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小说阅读之双线结构归纳 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说双线结构
一、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模式
小说的双线结构,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根据小说线索性质、写法、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1.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
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叶圣陶的《夜》是典型的明暗线交织。小说的开头从直接描写老妇人的焦急等待开始,“昏暗”的环境下,老妇人抱着“号哭”的小外孙焦急地等待着阿弟,及听到阿弟叙说后内心发生变化,勇敢地承担责任,表现了老妇人性格的转变——由悲痛到勇敢,由怯懦到无畏。这是从正面描述的角度看故事发展,它是文章的明线。文章的暗线是女儿女婿的被害及遗书寄情,它是通过阿弟的叙说和“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侧面描述。
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或显或隐,若断若续,显隐结合,摇曳多姿,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
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双主线即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是从线索对表达主旨的意义(作用)角度来说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双主线结构的形象表达。如罗贯中的《失街亭》,街亭的守与攻是贯穿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条是蜀方固守街亭,一条是魏方死夺街亭。蜀方固守街亭是北伐保证,魏方死夺街亭是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一步,街亭成为扭结主要矛盾线索和其他矛盾副线的焦点,成为情节的枢纽。围绕这两条主要线索,作者又布排了一些次要的副线,前者如诸葛亮和马谡的矛盾、马谡和王平的矛;后者如司马懿在倾全军之力死夺街亭时和曹真发生的矛盾。这些线索相互牵制,烘云托月,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们虽然交错起落,但都围绕“街亭”的守与攻这两条主线。多组矛盾线索的纵横交织把历史生活的复杂风貌和情景表现得多彩多姿。
双主线,用两条线索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
3.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
主次线是相对于双主线而言的。双主线在文中连贯的内容,相对于主题表达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而主次线则不然,其中一条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重轻。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主次线,用两条线索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小说双线结构的鉴赏技巧
小说的双线结构,或明暗相照,或主次携行,或平行发展,若断如续,时有时无,显隐互见,如草蛇灰线,复脉千里,阅读鉴赏时须仔细玩味。怎样鉴赏小说的双线结构,下面以2008年上海市十校联考第10题为例作具体分析,并根据思维过程的先后,归纳出鉴赏小说双线结构的三种技巧。
【问题】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相关文段】
月明星稀的夜晚,宁静而安谧。
