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商家和消费者的对赌游戏
年关将近,为了冲业绩,不少店都推出了预付卡,充1000元送100元,充2000元送300元。有便宜可赚对消费者来说本该是好事,但是跑路的预付卡却让不少消费者感觉年关难过。相信预付卡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预付卡是一种专项消费,本意是为了刺激消费,在小额消费下为生活带来便利。不过现在预付卡却成了不少商家“拴住”消费者的制胜法宝,而且往往金额还不小。一般来说,预付卡的时间越长消费者能够享受的优惠就越多。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价格上,我的朋友小王在老家办的健身卡一年1800元,但如果办三年只要2500元,相当于第二年第三年每年只要350块。当消费者想要办卡的时候,就陷入了自己和自己的博弈,一个声音说:一年太贵,三年只多700元,平均下来每年800多,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另一个声音说:可是……如果健身房跑路了怎么办……在这场自我博弈中,往往都是“数学好”的那个声音占据上风,有长期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更愿意因为优惠买单,毕竟便宜嘛!但是伴随着低价诱惑的还有时间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现在就有很多预付卡已经变成了跑跑卡、吃钱卡。也就是说,预付卡说白了就是一份对赌协议,以健身卡为例:健身房赌你办卡后不来,你赌办卡后健身房不跑路。
近年来,商家跑路消费者退费无门的案件频出,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个季度,全国消费者服务类投诉达347155件,不但占全部消费者投诉的比重超过54%,而且比去年同期增加近7万件。主要集中在预付费消费较多的娱乐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多是因为企业收取预付款后关门停业或售后无法取得联系,致使消费者无法退款。
以健身房行业为例,《2018-2019年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健身房数量共计97746家,年内共有3099家健身房关闭,关闭率为4.36%,成立一年内关闭的健身房528家。这些店铺关门跑路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大多可以总结为两种情况:有的无力经营;有的本身就居心叵测。在健身房行业,预付费是其最为重要的商业模式,2019年全国健身房月均收入为33.13万元,其中,有近90%的收入来自于私教和会员期限卡,而这两种收入通常都是建立在预付卡形式上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预付卡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却并不能简单被认为是健身房本年利润,由于其通过预缴存费用在成功使用业务后扣除的模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消费者的预付费对应着企业的预收账,一般而言要计入负债。预付费的会员数量越多,今后的一年甚至数年,需要持续为付费会员提供的服务越多,为此付出的经营成本也越大。众所周知,健身房出于大面积以及选址的考虑,往往都会面临高昂的房租压力。在一线城市,要想在日租15元/平米的地段开一个2000平米的健身房,一年下来光租金就要1000多万。此外,健身行业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高,一个健身房能正常运作,除了教练、财务、前台、保洁等固定职位,还会找到外包团队做平面设计和品牌输出。一般来说,人力成本能占到全部成本的60%。此外,由于健身房的销售人员和私教大多靠着当期推销额获得提成,促销期的红火景象并不能代表健身房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预付费模式决定了传统健身房是一个销售型的行业,而非服务型行业,只能靠吸纳新会员来滚动现金流,一家门店如果出现亏损,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开更多的门店。从资本层面来说,负债率高企会让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更容易崩盘。当然还有些无良商家并没有这些挣扎和苦楚,他们只是单纯的想捞一把就走。深谙预付卡门槛低、先付钱后服务的“好处”,很多商家不仅违反发行预付卡的时间规定,而且金额还远远超过办法规定的上限。在招客卖卡后就立马转移资金用于其他用途或直接卷款跑路,在他们眼中,预付卡就是大额融资的“捷径”。所以当消费者看到那种提前个两三个月就开始玩命宣传预付费的以及经营不善开始疯狂预售远低于市场价的健身卡的,就要注意了,这些店家八成都是圈钱买设备或单纯骗钱跑路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商家跑路了,最为难的就是充了钱的消费者们,不光服务享受不了,钱还拿不回来,大多数消费者只能吃“哑巴亏”。
首先,预付卡乱象需要得到市场和有关部门的大力监管。源头上提高预付卡的发行门槛。日前北京发布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健身房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打通市场监管、行业主管和金融监管的“监管墙”,既要管企业还要管资金,实现对预付卡资金流向的回溯,将预付卡与企业和经营者信用挂钩。一旦发生跑路事件,就可以直接查到银行资金流向,通过司法、行政强制手段及时冻结账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将一些故意诈骗的“套路卡”直接定性为刑事犯罪,由司法机关通过抓捕、扣押等刑事手段,为消费者讨还钱财,提高“跑路的法律成本”。此外,对那些想要认真经营的商家而言,要合理评估自身经营状况制定价格,不要为了抢占市场“烧钱”赚吆喝,在预付卡之外开发其他定价模式。消费者则需要在消费过程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被打折优惠吸引盲目充值。也不能太过信赖自己心目中的老牌子,因为就连老牌子也怕被碰瓷。
© 好文回顾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财经下午茶
微信号 : featea
微博:@下午茶财经
▇ 欢迎加入
茶粉的大家庭
网络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