易经文】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解读诠释】
【12.1】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白话】
否闭之世,人道不通,不适宜君子固守;此时刚大者往外、柔小者来内。
【解读】
○否卦下坤上乾,《序卦传》:“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否卦象征天地闭塞,阴阳反背,所以人道不通,谓之匪人。匪,通非。坤卦《文言》说“天地闭,贤人隐”,所以“不利君子贞”,贞,固守。大往,指阳爻居外卦;小来,指阴爻居内卦。
○否卦的《周易》卦序是第12卦,故与十二月太阴历有关。否卦,帛书《易》作“妇”,或指太阴历发明人嫦娥(详见泰卦解读)。
【12.2】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白话】
彖传说:“否闭之世,人道不通,不适宜君子固守;此时刚大者往外、柔小者来内”,这是表明天地阴阳互不交合,万物的生养之道不得畅通;君臣上下互不交合,天下离异而不成邦国。阴者居内、阳者居外,柔顺者居内、刚健者居外,小人居内、君子居外。于是小人之道增长,君子之道消亡。
【解读】
○否卦的彖传与泰卦的彖传正对仗,解释可参考泰卦。否之匪人,不言德而言“内柔外刚”,据其物言之。泰为君子之道,故曰“内健外顺”,以德言也。
○否卦上乾下坤,正合先天八卦结构,何以有否闭之象?否卦之乾是指阳气,坤是指阴气。阳气在上,阴气在下,阳升而阴降,阴阳分离,所以万物不通也。如沙漠之地,天无阴气而没有降水,阴阳不交,故草木不生。
在泰卦解读中,笔者引述《庄子·田子方》老聃对孔子说:“天上的至阴(坤)与地上的至阳(乾)和合相交,于是万物生焉。”此言泰卦。相反,天上的至阳(乾)与地上的至阴(坤)组合,阴阳背离,则万物不生。此言否卦。
最晚在殷商时期已出现地天泰、天地否的观念。在殷商早期的卜辞中大量出现“下上若”祈祷词,“下上”是合文,作
然而却未见“上下”合文。“下上”合文构成交接闭合的图案,此即泰卦之义,以此强调天地神力相辅交合的作用。卜辞“下上若,授我佑”祈祷语之意义乃是在追求上下相交之目的。到了殷商末年,“下上”合文基本消失,出现“上下”合文,字形也发生变化,作
此后“上下”合文一直连续到周朝,这体现了《周易》乾坤之德。(参考:郭静云.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2007年1期)
《墨子·辞过》曰:“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曰上下;四时也,则曰阴阳。”因此殷商的“下上”合文即地天泰,即阴阳。《礼记·礼运》曰:“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孔颖达《正义》:“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
《诗经》、《易传》、《老子》等典籍屡曰“阴阳”而不曰“阳阴”,此乃殷易《归藏》坤乾之遗风也。《周易》彖传,解析主爻卦主,阳爻为刚,阴爻为柔。唯独泰卦否卦《彖传》言阴阳而不言刚柔。彖之以阴阳,乃《归藏》之遗存也。
【12.3】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白话】
象传说:天地不交通,是否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收敛修德以避开灾难,不可谋取禄位而得荣耀。
【解读】
○俭:通敛,亦可释为俭朴。辟,通避。否卦象传与卦辞“不利君子贞”相同。
【12.4】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白话】
初六:拔取茅草,根相牵连,朋党汇聚;守正吉祥,通达。
象传说:拔取茅草,守正吉祥,因为志向在君上。
【解读】
○拔茅茹,以其汇:
否卦与泰卦的初爻爻辞都是“拔茅茹,以其汇”,泰卦初九之象是乾变巽的象,而否卦是坤变震的象。震为萑苇,为蕃鲜,又是初爻,故可引申为茅茹。
初六应九四,内卦坤三爻与外卦乾三爻皆相应,乾为君,故曰“志在君”。此与泰卦初九“志在外”类似。
两者不同的是:泰卦曰“征吉”,否卦曰“贞吉”。泰通之始,初九偕同类三阳(群贤)上行以应三柔,故曰“征吉”。否塞之初,初六拥同类三阴(朋党)贞固自守,与九四感而不行,故曰“贞吉”。
○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王弼注:志在於君,故不苟进。《正义》曰:“志在君”者,释“拔茅贞吉”之义。所以居而守正者,以其志意在君,不敢怀谄苟进,故得“吉亨”也。此假外物以明人事。
【12.5】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白话】
六二:被包容并顺承尊者,小人获得吉祥;大人于否闭之世,可获亨通。
象传说:大人于否闭之世,可获亨通,是说不会扰乱小人的群党。