村前的小溪旁,杨柳婆娑,溪水潺潺,他们默默地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想着各自的心思,谁也不说话。
她呢,静静地绞着自己的辫梢,盯着粼粼的溪水,一闪一闪的……
他呢,默默地咬着不知名的草茎,数着稀疏的星星,一颗两颗……
一个充满稚气的童音在他耳边回响:
“你演孩子他爸,我扮孩子他妈,好吗?”头上扎着小辫,流着鼻涕的她,在屋角腾出一个空隙,用木头在堆砌着他们的“小家家”,仰着秀气的脸蛋问他。
“行,我们来扮‘小家家’。”
光着腚的他,将小白兔、冲锋枪胡乱地丢在地上,抱着那静静的洋娃娃,这就是他们的“孩子”……
她从粼粼波光的溪水中收回目光,侧过头来,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他,只见一丝笑意在他脸上荡漾开来,轻轻地依在他肩上,柔声问:
“你,在想什么?”
他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掩饰住他的内心世界,笑了笑,“唔,没想什么!”
“是吗!”她秋波一闪。然后,他数星星,一颗两颗……她看溪水,一闪一闪的……
她和他放学后来到这里。“啊,你看,多好的草莓!”她惊叹。真的,抬眼看去,那山坡上的斜石旁,一丛鲜红的草莓在微风中摇曳,惹得人垂涎欲滴。
“我去摘。”他甩掉书包,跑上去揪住灌木,爬上岩石。
“别摔了,当心点”,站在下面,她提心吊胆。
可当他捧着草莓踏着松散的石块滑将下来时,却重重地摔在山水沟里,一动也不动。
她吓坏了,这如何是好,吓得呜呜直哭,惊恐地摇着他,“你醒醒,醒醒。”然而他双目紧闭,脸色苍白,好似失去了知觉似的,毫无反应。
她急中生智,顾不得害羞。按照书上讲的,一下又一下地活动着他的手臂,再对着他的嘴,使劲地呼吸着。
他睁开眼睛,两手轻轻地搂着她的腰肢,热烈地吻她。
“你!”她惊叫着跳开,满脸绯红,使劲地捶他:“你坏,你坏!”
“再让我亲一下,好吗?”他近乎于乞求。
“就一下。”她闭上明亮的眸子,怀里就像揣着一个奔兔似的,跳个不停。
“多么甜的草莓。”她似乎仍在品味那鲜红的草莓,一朵红晕涌上脸颊,热辣辣的。
他不知数了多少颗星星,乏味了,转过来,轻轻地挽着她的腰肢,问她,“你,在想什么?”
“我想,那以前读书,那草莓。”
“是吗?我也在想,小时候,我们扮‘小家家’。”
终于,朦胧的月色把他俩溶在一起,分不清他和她了。(焦彬彬《恋》)
【技巧一】拨云见月:理清小说的双线结构。
【分析】这篇小说的五个片段勾勒了五个艺术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他和她在村前的小溪旁,看着溪水,数着星星。这是现实生活的场景。第二个画面从他的角度回忆往事,两个人童年时代玩“扮家家”。第三个画面又回到现实中,她问他刚才在想什么。第四个画面又闪回两个人在少年时代摘草莓的趣事。回忆往事的角度换为她。于是到了拉回现实后的第五个画面里,轮到他问她刚才在想什么了。通过对情节的梳理,我们可以拨云见月,厘清小说的线索:这篇小说采用了双主线结构的方法——一条是他和她的现实生活,一条是他和她青梅竹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两条线索是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的交叉,呈现出别有意味的布局风格。
【技巧二】灵活迁移:体会双线结构的作用。
【分析】双主线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时空交叉的结构特色:现实—往事—现实—往事—现实。两者反复交叉重叠。在现实画面的描写中,作者着意渲染了她看溪水,他数星星的诗情画意。在回忆往事的画面里,作者颇富匠心地分别从两个人的不同角度铺写了“扮家家”和“摘草莓”的生动细节,突出了这两个既具体又富有艺术概括力的往事生活画面。两条主线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取得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艺术效果,更集中更鲜明地传达小说的意蕴。
【技巧三】转换整合:兼顾内容和结构作答。
【分析】鉴赏小说的双线结构,必须兼顾内容和形式。从情节入手,厘清结构;分析结构,把握线索;通过对线索串联起的小说诸元素的分析,拟写出答案。本题的答案:这篇小说采用了双主线结构的布局技巧,两条线索串联起了时空交叉的五个片段,表现了年轻人之间的美好恋情;双线结构,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练习一】

