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

  弘道读经会今天陈景展道长带领大家参悟《外日用妙经》中“好事行,恶事止”一句经文。文/陈景展修行的一个正确态度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恰恰是为了面对一切,面对自己,面对宇宙,面对自己的存在。以一种真面目面对一切。当你以一种真面目去面对一切的时候,你所遇到的一切,家庭、工作、学习上的问题都变成积极的。它不但不是你修行的干扰,恰恰是修行一个最好的铺路石,你就踩着这样的铺路石就可以往前走。所以越修行应该是离自己越近,离自己的生活越近,离自己的心灵越近。越修越简单,因为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就在当下,就在此刻。每一天,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对别人来说可能会计较一些恩怨、是非、对错,对你来说都是好的。因为你不会去计较得失,也不会去像别人一样去辨一个理,谁黑谁白,谁是谁非,因为对你来说,一切都只是一团浮云,一种因缘,是自己宿世以来造就的一种因缘落到了当下。那么我们去把它解决掉,应对掉。应对一件事情就了一件事情,了一件事情自己往上就走一步。这就是修行。非常简单。

  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资料图道门中历来是“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原因也在这里。盲目地劝人出家,盲目地劝人去皈依某个教派会产生很多问题,就会变成一种宗教的形式化,或者是宗教的利益化。一种真实的宗教,是祖师在引导一个人回家,这个路是这个人自己的路,他要回自己的家,要回自己的家必须依靠于自己本有的生活,还有他本有的客观的条件。当他不能面对一种客观的环境的时候,然后强行的让他从这个环境中剥离出来,这个问题其实还在,他原有的宿业,原有的因缘,原有的问题、矛盾,还有心里面没有过的坎儿。只是回避掉了,其实都在。所以祖师也说,修行的时候是要先穷理,后尽命。穷了理,通达了,这个时候你再去参访或者是再去出家,借助于一种外在的形式、外在的环境来帮助自己修行。当你不能明理的时候,不能穷理,不能参透经典,不能熟悉经典的时候,路是黑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次第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修行的步骤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当下要做的这个事是为了什么,那就是盲目的跟着别人去跟风。别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那就是一个糊涂虫。也就是祖师恩光底下最黑的那一圈,一辈子生生世世就在这里面打转,解脱不了。心性是茫然的,无从去解脱,如果你在心性上下工夫的话,任何时候都可以,不一定皈依宗教,不一定有某种宗教信仰。只要是在心地上下工夫,走的就是圣人的路。所以有的搞艺术的人,他写字、绘画、拍电影,不管他是做什么,他只要是往心灵这个方向去走,在探索人类和宇宙的终极命运,在面对人类最真实的这种处境,那他就是一个修行人。而且是干净的修行人。(编辑:行云)

  宣扬逃避社会、入道修行,就可以获得逍遥自在,恰恰是对道教的伤害,对道教信用的透支,人人都跟老鼠一样躲在山洞里,靠其他人的施舍生活,还怎么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道讲今生,逍遥自在背后,应该是自己的努力和坚守,而不是别人的怜悯和施舍。

  目前道教式微,缺少宣传和弘道之士,但是,恰恰如此,更应该弘扬正确价值观,宣扬勇于承担、积极乐观的态度,宣传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

  清修是道教修行的一种,在安静的环境中,更能够澄清自己的思绪,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澄清什么呢?在社会上都是个失败的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却妄想成仙?癔症了!

  好好生活,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的生活还能继续的时候,我们理应积极面对,不要想着找一个世外桃源隐居起来,就可以避开所有烦恼。

  所谓隐居,在我看来更多是个成人童话而已,道教的隐修是有,他们克服了很多人世间的诱惑,乐意选择这样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来说,真正的隐士代表了道教的精神,代表了舍弃外物追寻感悟天地的境界,值得我们敬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