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壮征程 情注笔锋——序《张程锋诗词书法作品选》(晓阳)‖ 《济源文学》2021(154)

诗壮征程  情注笔锋
——序《张程锋诗词书法作品选》

晓阳

有一种书法叫精神的舞蹈,有一种诗歌叫心灵的乐章。
春节期间读到张程锋先生的诗书合集,脑子里突然跳出来这么两句感慨。
我与程锋先生相识三十年有余,他从中层干部到省部级领导,从英姿勃发到霜鬓古稀,从一身戎装到回归布衣,岁月峥嵘,世态沧桑,对他的印象却是一如当初,谦和依旧,儒雅依旧,倜傥依旧,谈笑风貌也依旧。变的是生活和年龄,不变的是风格和人品。这从程锋先生的诗歌和书法里,可以再一次得到印证。
早见过程锋先生的书法挥洒,自由奔放而又风人深致。于此我是个外行,不敢妄评。对于他的诗词,我过去读的也很少,虽然有过切磋,也是前几年的事情。这次一下子阅读五十首之多,是我意外之喜,如坐春风,如临秋水,如闻腊鼓,如望烟云,真有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快意和俊爽。
粗览一下,程锋先生自选的这五十余首诗,时间跨度五十余年,几乎是他的平生掠影和职业写照。第一首诗《为人》,写于1969年年底,恰是他的“弱冠”寄语。诗中曰:“一撇一捺寓意深,彼此支撑方称'人’。二人成'仁’意何在?相处准则谓之'仁’。凡事先为他人想,助人利人得人尊。”一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人,把“仁”当做自己的立身之本,这既是“诗言”,又何尝不是“誓言”?诗集一首题名为《咏梅》,是作者退休多年后的人生感喟:“宁折不弯腰,百折也不挠。傲视百丈冰,花开朝下笑。”如果说“咏仁”是待人的,那么“咏梅”就是律己的。“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首尾照应,正好以诗的形式阐释了半个世纪的人生逻辑。五十年来“仁”立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儒雅之气与浩然之气集于一体,这既是张程锋其诗,也是张程锋其人。
读程锋的诗,首先的印象就是一个“真”字:真情,真诚,真实。程锋是官场中人,更是性情中人。我曾经评价他是“做人不戴面具,做官不缺脊梁”。他的诗不造作,不矫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是非审之在我,毁誉听之于人。对贫富差距他大声疾呼:“富人过得好,穷人过得去;穷人过不去,富人过不好!”对焦洛火灾他痛心疾首:“两场接连狂肆虐,几百人命丧顷俄,心疼似铰割!”对弄虚作假他拍案而起:“不破不立耍算盘,卓卓侦绩尽谎言,细想根子在上面。”他为退休老干部写《康乐三字经》:“动为纲,素为常。节劳逸,讲弛张。餐有度,酒适量。心平怡,眠酣畅。”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他也敢于直面自己:“自以为是不自量,好为人师爱批讲。”慎独慎微,反躬自省。“真”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作诗的基调,哪怕是一句粗砺的真话,也胜过一打藻饰的美篇。“真”的对立面是“装”: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装神弄鬼。于今官场里、文坛上,又偏偏不乏善于包装者,精于人设者,他们是巧伪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斯时也,读一读程锋先生的率真诗篇,自有一种剖心见胆、返璞归真的清新在。
读程锋的诗,再一个印象是一个“正”字:正气凛然,正邪分明,正心诚意。试读他的《主政秉正》:“家父名正处世正,正字融我骨血中。自信一正压百邪,主政秉正慰平生。”这是他的主政宣言,也是他所遵循的写诗理念!诗教以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强调的就是一个“正”字。对于一位长期工作于公安战线的领导干部来说,“其身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如果说“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那么,也应该“让正义以看得见的诗歌表现”。“其身正”,必然带来了“其诗正”。关于“凡进必考”,诗人写道:“忍看风气差,贻害国家。几多才俊被扼杀。凡进俱行必考制,大浪淘沙。”这不仅是对用人制度创新的写照,更是对不良社会风气的鞭挞。关于“人民警察”,他对“戻狂霸道,冷硬粗横。总带匪气,耍特权,抖威风”的恶劣习气深恶痛绝,对“警同雷锋,爱憎分明。要辨如神,爱如春,憎如冬”的警风建设寄以厚望。无论是探“书道”,赋“登临”,还是题“陵园”,赠“友人”,他总有一种正气跃然纸上,总有一曲正音萦绕耳畔,总有一股正风扑面而来。道是“子率以正,敦敢不正”?也可以说是“诗兴于正,何字不正”?