【解读】
○包承,小人吉:
包,包容,指二包容于五;承,顺承,指二顺承五。
小人六二既中且正,以柔顺之道包容于九五君主而奉承之,得中而吉,故小人得位有“荣禄”。
○大人否,亨:
项安世曰:
君子当否之时,欲包小人而受其承,非有大人之道者不能于否中致亨也。“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涅而不缁,磨而不磷”,惟大人能之,故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乃若君子之常道,则为“俭德辟难”而已。否六二所称之大人,即九五之大人也。
李守力按:
所谓否闭之世,人皆贪求名利,君子之道不得行,故《大象传》说“君子以俭德辟难”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出自《庄子·山木》,言“孰能去名与功,而还与众人同?道流而不明居,德行而不名处”。处否闭之世,只有大人能做到“去名与功”,“与众人同”,不暴露自己的光芒,才不会遭受小人的察觉而亨通。
“涅而不缁,磨而不磷”出自《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真正的坚硬,受打磨也不会变薄。真正的洁白,被涂染也不会变黑。子路劝孔子不要去投奔佛肸[Bì xī]这种小人,孔子相信自己“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不会玷污自己的名声。
【12.6】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白话】
六三:被包容为非,终致羞辱。
象传说:被包容为非,终致羞辱,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解读】
○包羞:
六三阴爻不中不正,居多凶之位,恃上包容,妄作非为,终致羞辱。
羞有两义,进献的美味,羞耻。六三被包容于九四和上九,羊属阳,故曰“包羞”,在小人为进献的美味,在君子看来是羞耻的。
【12.7】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白话】
九四:有所受命,没有咎害,众人依附而得福。
象传说:有所受命,没有咎害,是说化否的志向得以施行。
【解读】
○有命无咎:
九四亲比六三,三至五互巽,九四变卦也为巽,巽为命(《巽·彖传》“重巽以申命”),九四受命(天命与君命)。四比三应初,济否之志得以施行,故曰“志行”。
《系辞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泰于九三言无咎,否于九四言无咎,正君子补过之时也。胡炳文曰:“泰变否易,故内卦即言之;否变泰难,故外卦始言之。”
○畴离祉:
离,附丽,依附。祉(zhǐ),福。
畴(chóu),通俦(chóu),同类也。指下卦群阴。
程朱以为“畴离祉”为三阳获福,恐非。盖泰卦初九连三阳征吉,泰通之时故;否卦初六可以连三阴贞吉,否塞之时故。否九四为化否之初,百废待兴,恐不能连三阳获福。九四志行于初六、六三,上下交通,如耕作田畴,地气疏通,民众同获福分。君子得志,福包小人;小人得志,福顾自身。
【12.8】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白话】
九五:闭塞休止了,大人吉祥;想到“快要灭亡了!快要灭亡了”,才能做到像系在桑树主干上(一样牢固)。
象传说:大人之吉祥,是因为正而恰当。
【解读】
○休,休止。
○其亡其亡:将要灭亡,指存戒惧危亡之心。如比尔·盖茨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
○“系于苞桑”者,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诗经·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毛《传》:“苞,本也;蘖,余也。”苞,树干;蘖,旁枝。
○九五阳刚中正,尊居君位,以休止天下之否闭为己任,如商汤武王,有大人之风,必获吉祥。然而随时存有戒惧危亡之心,始能永保国家之兴盛,犹如鸟之筑巢,能系结于桑树主干上,方可牢固无忧。
○《系辞下传》第五章: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大意:
孔子说:“凡是倾危的,都曾经逸乐安居其位;凡是灭亡的,都曾经自以为长保生存;凡是败乱的,都曾经自恃万事整治。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所以《周易》(《否》九五)说:‘想到“快要灭亡了!快要灭亡了”,才能做到像系在丛生的桑树上(一样坚固)。’”
【12.9】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白话】
上九:闭塞倾覆了,先闭塞而后喜悦。
象传说:闭塞最终会倾覆,怎么会长久呢?