为什么不种点东西

袁省梅

哎,大哥,那些东西,卖不?

我蹲在地边,正抓着小锄头乱锄时,抬头看见那人骑在三轮车上,黑红的糙脸泛着油光,在栏杆外朝我笑。他的下巴点着北墙角下的一堆饮料桶啤酒瓶,说,卖不?三轮车上的音响咕咚咕咚,山呼海啸,简直要淹没了我。我说,什么?我觉得我的声音是从海底浮上来的,虚弱又无力。

他嘣地跳下来,手里扯着个编织袋,径直走进院子,走到那堆垃圾前,说清理了吧?这么好的院子,大哥,堆这东西,碍眼。

挺会说话。会说话,就能让人开心。我媳妇说的。我媳妇喜欢会说话的人,我却偏偏嘴笨得要死。我说,好吧。

我靠在香椿树上,看着他数完啤酒瓶,在地上记下一个数字。数完饮料桶,在地上又记下一个数。他说,各是各的价,做事不能含糊,我就见不得眉眼不分头脑不清的人,你跟他说什么呢?他看我一眼,说,你那是香椿树吧,我家院子也有一棵,比你这棵要大,春天能掰不少椿茅,切碎了,腌着,啥时候想吃了,炒鸡蛋,凉拌,多放点油和辣椒,能多吃一个馒头。我去的地方多了。哪个地方的饭菜也没咱这香椿炒鸡蛋好吃。

我扭头看着头顶的香椿树叶,阳光抚在树叶上,风从树叶上滑过。我第一次发现香椿树叶的嫩芽是淡淡的紫红色。

尤其这嫩茅,紫红色时最好吃,一旦绿了,就有点老了。他说,香椿的香味很特别,一定要细细品,才能觉出香味来。世界上好多事都是一样的,得去品,幸福要品,苦难也要品。你相信不大哥,苦难也得品,品着品着就觉出苦难的滋味也很特别。他小心地绕过地上的数字,从三轮车上取来一杆秤,把捆好的纸箱子钩在秤钩上,叫我看秤。我懒得动,离开香椿树。坐在台阶上,说,你拿走吧,别秤了。他不同意,一手提着秤绳儿,一手把黑的秤砣在秤杆上挪,说,我不是捡垃圾的,我不做那事,我收废品。废品不是垃圾。

三轮车上的音响还在咕咚咕咚。我说你能不能把车上的音响关小点儿。他嘿嘿笑笑,①阳光煦暖、明亮。风儿柔和,绸子般轻轻飘。是三月还是四月了?

都四月了,清明都过了,你这园子咋还荒着?他把废品袋子嗵地扔到车上,说,你不该让园子荒了,眼里有风景,做梦也会笑出声。他捡起我扔在地上的小锄头,说,这么好的园子,荒着,多可惜。

种什么呢?我不知道种什么。我从来没有种过庄稼。是我媳妇说喜欢带园子的房子,我才在城郊买了这处房子。媳妇说,在院子里种点花种点瓜,夏天坐在瓜棚下,摇着蒲扇,看着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嘤嘤嗡嗡,多好。可我哪里知道我搬来了,她却走了。你的园子你说了算,黄瓜南瓜豆角芝麻玉米红薯,你喜欢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也不能叫地荒着。他蹲在地里,用那把生锈的小锄头一下一下地啃着硬的土。他说,要是我,就种豆角南瓜,我喜欢黄色的南瓜花,一开,就忽闪忽闪的,我媳妇喜欢豆角花儿,说豆角花儿碎,紫不丢丢的,一开一串一开一串。她说等攒够盖房子的钱了,就回老家去。

小的锄头在他手里舞弄得有力。太阳下,一股酸酸的腥味在园子绕开了。一会儿,我的小园子就翻了个遍。他抹把头上的汗,给我要种子。他说,随便什么种子都行,最好是菜种子,以前在老家,我就种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长得可好。我那地好,我也舍得出力。光有蛮力也不行,你知道,干啥都得会管理。

我一下拿出好几包种子,有蔬菜也有花卉。本来是准备跟媳妇一起种的。我种花,你点豆;我浇水,你锄地媳妇说。多好的田园生活。可她看到这所园子时又说,你把钱都买了房子,生意不做了?我一直不知道她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对吧大哥?他点着种子,扭头对我说,可你有了这么个园子,你就得给它种花种菜。别嫌麻烦,生活就是这样,拥有了,就得管好。

种完了地,我把家里的废纸箱子旧报纸旧书本,呼啦啦翻腾出一大堆。我说,这个都给你。

他笑了,说你咋给屋子堆这么多废品?人活着得学会清理,像这园子,勤清理杂草害虫,莱才能长好。他手上抓着大秤,黑铁的秤砣在秤杆上晃来晃去,总想要哧溜砸下来的样子。我不由得退后几步。

