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且涟猗 || 亲情·乡情·师友情 ——读冯伟的散文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观 风

亲情·乡情·师友情

——读冯伟的散文

孔昭琪

【按】  2008年4月30日《泰山学院报》副刊头条位置刊发了我的恩师——泰山学院中文系教授孔昭琪先生为我写的评论文章。孔老师年逾古稀,不辞辛苦,为20年前的学子撰文,一如既往地以厚爱表达着他对我的鼓励。备受鼓舞之余,我亦甚感惶恐,唯有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方不愧对先生对我的培育之恩。

新年刚过,我的学生冯伟在山东农业大学上学的儿子给我捎来了他自编自印的长达11万多字的16开本诗文集《行者歌吟》,笔名“风流”取“世事如风,岁月如流”之意兼谐父母之姓冯刘。文集从写作、编辑、校订,到纸质、印刷、装订,都与正规出版物无异,更兼其文笔流畅、情感真挚,且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之令我爱不释手,禁不住要来评论几句。

这本《行者歌吟》包括作者自大学时代即开始写作而于8年前结集的诗文选《流水潺潺》和此后的续集《添足篇》以及未曾结集的一大批诗文,其中有些通讯和散文曾在《泰安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文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记录了作者自童年到大学以至走向社会的漫长岁月中的亲情,乡情及师友之情,这一切除一批独立篇章之外,作者还在卷首长约两万字的代序《诗意地行走——我怎么写起文章来》中作了概括而又具体的叙述。而我对其中饱含着深深的亲情和浸润着浓浓的乡情的那些散文则情有独钟。

在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饱含亲情的篇目。其中有对勤劳、善良而因操劳过度过早离世的慈母的怀念与哀悼(《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作为众多兄弟中的老小,冯伟自幼承受着更多的母爱与父兄之爱,《赶集》、《推磨》、《第一件背心》诸篇记叙了那些温馨而美好的亲情。而《种麻人家》、《编席》等篇所展示的劳动场面和民风民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家乡和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民的热爱,读来亲切、隽永,令人感到一股清新、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烈日当头、汗流浃背的壮阔的“杀麻”场面,那“每人能吃一筷子高的一摞白面饼,能一气喝下一瓦罐凉好的绿豆水”的杀麻汉子;那风灯照夜的“扒麻”场景,那些“精力旺盛”“边帮着扒麻,边练习嘴头子功夫”的小伙儿;那“漫漫长夜里,柔柔的篾条在父亲的手中摆起来,飘过去,不停地跳动着,哗哗地歌吟着”的编席情景……这一切宛如一幅幅生动、鲜明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又似一个个有声有色的电影镜头,令人仿佛置身那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汶河岸边的农村,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自云他“崇尚《荷花淀》的风格”,“努力勾画一副恬静的田园风情,吹奏一支安详的乡村牧歌”(《诗意地行走》),从这些自然、流畅、朴实、亲切的乡土篇中,我们的确感到了几许孙犁《荷花淀》的风韵。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名产肥桃故乡的儿子,冯伟当然不会忘记歌吟与宣传肥桃,诸如《桃乡三月天》、《肥桃》、《肥城桃韵》等,描绘了桃花盛开、游人如织的桃花节的盛况,展示了桃乡人民“大作肥桃文章”,引来游客、外商的创业精神。

冯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缘于他蜂儿采蜜般的多方学习和锲而不舍的勤奋练笔。中学时代的他就节衣缩食购买文学书刊;多年来一直订阅着《十月》、《当代》、《收获》、《人民文学》等10几种价值六七百元的文学杂志;虚心向国内外、省内外以及身边的知名和不知名的作家作品学习;大专毕业之后再上山东大学中文系函授,继续充实提高;谦恭地向各级“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学习等等。如果说那些散文、短诗等未必与这些学习有关的话,那么像《书法家的队伍》、《历史的土堆》以及那些书评、影评等含有相当文化底蕴的论文,如果没有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冯伟在校时,我讲授现代汉语,因不便越俎代庖,故对学生的写作情况并不了解,我与冯伟的交往则缘于他现代汉语学得好,而我尤其欣赏他那书法劲秀的作业,于是便请他帮忙抄了几篇稿子。遥想当年“爬格子”是何等地痛苦!然而你苦,学生就不苦吗?何况他们有那么多功课要学!回想起来,当年给我抄稿子的,何止冯伟一人?而其中抄得最多的是78级也是冯伟的老乡十几年前即英年早逝的优秀学生赵振伯!每每忆起这些,我便禁不住百感交集,泪眼模糊!而今,慢说找不到抄稿人,即使找得到,我则早已拿不出草稿,因为每有文思,便上电脑,已经彻底解放了。抚今追昔,敲电脑之与爬格子不啻天上人间。

