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乌药散 资料 汇集
【方剂名】天台乌药散,出自宋·《圣济总录》。本方又名“乌药散”。
【用法】川楝子用巴豆微炒,敲破,小麦麸一升同炒,川楝子变黑色时,去巴豆、小麦麸,上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3克),食前温酒送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行气,散寒止痛。
【主治】小肠疝气,前阴牵引脐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舌淡苔白,脉象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等气滞寒凝者。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胃痛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天台乌药散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3例,并与盐酸特拉唑嗪、芬必得治疗相对照,疗程6周。用NIH - CPSI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34期)
2.慢性阑尾炎:以天台乌药散加减治疗慢性阑尾炎40例,并与头孢噻肟钠十硫酸阿米卡星十甲硝唑抗感染治疗相对照,以症状体征变化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28.21%,总有效率69.2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陕西中医》2005年第6期)
3.胃病:运用本方为主方治疗胃痛患者83例,2周为一个疗程,平均服药1.8个疗程。以疼痛消失,进食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42例,显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7%。(《江苏中医药》2003年第5期)
【方解】天台乌药散主治气滞寒凝之疝气,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若用痛经、瘕聚亦须有上述舌、脉。方中以辛温之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配用青皮疏肝理气、高良姜散寒止痛、木香行气止痛、茴香暖肝散寒,四药皆为辛温芳香之品,从而加强了乌药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之力;又以槟榔下气化滞、直达下焦而破坚。本方以苦寒的川楝子与大辛大热的巴豆同炒,增强川楝子行气散结之效,又减其寒性,而且还吸收了巴豆荡涤攻坚散积的作用。
本方辛散温通力强,实热证者慎用。方中巴豆不宜直接投入方中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甚至引起中毒。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睾丸炎、疝气、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胀气、妇科炎症、肠痉挛、晚期癌痛等各种痛症。
【方歌】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组成用量】
天台乌药12g,高良姜、槟榔各9g,川楝子(用巴豆4粒微打破,小麦麸15g同炒,至川楝子变黑色时,去巴豆、小麦麸)10g,木香、小茴香各6g,青皮7g。
【服用方法】
上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3g,温黄酒送下。亦可用饮片常用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中以乌药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为主药;木香,青皮疏肝调气,槟榔行气破坚;小茴香、良姜暖下散寒,川楝子疏肝止痛。全方合用共奏疏肝行气,散寒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气凝滞肝经之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肠的蠕动,止痛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少腹、胁肋胀痛,苔白脉弦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腹股沟斜疝、直疝、慢性副舉炎、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白带以及各种痛证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小腹痛引睾丸、苔白、脉弦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月经期水肿(气滞型)治宜行气化滞,除湿消肿。
以本方加减:茯苓皮15g,台乌药、玄胡索、槟榔、陈皮各10g,砂仁(后下)、香附、木香各6g,甘草3g为主治方。
若经血有块,经色黯红者,加当归12g,川芎10g,以活血调经。
【随证加减】
1.疝气气虚加参芪。中气下陷加升麻、柴胡。肾阳虚衰加附子、干姜。
2.白带脾虚加参芪苓术及山药。肾阳虚加附子、肉桂、于姜、鹿角霜、巴戟天。
3.腹痛、胃脘痛、虫痛、月经痛等(寒凝气滞、肝气横逆型)加香附。
【化裁变通】
茴香散
本方去乌药、良姜、川楝子不同巴豆炒,为末。治盲肠气,小腹连阴痛。
【注意事项】
1.本方辛散温通力强,实热者慎用。
2.方中巴豆不宜直接投人方中使用,以免引起腹泻,甚至引起中毒。
《圣济总录》
【组成】乌药 木香 茴香子微炒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高良姜炒,各半两(各15g) 槟榔锉,二枚(9g) 楝实十枚(15g) 巴豆微炒,敲破,同楝实二味,用麸一升炒,候麸黑色,拣去巴豆并麸不用,七十枚(12g)