三轮车咕咚咕咚要开走时,他突然想起什么,甩甩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给你,大哥,上面有我的电话,饮料罐别人收两毛,我收三毛,谁也管不了我。他吸了一口烟,好像号令三军的大人物一样,眯着眼说,很多人跟我有联系,他们家有了废品就给我电话。家里不要堆废品。②眼里全是废品,心就要长草。他又回头对我说,记得浇水,不要让园子荒着。

我捏着他的名片,看到那上面的名字:吴飞龙。名字下有一行小字:飞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把废物交给我,我还你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好大的口气。

③我想笑,眼却湿了。

1.阅读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②请简要赏析②处语句。

2.请简要概括主人公吴飞龙的形象特点。(4分)

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练习二】

一面墙的记忆

青霉素

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人的脸上越发安静。

一个日本兵掏出一把花花绿绿的东西抛过来,散落在邾镇人的脚边,有人说是东洋糖,就有许多人争抢。拾粪的朱三也抢了两个,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嚼出一嘴甜甜的羊奶子味。他和周围的人嘎嘎地笑,羊奶子味在笑声里飘散。朱三又剥开一个扔到嘴里,嚼着嚼着不动了,他看到空旷的邾镇大街另一头,一个人正走过来。

是邬先生。邬先生是邾镇的私塾先生,和女儿一起住在镇西的学馆里。此时的邬先生正一手端着书一手拄着竹杖,迎着日本兵的队伍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着,阳光下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邾镇人安静起来,他们看到邬先生并不避让越来越近的日本兵,邬先生的目光越过日本兵的钢盔,注视着邾镇的上空。队伍前面的日本兵忽地亮出枪上的刺刀,一步步向邬先生逼近,邬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一步一步走在邾镇的大街上。

爷爷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说到这里时一口痰憋得他喘不过气来,慌忙给他吸上氧气,慢慢地爷爷平静下来睡着了。本来这几天爷爷的病情稳定,是昨晚的电视新闻让爷爷烦躁不安的。新闻说邾镇市为了长远地发展,将把镇西的老城区全部拆除改建成商业区。爷爷一夜没睡,靠在床上吃力地写字,他说要给市长写一封请求信。

爷爷的睡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戎马一生的躯体显得瘦骨嶙峋,刻着战争印记的脸上还悬着一滴眼泪。一个惊醒,爷爷坐了起来,记忆里的阵痛让他不能入睡,往日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排刺刀插进邬先生的前胸,邬先生倒下去,血染红了他手中的书和竹杖,还有邾镇的大街。

邾镇经历一阵骚乱后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多了一群日本兵就是大街上多了一个疯子。乱蓬蓬的头发遮住疯子大半个脸,一双脏手捧着一个破碗,见谁都笑。她是邬先生的女儿,邾镇人都知道以前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她在大街两旁的店铺门口讨饭也到有日本兵把守的地方去讨饭,她甚至不理会日本兵的狼狗的追咬。邾镇越来越不安静了,随着日本兵经常遭到的袭击,日本兵就和他们的狼狗一样见谁咬谁。

那一天,邾镇的大街上布满了日本兵的岗哨,一队日本兵推搡着遍体鳞伤的女疯子,不,是邬先生的女儿走来。她的上衣已是一缕缕带血的布条,一根铁丝穿透她的胸前,又紧紧捆住她的双臂。翻译官高声宣布她的罪行:这就是游击队探子的下场,她送给游击队的情报让皇军蒙受重大损失。

邬先生的女儿边走边痛斥翻译官,并对街两旁的人喊着,邾镇的乡亲们,别再容忍日本人了,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赶出我们的家啊!