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不平则鸣,直抒胸臆。当此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商品大潮,离开教学岗位已从政多年的冯伟难得甘于寂寞,始终守护着自己那片业余的宁静而纯洁的乐土。是的,写作是一所精神家园,是一片自由乐土。徜徉其间,既有别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又不同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而较之官场周旋,酒桌应酬则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我与冯伟的文字交往主要始于他毕业之后。正所谓文如其人,每读他的诗文,他那温文尔雅的年青的面貌和那略带羞涩的微笑,便浮现在我的面前;他那尊师长、重友情的古道热肠更令我感动。故愿以此文与之共勉。

2008年2月29日于岱下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且涟猗 || 桃园寻花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且涟猗 || 春游宝金山

清且涟猗 || 北阁情思

清且涟猗 || 探访微山湖

清且涟猗 || 江南行

清且涟猗 || 风中翻卷的树叶成了花

清且涟猗 || 夜行太行

清且涟猗 || 英谈谈英

清且涟猗 || 邢台名片

清且涟猗 ||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种麻人家

清且涟猗 || 编席

清且涟猗 || 赶集

清且涟猗 || 推磨

清且涟猗 || 第一件背心

清且涟猗 || 瓜田月夜

清且涟猗 || 独轮车

清且涟猗 || 泰山脚下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未了湖”畔未了情

清且涟猗 || 穿越冬夜的浓雾

清且涟猗 || 黑夜中的彩霞

清且涟猗 || 在镇政府过年夜

清且涟猗 || 清明

清且涟猗 || 历史的土堆

清且涟猗 || 书法家的队伍

清且涟猗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清且涟猗 || 山那边

清且涟猗 || 鸟鸣窗外

清且涟猗 || 乡音已改

清且涟猗 || 屋檐下

清且涟猗 || 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母亲远行三十年

遥远的感动

我想母亲四十年

清且涟猗 || 献给妻子的歌

清且涟猗 || 美人蕉——寄语白露王玲夫妇

清且涟猗 || 小院儿

清且涟猗 || 另一处精神家园

清且涟猗 || 逢年过节通个话

清且涟猗 || 月圆白楼

清且涟猗 || 有这样一对夫妻

清且涟猗 || 桃源书痴 ——记青年书法家白露

清且涟猗 || 洁白的纱巾

清且涟猗 || 乡间有个尤大夫

清且涟猗 || 最后一叶的绿色  ——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清且涟猗 || 一只不同寻常的茶缸  ——万全的散文《搪瓷茶缸》读后

清且涟猗 || 诗情画意说雁荡  ——周瘦鹃的散文《听雨听风入雁山》读后

清且涟猗 || 震撼人心的一朵奇葩 ——张琦的散文《心中有了您》读后

清且涟猗 || 心灵的回乡之旅  ——读汪汶洋的散文《我磕头的经历》

清且涟猗 || 生命的延续  ——梁圣军散文《父亲是天》的文化视角

清且涟猗 || 领袖泪,凡人情  ——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的毛泽东

清且涟猗 || 看陈道明演康熙

清且涟猗 || 看看百年前的教育  ——观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

清且涟猗 || 谁来演主席  ——浅议影视特型演员形象

清且涟猗 || 不能不跟你的笛音走

清且涟猗 || 任人唯贤,但不求全

清且涟猗 || 上梁要正

清且涟猗 || 你直呼老师的名字吗

清且涟猗 || 让阳光进来

清且涟猗 || 震后“余波”何时了

清且涟猗 || 有感于“农民进城”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1)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2)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3)

清且涟猗 || 诗意地行走(4)

甲午书简:

甲午书简 || 作者简介和目录

甲午书简 || 序 言(一)

甲午书简 || 序 言(二)

甲午书简 || 立春书简——过年 · 百味

甲午书简 || 雨水书简——锦书 · 诗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