【解读】
○上九居否卦之终,物极必反,自然之理,故否极泰来。
○上九变卦,为兑,兑为喜悦。变卦取变之义,故后喜。
【否卦总结】
否卦全卦以大往小来之义,内三阴为小人致否之道,外三阳为大人化否生泰之道。
初六为否之始,“拔茅茹,以其汇”,小人内守,“贞吉”。六二则小人得志,否之成;大人能于否中致亨,“不乱群也”。六三则小人包羞,否之盛。九四否已过中,“有命”化否生福之际。九五则大人“休否”转泰之事;处否之时,居安思危,故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而上九“倾否,先否后喜”,则倾否为泰矣。
【人体结构的奥秘:“九窍不通一窍通”与“一窍不通九窍通”】
【要点】
1.胎儿出生以前是个泰卦的形象。
2.人体有十窍,出生前只有一窍通,出生后一窍不通九窍通,九窍组成地天泰卦。
3.人中穴,是人体的能量中点,是任督二脉的节点,是泰卦中心。
4.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分布符合泰卦。
5.人体经络走向符合泰卦。
人是天地阴阳交感而生的。人体的许多奥秘尽在否泰二卦,人体司空见惯的结构特征隐藏着宇宙的法则。
《黄帝内经·素问》说:“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
否卦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所以说“否之匪人”,否卦不是生人之道;泰卦说“天地交而万物通”,泰卦则是生人之道。
一个人有十窍,这十窍就是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一张嘴,一个肚脐、一前阴、一后阴(肛门)。出生前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胎儿全靠一根脐带生长,其他九窍处于休眠时期;这时的人处于先天状态,胎儿一般头朝下,腹朝上,乾为首,坤为腹,乾在下,坤在上,所以胎儿是泰卦的形象。正因为是泰卦之象,所以能与母亲感通而生长。
当婴儿一落地,脐带剪断而闭塞,“哇哇”一哭以后,婴儿开始呼吸,于是“一窍不通九窍通。”九窍开始作用了。两眼、两耳、两个鼻孔位于上,组成二二二坤卦,人中穴以下,一张嘴、一前阴、一后阴,组成一一一乾卦,坤在上,乾在下,又是一个泰卦的形象。
那么两卦之间即鼻子与嘴巴之间为什么成为人中穴呢?顾名思义,人中,人之中也。原来人体最基本的经脉是任脉和督脉,这是人体的先天元气的运行通道,任脉自嘴巴下边开始,属阴下行,止于气海丹田;督脉属阳,始于气海丹田,下经会阴,沿脊背上行,到头顶百会下行至上唇。任脉属阴为坤卦,督脉属阳为乾卦,人中正处于任督二脉分界处,为人体阴阳交接处,故名人中。人昏厥时掐人中,即是为了把人体阴阳二气接通。这就是泰卦的原理。阴阳分离,就是否卦,人必死矣。
人中以上,从头顶百会到上嘴唇这一段属于督脉,督脉属阳,气本上升,然两眼、两耳、两鼻孔组成坤卦,坤为阴,主下降,于是督脉得以下行。督脉至人中处与任脉隔绝,舌抵上腭,二脉遂通,此时口内生出金津玉液(唾液),“活”,从水从舌,源于此。
中医讲任脉亦有上行,为何?笔者认为这是太极之气所在中脉上行也。人中下三窍皆是奇数,组成乾卦,乾阳上行,故然。仍然是泰卦的作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对泰卦完美的总结。若以人而言,则为背负阴而怀(腹)抱阳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背本为阳而负阴,腹本为阴而抱阳,这为阴阳的交通提供了条件,“冲气以为和”,言阴阳二气交感作用以成泰和之气也。
以人身的脏腑体位及经络走向而言,似更能说明上述这个问题。人身是一个阴阳的复合体,亦是一个小天地。在人身这个小天地中,怎样来达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通的冲和之态呢?
中医学认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为阳。在五脏六腑阴阳属性确定之后,它们还有表里配属关系。其中,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关系。在上述五对阴阳表里关系中,其体位关系除脾胃以膜相连,基本处于水平位置外,其余的各对表里,均为脏在上腑在下:心在上,小肠在下;肺在上,大肠在下;肝在上,胆在下;肾在上,膀胱在下。这种阴脏位上,阳腑位下的位置关系,正好与泰卦所标示的体位关系一致,亦是一种负阴抱阳的关系。这样的一种脏腑体位结构无疑非常有利于人身这个小天地的交通,从而为人体的气血阴阳常处冲和之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再从人体经络系统的走向来看,将人的两手上举,使成自然舒展之势(婴儿两手常上举)。其走向情况如《灵枢》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手三阴从脏走手,足三阴从足走腹,均示阴之上升。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皆示阳之下降。阴升上位,阳降下位,与泰卦所标示的体位关系一致,这又为阴阳之交通提供了另一方面的必要条件。
【文献参考】
1.刘力红《从“否”“泰”二卦的体位性用看《伤寒论》痞证的治疗》,
《广西中医药》1995年第5期
2.(清)陈修园:《医医偶录:识一字便可为医说》。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6月1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