【用法】上八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3g),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疼甚,炒生姜、热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散,每服3~5g,食前温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亦治妇女痛经、瘕聚。
【证治机理】本证因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过少腹,若肝经气机郁滞,复感外寒,则可内外相合,发为小肠疝气,此谓“诸疝皆归肝经”(《儒门事亲》)。厥阴气滞寒凝,又可发为痛经、瘕聚等。治以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方解】方中乌药辛温,入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青皮疏肝行气,木香理气止痛,共助君药疏肝行气;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共助君药散寒止痛,四药俱为臣药。槟榔下气导滞,能直达下焦而破坚;川楝子理气止痛,但性苦寒,与辛热之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巴豆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为方中佐使药。诸药合用,使寒凝得散,气滞得疏,肝经得调,则疝痛、腹痛可愈。
【配伍特点】辛香温行合法,重在行气疏肝,且寓去性存用之法。
【运用】本方为治疗寒凝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方中乌药、木香,辛温香烈,善行善散,能上能下,以宣气中之滞。茴香暖下而祛寒,良姜温中而止痛,青皮入肝破气,槟榔导积下行。其妙用在巴豆与川楝二味同炒,去巴豆不用,但取其荡涤攻坚、刚猛直前之性味,同川楝入肝,导之下行,又不欲其直下之意。一如用兵之法,巴、楝,钦点之上将也;青、槟,前导之先锋也;乌药、木香为偏裨之将;茴香、良姜,为守营之官。立方之神,真战无不克也。(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
【医案举例】吴,三十一岁,脐右结癥,径广五寸,睾丸如鹅卵大,以受重凉,又加暴怒而得。痛不可忍,不能立,不能坐,并不能卧。服辛香流气饮,三日服五帖,重加附子、肉桂至五七钱之多,丝毫无效。因服天台乌药散,初服二钱,满腹热如火烧,明知药至脐右患处,如搏物者然,痛加十倍,少时腹中起蓓蕾无数,凡一蓓蕾下浊气一次,如是者二三十次,腹中痛楚松快,少时痛又大作,服药如前,腹中热痛、起蓓蕾、下浊气亦如前,但少轻耳。自巳初服药起,至亥正共服五次,每次轻一等;次早腹微痛,再服乌药散,则腹中不知热矣。以后每日服二三次,七日后肿痛全消。(《吴鞠通医案》卷二)
【方歌】
天台乌药木茴香,川楝槟榔巴豆姜,
再用青皮为细末,一钱酒下痛疝尝。
天台乌药散
【来源】《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乌药12克,木香6克,茴香(炒)6克,青皮〔去白)6克,良姜(炒)9克,槟榔(锉)9克,川楝子12克,巴豆12克。
【用法】先以巴豆微打破,同楝子用麸炒,候黑色,豆、麸不用,余为细末。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送下亦得。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妇人瘕聚,痛经等。
【方解】
本方专为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的小肠疝气烦气而设。因肝脉络阴器,上抵少腹,寒侵肝脉,气机阻滞,故少腹疼痛,痛引睾丸,偏坠肿胀。若在妇人,则发为瘕聚、痛经。《儒门事亲》说:“诸疝皆归肝经。”《景岳全书》说:“治疝必先治气。”故治以行气疏肝,温经散寒立法。方中乌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小茴香理气止痛,温肾散寒,合为君药。高良姜散寒行气止痛,青皮疏肝破气,木香行气止痛,共为医药。槟榔下气破滞,川楝子理气疏肝,治疝止痛,且与巴豆同炒,去其药而仅取其性,以减少川楝子之寒,增强行气破结作用,以祛散下焦寒湿气滞,有扬长避短之妙用,皆为佐使。诸药同用,行气疏肝为主,兼以散寒,使气行寒散,肝脉调和,疝痛可消。
由于本方体现了行气与散寒的配伍特点,不仅用于小肠疝气,而且对腹痛、胃痛以及痛经等病,属于寒凝气滞者,均有较好的疗效。现代临床对睾丸炎、附睾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属气滞寒凝者,均可以本方加减使用。亦有报道治愈虫积腹痛者。
1.疝瘕
马氏,24岁,瘕痛十数年不愈,三日一发,或五日、十日一发,或半月一发,发时痛不能食,无一月不发者。与天台乌药散。发时服6克,痛轻服3克,不痛时服1.5—2.5克。一年以外,其瘕化尽,水不再发。《吴鞠医案》
2.慢性结肠炎
用本方:小茴香、乌药、青皮、川楝子、焦槟榔、高良姜、木香,每日1剂,水煎服。另加脐疗法:上方加白胡椒,共研细末,每次适量,腹胀重者用姜汁调;腹痛甚者用食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麝香风湿膏固定,热敷半小时。每日更换1次,如出现皮肤湿烂、起泡即停止。2周为1个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肠胀气50例。结果:单纯型28例,痊愈20例,7例好转。伴有大便不规律的22例,痊愈16例,明显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0%。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996)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前列腺增生治验2则
国医大师郭子光:前“腺”告急给你一“腺”生机!