恼怒的日本兵当众割下她的舌头,她忽地挣脱出来跑向街边,嘴对着一面墙用嘴里的血写出两个字:中国。然而,国字的一点没写完又被日本兵拉住,她又挣脱出来,一头向墙上撞去。国字的一点补上了,她也倒在那面墙下。

爷爷眼睛看着窗外,嘴唇抖动着,泪流满面。

那面墙让邾镇的许多人站直了腰,那天晚上邾镇拾粪的朱三、剃头李及裁缝张等人都消失了,一直到多年后的那个秋天他们才出现在邾镇的大街上。

那个秋天日本兵退却了,游击队进镇的那天下着雨。绵绵的秋雨湿透了邾镇的大街和大街上行进的队伍及街旁站立的邾镇人。队伍走到那面墙前停下来,对着墙和墙上隐隐约约的字痕齐刷刷地敬礼。邾镇人在队伍里看到了朱三、剃头李、裁缝张。邾镇人还透过雨雾看到邬先生正从大街西头走过来,银色的长须飘飘,青色的长衫飘飘。

爷爷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爷爷清醒时就念叨,不知市长有没有看到我的信,昏睡中的梦呓是重复的一句话:留下那面墙啊。

爷爷又一次昏睡过去,电视里正播放着市长领着一群人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画面。

(选自《山东文学》2012年第8期,有删改)

4.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5.小说是如何安排行文线索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6.请对小说最后一段进行赏析。(4分)

【练习三】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石炭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

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一个场景。

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

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一个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闲聊,一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

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过防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

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横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甸地栖息在一棵树上。

“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 想要什么?”

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他却每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

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

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

现在他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

“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就来。”

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

“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你会听写吗? ”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湍急,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

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料洒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涕直流;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巴黎公社社员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

“我想喝威士忌苏打。”

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他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国兵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哈里!看在上帝的分上,打死我!

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

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起了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

“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油。我们最好马上出发。”

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深谷。

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人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看到他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

“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哈里!”

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的哈里想要改变过去那种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重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消除掉“心灵上的脂肪”,因此与妻子来到非洲生活。

B.小说中关于“那场撤退”和高尔塔尔圣诞节帮助逃兵等战争场景的回忆,与下文“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我想写东西”相关联。

C.小说中“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体现了哈里的担忧和对生的渴望;但小说结尾飞机飞向乞力马扎罗山巅看到的高大宏伟的景象意味深长。

D.小说中哈里在弥留之际被抬上了飞机,但是伴随着死亡的来临,哈里最终失去了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机会,这一情节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中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隐喻了坚持不懈的力量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秃鹫和鬣狗象征着死亡,反衬了哈里强烈的求生意识。

B.小说第三人称突转为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变化,缩短了叙述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便于人物抒发内心情感,也让读者身临其境。

C.小说通过哈里在半昏半醒间的浮想增加了现实之外的人物的存在感,借助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现实和死亡之间架起了桥梁。

D.小说标题有两处象征。“乞力马扎罗山”象征着主人公哈里不朽的精神追求;“雪”象征着哈里本真的理想和灵魂的净化。

9.请简要分析哈里这一人物形象。(4 分)

10.小说采用虚实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 分)

参考答案

1.(4分)⑴(2分)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1分)春天的和暖、明朗和风的轻柔暗示了我因音响关停和吴飞龙的开导而感到心情舒畅、愉快。(1分) ⑵(2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指出人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人生就会变得毫无意义。(1分)

想笑是因为吴飞龙的职业和外在形象与名片上夸张的用语形成较大的反差,有点可笑;(2分)眼却湿了是因为被吴飞龙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感染。(2分)

2.(4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做事认真,严谨条理;善良勤快,乐于助人;明晓事理,善于沟通;富有生活智慧,善于经营人生。(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3.(6分)⑴明线是吴飞龙收购废品,帮我开荒种菜,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导我。(1分)暗线是我为媳妇放弃生意、回归田园,但媳妇离我而去。(1分)

⑵①暗线补充衬托明线,暗线中的媳妇与明线中的吴飞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的积极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2分)②明暗线交织,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合理,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分)

