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鄂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鄂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历史发展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类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丰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本文将着重探讨鄂楚(主要是指古楚国区域)文化的起源、基本特征和历史遗存等,探究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了解其发展规律,对新形势下如何继承与发展作出思考。

一、鄂楚文化起源发展

(一)鄂国的兴衰

典籍中的鄂、咢等,金文中写作噩。夏周时代,鳄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一个以捕鳄为生,且以鳄为图腾的部落,便以鳄为部落名称,在商代时形成了鄂国。据史料记载,商时,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今山西乡宁县),夏商时为诸侯国。商末,鄂侯在朝中为大臣,与西伯姬昌、九侯并列为 三公 。商纣看中了九侯的女儿,娶为妃子。但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不愿陪伴纣王作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纣王一怒之下,杀死了九侯父女。鄂侯见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纣王拒理力争,结果也被杀死。西周初年,鄂国的故地被晋所并,遗族南迁到河南南阳北,仍叫鄂国。因受楚的威胁,又南迁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仍叫鄂国。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王熊渠灭鄂国,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为楚之国都。前770——前476年,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前323年(楚怀王六年),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灭楚。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为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废鄂邑置鄂县,隶属江夏郡。

(二)鄂文化与鄂王城

鄂文化是以古鄂国的都城——鄂王城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鄂氏族的先民,以及进入该地区的楚人所创造的地方文化。鄂地区是中华民族最先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域之一。据对鄂王城遗址的发掘研究和《史记·楚世家》记载,鄂王城是江南地区最古老的诸侯国都城,为鄂氏族所建。鄂王城原属鄂城县马迹乡,后划入大冶市。据考,鄂王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城垣最高处为4.5米,东垣北部与北垣有城门2处,宽15米左右,东垣外高河港和西垣外护城河与樊湖(梁子湖)水系沟通。城池以东是一片开阔的平畈,其余三面为丘陵,素有粮仓之称,水陆交通便利,乃军事要冲之地。

(三)鄂楚文化的发展

由于沃姆冰期结束,全球持续升温,自然带北移,受此影响,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制王朝出现在当时人类活动最频繁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当时的鄂楚地域被视为南蛮之地。《史记·孔子世家》:“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根据《礼记·王制》的划分规定,这是周王朝分封诸侯国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当时的楚国只是周王朝最小的诸侯国。然而楚人不象其他诸侯小国,只安于周天子给封的一方土地。经过五代六君,一个半世纪的奋斗,特别是自熊渠率部东扩后,征伐鄂国,攻陷了鄂国的都城——鄂(今鄂王城遗址),占领了以铜绿山为中心的青铜冶炼基地,鄂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融合,并凭借鄂楚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是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润多雨,光照较足,水资源和热量均非常丰富;二是该地多为平原与低矮丘陵,开发难度小,生活居住条件优越;三是该地河流汊港湖泊众多,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又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水运条件,有利于各地联系沟通——夯实了鄂楚文化的基础。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生活,鄂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等文化精神表现形式的繁荣。在鄂楚地区从城市建筑、陶器烧制、青铜铸造等,充分说明了鄂楚地区的人类当时已步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特别是鄂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使鄂楚文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如“楚辞”的面世,其合集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他方面如哲学、音律、彩绘等方面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鄂楚人民的努力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南蛮”的形象。

二、鄂楚文化基本特征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这说明从族属源流考察可知,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实系一源,只是由于楚人南迁,将当地蛮人土著文化融合于内,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鄂楚文化,但其根本还是华夏文化之衍变分支。其文化分布的地域虽以江汉地域为中心,却几乎遍及南中国,对中华文明之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由于鄂楚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又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物化文化三个层面来探讨鄂楚文化的个性特征。