人到中年,风华正茂已成往事,天真无邪只剩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被打磨得光滑无奇,不知不觉间,白发悄然染黑丝,肩上的重担还未卸下,很多疾病却已找上门。比如前列腺增生,是多少男性朋友的难言之隐!前“腺”告急,如何让男人活力再“腺”?国医大师郭子光带来一“腺”生机!前列腺增生又称良性前列腺增生,也称前列腺肥大,是一种前列腺明显增大而影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以进行性尿频、排尿困难为临床特点。郭老认为前列腺增生本质当属肾虚而血瘀,是由自然衰老、肾元亏虚所致,若并发炎症则往往夹湿热下注为患。《素问·热论》云:“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而并发感染的患者,往往因足厥阴肝经湿热遏郁,经气阻滞,由气及血,使病人常可出现会阴部酸胀感和睾丸的坠胀疼痛等,此时在治疗中配合疏肝理气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
验案举例案例一:陈某,男,73岁,退休。2002年4月1日初诊。
【病史】患者陈述,经本市两家医院检查诊断为前列腺肥大,时发前列腺炎,反复已5年余。过去发作都比较轻,自今年3月8日开始的这次发作症状很重,表现为会阴部连及睾丸胀痛,小便淋漓,大便燥结等。经西医服药打针(均为高档的进口药)无效,又加服中药,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经介绍前来求治。
【现症】会阴部连及睾丸胀痛甚剧,晚间因剧痛不能睡眠,平坐及侧卧时剧痛难忍,只能平卧稍感轻松,阴囊部潮湿甚,往往浸湿内裤,小便频急不畅,大便干燥难下,口苦,心烦,舌苔淡黄而干,脉滑数。
【辨治】此为厥阴肝经湿热下注之证。由于湿热下注,经气郁滞,并由气分初涉血分,不通则痛。前述中西药所以无效,估计可能是只注意到清湿热(未见先前处方)忽视了疏肝气使然。今用天台乌药散加减与服。
【处方】台乌,荔枝核,橘核,玄胡,白芍,瓜蒌仁,黄柏,丹皮,香附,枳壳,川楝子(炒),甘草。浓煎,每日1剂,3剂。4月5日二诊:上方服完3剂,效果明显,会阴部和睾丸已不痛了,能随意平坐或侧卧,只偶尔出现会阴部酸胀感,大便通畅,唯小便尚频急,阴囊部仍潮湿。查其舌苔淡黄而润,脉细滑微数。是肝气畅通,湿热未除,且夹瘀滞(湿热郁久所致)。改以四妙散加味。
【处方】:黄柏,苍术,丹皮,牛膝,王不留行,石韦,苡仁,金钱草,茵陈,前仁(车前子)。每日1剂,浓煎。4月10日,患者送其家人前来诊治感冒咳嗽,自诉诸症已解,唯小便次数尚多,与过去几年中的缓解期间相似,准备去进行激光手术云。
【按语】前列腺肥大症本质是肾虚血瘀,自然衰老所致,前列腺炎则夹湿热为患。故本案在清热除湿消瘀中辅以疏肝理气止痛,缓解了症状,解除了病人痛苦,也算取得了疗效。
案例二:韩某,男,86岁,退休。2002年4月22日初诊。
【病史】患者陈述多年前被医院诊断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钙化”等病。长期未间断服用“前列康”等药物保守治疗,但仍是小便频。近半月来,小便频急加重,尿道灼热,且出现会阴部连及睾丸胀痛,坐卧均痛,苦不堪言。
【现症】除上述症状外,患者小便短赤,大便正常,睡眠饮食尚可。查其形体中等,面色红润,舌苔淡黄而滑,脉滑数。
【辨治】此乃足厥阴肝经湿热遏郁,气滞作胀,不通则痛,当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治之。用天台乌药散、二妙汤、芍甘汤化裁与服。
【处方】台乌,荔枝核,橘核,川楝子(炒),枳壳,玄胡,黄柏,金钱草,前仁(车前子),石韦,香附子,白花蛇舌草,白芍,甘草。3剂,1日1剂,浓煎,分3次服。4日后,患者来复诊,陈述睾丸胀痛等症缓解,小便亦较前通利许多。此次就诊乃要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发的问题。
文章来源:新浪中医之悦读中医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国医大师卷:郭子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杨,江泳编)一书,作者:郭子光,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拥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