读程锋的诗,另一个印象是一个“合”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语)。合乎时代需求,融入国计民生,情系人民群众,是作者始终坚持的艺术操守和价值取向。他不“出世”,更不“玩世”,而是勇于“入世”。他不“趋时”,也不“避时”,而是直面“时事”。诗集中的许多诗,也可以称之为“政治诗”“工作诗”或“职业诗”。如《马克思的眼晴》《信仰》《8·16行动》《打黑除霸》《整顿消防》诸篇,都是在信念、职业和岗位上油然而生的“兴观群怨”。有的是以诗言志,有的是以诗作结,有的是以诗析理。他的这部分诗,既有“风云气”,也有“烟火味”,既是“进行曲”,又是“咏叹调”。诸如“天降大任先历练,练志练识练肝胆”的劝勉;“世人爱牡丹,多为花之妍。孰知根系旺,深植沃土间”的识见;“我性刚直,目不揉沙,岂容殃民祸万家”的自况,都是既“合时”又“合事”的精思佳构。合者,“和”也。“和合”是中华文明的密码,也应该是一种创作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对“和合”的时代要求。文以载道,微言大义,在程锋诗词中已经成为一种自觉。政治入诗并不是套话连篇,工作入诗也不是事件罗列,那种“口号诗”和“口水诗”,历来为人们所不屑。这里面不仅有一个表达技巧问题,更有一个情怀心态问题。“匠心精思妙想,排阵万马千军。浓缩尘世百相,弘发人间正声”——这是程锋先生的创作体验,也是对这个“合”字的绝好注脚!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诗者,志之所之也”。诗,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这个“流”,不是“意识流”“朦胧流”,而是“心灵流”和“真情流”。程锋先生在诗词中流露出来的那种至性和率真,那种爱憎和热忱,才是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地方。无论是关注家国的,还是寄情山水的;无论是赠送师友的,还是感悟人生的;无论是谈论书法的,还是观感影视的,他都是意到笔随,情满自流。不油不滑,不晦不涩,不矜不持,不作不秀,一如他平时的待人接物和音容笑貌。写耕耘之乐:“浇地浇心田,松土松筋骨。”谈读书之趣:“阅研中外千秋史,激扬古今百般形。”他赞赏演员:“天生我材只为艺,笃演笃教不争名。”他讴歌抗联:“铁骨撑起白山壮,热血洒得黑水红。”或豪放,或婉约,铜琶牧笛,铁汉柔情,但一以贯之的,是他对于“真”的执着,对于“善”的坚守,对于“美”的追求。这正如他与朋友谈诗论书时所说的:“艺无止境求至美,人书俱老无穷期。”
诗无达诂,诗也无止境。倘以格律谨严、词谱规范而求之,程锋先生的诗词, 也有一些似可指摘的地方。例如,在率性挥洒中疏忽格律,没有顾及“四声八病”;在直抒胸臆中“质胜于文”,或有“直白浅露”之嫌。王国维有言:“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不以辞害义,不以文饰非,这才是诗道和诗品所在。对张程锋先生这样戎马倥偬、不避矢石的公安老战士来说,横槊赋诗,击筑高歌,马蹄声声,鼙鼓阵阵,不就是最让人荡气回肠的“平平仄仄”吗?!
“天籁采真声,莫念宫商诀。何处入心弦,自有清音发。”——末了,我以这几句小诗与程锋先生共勉之!
2021年春节于郑州

张程锋书法

昂奋挺拔,豁达通透。我写我心,自然流畅。。

(注: 张程锋,河南济源人,1950年1月10日生,1971年1月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干部专修科。1969年12月25日参加工作,先后在国防1060工程济源民兵团、济源县公安局、济源县委宣传部、新乡地区公安处、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公安厅、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曾任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次任中央组织部赴省和中央国家部委干部工作检查组组长。是党的十六大代表,第七、八届河南省委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河南省人大代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者简介:晓阳,本名杨诚勇,河南电视台原副台长、高级编辑,新闻界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获得者。出版有评论集《时代足音》《喉舌与镜鉴》,杂文集《盛世微言》《世风新语》,诗词集《古调今弹》《流韵和鸣》等。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由济源示范区文联主管,济源示范区作协主办。每周两期不定时刊发,特殊情况会连发。暂无稿酬。

投稿邮箱:jyzx999@126.com(稿件须原创首发)

主   编:赵公文

副主编:姚永刚 刘旭升 刘帆 王展

本期执行主编:赵公文

本期责编:简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