(一)在民族精神层面,鄂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和至死不屈。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开拓进取的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楚国建国后,就民族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纲领:"抚有蛮夷,……以属华夏",表现了开放融合的思想,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暱"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都要进步。在发展过程中,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正是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生机。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其至死不屈的特征,突出表现在秦国强盛后,楚敢与之争斗,以致于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楚国虽然被秦国打败了,但民族魂魄依在,其精神不死,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楚人最终还是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二)在民族心理层面,鄂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崇火尚凤、天人合一、力求浪漫。

“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令男女踏歌,谓之歌场,疾病不事医药,惟灼龟打瓦或以鸡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皆古楚俗也。”郧阳凤凰灯是楚人崇凤的活化石,具有多种类本土文化综合特性和汉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民间舞蹈中唯一的灯舞艺术形式,有着重要的研究和艺术价值,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地…..信巫鬼、重瑶祀。”鄂楚先民的尚巫传统,使其对上天既有一种神秘敬畏之情,又有着探究极致的浓厚兴趣,故而比中原人更喜欢思考生死、天人、鬼神等形而上的抽象问题,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指的是对人类社会的探索,“上”便是指对形而上世界的探索。屈原在《天问》中所表现出的对欲穷极天道人事、穿透真相的不懈追问精神在后来深受儒家文化陶冶的中国士大夫中是很难找到的。此外,鄂楚文化在念祖、忠君、爱国上的表现,更为强烈深沉。此外,鄂楚亦尚赤、尚东、尚左。

(三)在物化文化方面,鄂楚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漆器、木器及青铜器,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骚庄文,编钟及祭祀等民俗。

鄂楚人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生活用具有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等。青铜文化在鄂楚文化中也十分光彩夺目。

早在1982年2月,国务院就将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大冶铜绿山为代表的大冶铜矿区和以大冶为源头的长江江南铜矿带,兴旺时期正处于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的第二个(也就是最高)顶峰,它是中国青铜文化顶峰的矿场物证。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西周中晚期,楚国的编钟制度正式形成。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三、鄂楚文化遗存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含一级文物812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其中楚国文物占据了较大比例,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发掘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墓出土的精华文物就保存在这里。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中,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中原地区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见的珍品。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五枚,全部为青铜铸造,制作精美,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湖北省博物馆还保存有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青铜矛、彩绘木雕鸟兽座屏、楚国彩绘石编磐、虎座鸟架鼓、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国“聘礼行迎图”漆画以及楚国司法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髹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启迪和教育作用。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中,楚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从神话、传说到信使,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天文、历法到地理,从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到制度、风俗,从民族、语言到文字,从玉帛到干戈,从科学到巫术,从老庄的“玄览”到屈、宋的“流观”,从事象到模式,等等,凡是上古文化所涉及的一切,它都无所不包。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缘由就在于“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可以同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群言》1993年第6期)

三国文化是鄂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著名的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资源积淀深厚、丰富多彩。三国时期的湖北,不仅几乎荟萃了当时所有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而且成为培育和输出一流人才的重要基地。三国时期,湖北本土出了一大批杰出人士,他们与其他流寓湖北的名人相映生辉,共同照亮了湖北历史的天空。荆山楚水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战争的痕迹。湖北三国时期的古城址不仅数量多而且名气大,保存也较为完整。如鄂州吴王城系三国时期留下的唯一能确定的都城遗址,荆州古城、襄阳古城等城也是天下闻名。湖北出土的三国文物,种类齐全,数量巨大,尤以青铜器、铁器和瓷器为大宗,其中著名的文物有四叶八凤佛兽铜镜、错金银孙邻将军铜弩机、陶瓷孙将军门楼等。三国时期湖北还是铜铁冶铸和青瓷制造等手工业生产基地,如鄂州是当时知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和著名的铜镜铸造之乡,梁子湖周边则是瓷窑星罗棋布之区。

四、鄂楚文化发展展望

鄂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瑰丽多彩而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文化。它为鄂楚地区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期鄂楚文化,也有了新内涵、新气象、新风貌,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鄂楚文化研究,掌握其发展历程,把握其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鄂楚地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鄂州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方面的现状。

由于鄂州市历史文化横跨数千年,资源分散,城域变化大,对挖掘整理带来很大难度。尽管如此,由于领导重视,群众觉悟较高,还是进行了大量整理、修茸、编纂、整理大量工作。但是,在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

(0)

相关推荐

  • 丹淅楚墓(上):楚文化的浪漫主义为何影响深远?