4.第一段通过描写冬日的暖和,表现出邾镇人面对日军侵入时的安静和麻木,为下文邬先生的出场作出铺垫,烘托了邬先生面对日军时坚定自若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4分)

5.(1)小说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爷爷对邾镇抗日英雄往事的回忆,另一条线是重病中的爷爷试图阻止政府拆除那面有着历史烙印、体现民族精神的墙,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2分)

(2)这样写将墙的历史与现实的命运进行对照,使小说行文跌宕起伏,极易吸引读者,同时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分)

6.小说结尾运用简练的文字,将爷爷的昏睡与市长视察镇西区改造的电视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文字看似平淡却蕴含情感的波澜,意味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那面墙命运的担忧,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

 7.D (幻想被抬上飞机,不是真实情境。)

8.A(“反衬”错。)

9.哈里是一个与自我抗争的悲剧式英雄。有过热血与激情(1分);一度堕落与迷惘(1分);想要改变自己,寻求新生(1 分) ;最终得到灵魂的净化与超越(1分)。

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 实线: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进程(2分),体现哈里肉体上的由生到死(1分);虚线:哈里感染坏疽后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意识流动(2分),体现他精神上的由死向生(1分)。

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End

(0)

相关推荐

  • 《野性的呼唤》双线叙事

    <野性的呼唤>中的双线叙事手法探析 摘  要:<野性的呼唤>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早期带有历险意味的长篇小说,故事以以一条狗巴克如何重新唤醒祖先的本能而适应环境生 ...

  • 《聊斋志异》中的淄川和招远

    <聊斋志异>中发生在淄川的故事是最多的,约莫70篇,这与蒲松龄是淄川人密不可分.<聊斋志异>中的招远故事,只有两篇,一是今天要读的<王六郎>,二是<鲁公女&g ...

  •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技巧一

    一.小说物象的作用 1.环境物象:(1)衬托环境.(2)具有象征意义.(3)社会环境有时还具有时代指向性(在小说当中指向一定的时代特点) 2.主题:凸显小说....的主题(概括一下主题) 3.情节:( ...

  • 【小说研究所】结构篇12:双线穿梭

    这里是曲奇,这个视频是结构篇的第十二篇,来讲讲双线穿梭. 一,两个大故事卡 虽然我们说,定大纲的时候,一般是一条主线,用一个大故事来概括整个剧情.但并不一定必须是这样.有些时候,故事中也有暗线,有副线 ...

  • 【小说研究所】结构篇13:AB故事

    这里是曲奇,这个视频是结构篇的第十三篇,关于AB故事. 一,AB故事 AB故事作为大故事卡,是借鉴了编剧理论.而且和双线穿梭非常类似. AB故事的基本意思,是指在一个大剧情中,分别有两个故事线,用来描 ...

  • 2021高考小说阅读知识体系全归纳

    教学手札 19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   情节类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 ...

  •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体系全归纳,掌握拿高分

    一 情节类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 ...

  • 精品干货|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角度总结

    一.手法类 (一)情节的叙述手法 思考角度: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2.叙述方式 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3.结构特点 以--为线索(双线结构\ ...

  • 高中小说阅读:刘博文《六合》有答案

    六  合  刘博文 形意拳,脱枪为拳. 取枪法之精髓,避敌手锋芒,出拳时,无枪在手,枪影纤毫毕现. 哪门子的枪? 人说,此枪法源自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业,胡枫却不乐意听,逢此说法他必然还嘴. 嘴上常年挂 ...

  • 2021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统编版语文7-9年级上下册微课堂 知识点+朗读+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 七上 | ☞ 八上 | ☞ 九上 ☞ 七下| ☞ 八下 | ☞ 九下 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 ...

  • 二年级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 含答案 )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戴眼镜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 ...

  • 议论文知识及不同结构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含答案)

    2021-07-19 08:26·也聊教育那点事 (一)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 ...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汇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 ...

  • 汪曾祺《岁寒三友》《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