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请回答:这个城市会好吗?
淮阴人卢新宁,曾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她为公众熟知,源自回母校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文章结尾处: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
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
这个世界会好吗?淮安会好吗?
01
淮安姑娘露露,网名“维尼小熊”,有一个5岁的女儿。她在万达经营一家小吃店。
大洣丽,有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
因为知行空间,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我们和她们,相互遇见。但除了以上所说的,关于她们,我什么都不知道。
得知读书节的消息,她们来到现场帮忙布置场地。
她们给知行空间做义工,不是第一次。
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任何怨言,她们展示给我们的唯有专注和快乐。
这群年轻人来自淮阴师院美术学院,报名做读书节志愿者。开始是10人,最终来了近30人。读书节开幕前一天,他们接受培训。
青春、热情,志愿服务,因为他们的到来,读书节多了很多活力。
还有实小三年级某班的杨大婷老师,希望能带班级的孩子来读书节,不仅仅作为读者,也能够作为志愿者。读书节当天,如果大家看到一些红领巾志愿者,应该就是他们了。
在跟杨老师交流过程中,我们谈到了“社会参与”。家庭主妇,大学生,小学生,他们都积极投身于城市文化创建。
如果淮安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
你们说,淮安会好吗?
02
知行空间的高彩暇老师,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早晨5点多就出门,在有轨电车站拍到一位正在读书的姑娘。她的身后,正好就是本次读书节主题海报。(点开图片了解详情)
本次读书节衍生海报上的两位老人家,年龄之和将近180岁。当得知需要他们配合拍一些照片,欣然来到知行空间。他们的故事,也在淮安这座城被传为佳话。(点开图片了解详情)
知行空间的设计师小吴,承担了本次读书节几乎所有印刷物、文创产品的设计。设计师的苦累,不说也罢。但他也能放下身段,做搬运工、安装工。
整整一天,知行空间小伙伴们耗时费力烧脑,布置场地。
读书节未启,知行空间展位前已经聚集了好奇的人群。
他们中有一些人并不知道知行空间,的确,只有一岁多的知行空间还太年轻,还没来得及让更多的淮安人知道自己。
在这个城市里,知行空间还很年轻,但我们有埋头苦干的人,有相互支持的朋友,有求真向善的追求,知行空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淮安有越来越多的人,把书店当成了周末休闲、朋友聚会的目的地。
你们说,淮安会好吗?
03
文创港展区,布置得也很用心
布展还在进行中,已经有很多人沉浸于书本中。
国师塔前,是读书节启动仪式的主会场。(预知国师塔详情请点开图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里运河,还有清江大闸,以自身的厚重积淀静静审视着一切。
淮安是有文化积淀的城市,读书节提供了一种可能:将分布在城市各处的人们聚集起来,让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碰撞。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亲近淮安的历史文化,亲近书本,亲近阅读。
你们说,淮安会好吗?
04
以上,简单回顾知行空间参与本届读书节的一些情况。
通常情况下,政府倡导的,正是社会缺少的。
在一个纸本阅读日渐衰微的年代,举办读书节,倡导阅读,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没有把握。
我们有把握的是,一是自己要读书,二是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喜欢谈意义,问:举办读书节的意义是什么?
鲁迅先生有一段特别有名的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以为,将这里的“希望”换成“意义”,也是可以的。
与希望一样,意义也在于人们内心的信仰,你相信有,并努力坚持,“意义”就真的有了。
回到卢新宁的那篇文章,有两段话广为传播,转发于此: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如果您认同本文观点,请将读书节的消息转告家人和朋友,并请来现场与我们相遇。
读书是件安静的事情,知道身边有很多爱好读书的人,是令人安慰的事情。
如果有很多市民参与到读书节的活动中,
你们说,淮安会好吗?
知行空间在7号展区,除了文中以上出现的这些人,还有很多知行空间的朋友将前来助阵,点开以下链接,认识其中两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