    顶端新闻·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实习生 李虹晓 孙晨涵 曾经采访一位湖北作家,他谈及楚文化毫不吝啬地赞美道:"日月昭昭,楚人尚在,湖北人都因自己是楚人后裔而自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 【望安山文学】韩端发||浅释古代楚国与荆楚文化(散文)

      主编:非   鱼 一.楚国及荆楚之来由 "楚立国于荆地", 故史上有"荆楚"之称.也有说楚与荆同物异名.荆即楚,楚即荆,久之成为地域名代称.据传,夏商之际, ...

  • 文艺武汉:徜徉在博物美术,游走于厚重先锋

    (文中有三段再现古代宫廷歌舞盛况的编钟演奏视频,不要错过哦) 推荐阅读: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湖湘文化和千年女尸 武汉印象:黄鹤白樱耀都会,湖光山色蕴楚魂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 ...

  • 桂林山房夜话: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各朝代古画鉴赏

    如今这个知识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越来越被重视,回归古人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世外桃源生活,成为我们的梦想.所谓传统,就是我们世代相传.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思想.文 ...

  • 挖掘者楚文化的鄂州人

    楚文化的挖掘者 1958年12月生,祖籍华容镇鄢家村人,1998年即为副研究馆员. 1977年下放段店镇养猪场,1979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现湖北大学),毕业后留校.1988年调湖北省民间文艺家 ...

  • 【淅川史话】之三十一:记住这三句话,读懂淅川楚文化

    淅川是楚文化发源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关于淅川楚文化知识,信息量非常大,特别是有一些人名.器物名称涉及考古知识和古籍文献,古字.生僻字.通假字较多,苦涩难懂.那么,怎么能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来普及淅川楚 ...

  • 汨罗江楚文化探秘|第一章 芈月故里古罗城

    写在前面 屈原区境内汨罗江古河道密布,汨水流经古罗城东分为三条河流进入屈原区境,三水纵横交错,弯曲舞动,形成了"三十六坪,四十八汊".汨罗江从汨罗口.罗水从沉沙港.汨水从古塘汊汇入 ...

  • 湖北、湖南,谁最能代表楚文化?

    历史课堂内外 立足历史课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众历史素养! Official Account 湖南.湖北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是微妙的,有天然的亲切感,却也因为竞争,有些许紧张,像极了一对长大成人分家 ...

  • 铁血秦国与温婉楚国:聊聊同宗同源,却结出不同的果实的秦楚文化

    在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历史中,有很多强大的国家,但是若要从历史悠久和国土面积来看,则非秦楚两国莫属,这两个国家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始终扮演着大国的角色,尽管有衰落的时候,但是它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始终有着 ...

  • 收藏见证历史(4-2)早商,传统在恢复,又见浪漫的楚文化

    夏商相交的时间,学界基本定位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于夏晚期.商早期的都城都有可能在豫西二里头附近,所以关于二里头部分遗存属于夏还是先商或者早商,学界争论激烈,如何去界定并还原这段历史? 我们之前对 ...

  • 古罗城   罗子国   湖南楚文化南传第一地:罗子国

    古罗城的那些事 古罗城在屈原区的眼皮底下,已经埋藏了近2000多年.这个附属于或者融合于楚文化的罗城,却很难找到完整的历史记载. 罗子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它像一粒尘埃足可让历史的风 ...

  • 凤舞九天--神秘莫测的楚文化

    古代艺术  楚,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使楚以奔逸绝尘之势,在先秦诸侯国中独树一帜,传为"翘楚".    它以包罗宏富的浪漫文化.精微准确的天文历法,精湛繁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