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被失败打败的自信”,是由理性和感性共同孕育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什么?你还觉得信心是建立在成功之上?”
即便到了现在,也依旧偶尔会回忆起年少时几段“不那么自信”的经历,虽然这些经历已经过去很久、不再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可每当遇到带着类似状况来做咨询的朋友时,也还是难免感慨“自信这个东西,对我们的影响还真大,但多数时候我们却并没有真正的去用心打磨它”。
就好像遇到的这些朋友:
“我感觉到你对自己很有意见,是因为这次成绩没有考好吗?”
“也不全是。因为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没有考好了。老师你说,为什么明明我比之前还努力了,可成绩怎么就不见上涨,反而还在下滑呢。这是不是代表着我现在真的不适合学习?我现在一想到学习就害怕、一想到考试就恐惧,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所以,你在担心自己努力了还是没用、成绩还是上不去,是吗?”
我想你也能清晰的感受到他的自信正在飞速的流逝,并且对自己已经有了浓重的怀疑,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这份怀疑就会变成“我不适合学习”、“我学了也没用”、“我就是个没用的人”等自我否定。
若处于有些怀疑的状态,那他还会去花费时间学习;
若处于严重怀疑的状态,那虽然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会被怀疑消耗掉,但也还是会有学习;
可一旦怀疑转变为否定,那么玩游戏、看电影、把自己锁在自己房间等对学习的逃避性行为就会增加,并且不会再去学习。
没有谁会否定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这是当今社会唯一的捷径。而作为孩子来说,他自然也并不希望自己辜负父母、让同学笑话、让自己成为一个另类,他也想能拥有很好的成绩、能被父母夸赞、能被同学围绕着,各种问问题。
但你也看到了,即便在他的内心中有这么多强烈的愿望,可随着自我怀疑的增加、自我否定的出现,他也还是选择向“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的现实”低头,承认自己是一个“没用的废物”,然后放下心中的期待、目标与追逐。
而这一切的开始,皆是源于“信心的飞速流逝”。
既然现在连续几次成绩不怎么样就带来了“信心的流失”,那也就代表着在前些时候,他的成绩其实还可以。
而在成绩还可以的时候,他的状态也还不错、对自己也挺有信心,那这便符合了一些朋友“信心是建立在成功之上”的观念。虽然后面的发展并不能直接证明“成功并不能诞生自信”,也不能反驳“自信本来就是波动的”,但无疑这样的自信是非常脆弱的。
如果我们站在人生的终点去看自己或其他人的曾经,你会发现没有谁的一生是连续胜利,也没有谁的一生是连续失败。虽然不能用数据来衡量究竟人这一辈子会有多少成功、多少失败,但也至少说明了,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并且失败会出现在每个人的生命中。
当然了,这也还是不能当做“把自信建立在成功之上,这并不好”的证据,但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思维再适度开阔开阔。
在我们看到“自信本来就是波动的”,并把它当做正常状况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便束缚在这里,并不自觉的否定了其他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这是正常的,也就代表着“我们必然遭受自信起伏带来的冲击”。虽然这也确实没什么,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了吗?
你也知道作为一个“杠精”,我对绝大多数“过分绝对化”的东西都持否定意见,所以在这里我也觉得这种情况虽然是正常的,却不代表没有进步的空间。同时,我也觉得“我们有可能拥有这样一种自信,它不会被挫折与失败击败”。
“你这样说就有些奇怪了,如果经历了失败还很自信,那这是不是有些过于盲目了呢?”
确实如你所说,看起来这样的自信是有些盲目的。
但我觉得“建立在成功之上的自信”,其实是基于“现实中发生的种种,即曾经的经历”而诞生的一种对自己的评价。既然是评价,其实就具备了一定的主观性,即“虽然事情的结果还不错,但我觉得不如意”,那这种情况再加上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挫折、失败与连续打击,就使得这样的自信非常容易的就会由充足变为匮乏。
我觉得这种自信,是一种结果论、是由结果来决定我怎么样,并代表着我们对“内心期待”的执着,即我希望,也觉得事情会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自己会获得期待的结果,所以,当结果不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就不仅要承担失败带来的失望,还要面对“未能如愿”的失望。
那这时候我们又将承担多少压力呢?
“由结果决定我们怎么样”,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一点。
你看,我们所说的自信,其实就是“我是否相信自己”、“我是否相信自己能做到”,那当我们的自信是由“结果”来决定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相信自己,还是在相信结果呢?
我觉得一定要搞清楚主体是什么。
自信,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态度。我们选择相信自己,并不是相信“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在就会出现”,而是相信“无论经历什么,最终我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时候我相信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未来。
自己是主体,而对未来抱有信心是一种开放且坚定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未来肯定是会有波折、失败与跌宕的,那在选择直面这些“失败”的时候,就代表着我们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未来肯定会有失败”这个事实,这时候“坦然面对”会给我们力量;
在选择直面的同时,我们也选择了“即便有失败,我也还是会往前走、会让自己的人生继续”,这会使我们从心态层面不惧怕未来的失败,并且将失败视之为“常”;
同时,我们也会因为自己不断积累“即便失败了,也依旧继续”的经验,并在不断的积累中沉淀、提高、成长,而逐渐拥有更强大的内在与能力。
而当我们能轻松的面对失败时,失败所带来的影响便会弱化很多很多,那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最终可以、相信未来一片光明,就不再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是的,如果自信经不起失败的打磨,那这样的自信就形同虚设。而让我们难以拥有坚定自信的原因,便在于“我只想要成功,并不想要失败,以及与之相关的痛苦”,或者这样说,我们对成功与结果的执念,便是对失败的逃避。
那你说,一个不能直面失败、只能逃避失败的人,他是否相信自己呢?
我觉得,人如果相信自己,那就不会被一次两次的失败打败,因为相信是相信“我终究可以”,而不是“我这次肯定可以”。
当然,在小的时候,因为父母未能很好的接纳我们的失败、在我们失败时,总是施加很多负性的东西,所以为了避免挨打、挨骂、让父母流泪,我们总是刻意的回避失败。
但是我们终究会长大、终究会一点点拥有一些能力,那这时候如果想要塑造一份坚定的自信,除了刚刚提到的“接受失败”与“直面失败”外,还有:
一定程度的走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增加失败时的反思,并在反思后继续坚持、由自己的理性判断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由结果来决定、让自己可以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给自己支持等方面。
“建立在成功之上的自信”其实是一种感性的自信,因为它建立在表面之上,没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支撑,很是脆弱;
“不会被失败打败的自信”拥有更丰富、更坚实的支撑,相对坚固,同时也受“成功”的强化,虽然看起来略显盲目,可这只是一种对未来和自己充满希望的心态,在具体具体细节方面是相对客观的。那它便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
这样的自信,是否比前者更值得追寻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