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陆房的过化庙与佛道庙观
肥城陆房的过化庙与佛道庙观
小地方,往往蕴藏着大文化,发掘考古也往往有意外发现。
肥城安临站陆房,古名六房。六,用于地名发音lù。民国后改为陆房。村庄较大,故分东西两庄。陆房四围皆山,一直是地方的行政、经济、文化。信仰中心。《肥城县志·方域志》载榆城乡有六房社。陆房战斗闻名红色战史。1939年5月11日八路军115师一部在陆房与日军激战,粉碎日军5000余人的合围,歼敌千余人后胜利突围,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陆房古有文教和信仰的公共建筑过化庙,佛道的东陆房弥勒寺、西陆房炳灵王祠、太素观、真君庙等,影响很大。
光绪《肥城县志·古迹》载:过化庙,在县城南五十里六房庄,正殿三间,中塑孔子像,旁列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相传孔子经过处,由陆房的孔氏奉祀生奉祀。殿前两株古柏黛色参天,是数百年旧物。过化庙被立迟于凤凰山的大成书院,过化庙所在称文庙街。有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万鹏程重修碑。清初知县史廷桂有《过化庙咏柏》诗:“双柏参天立,风霜不记年。古香墰石老,积翠笔峰连。散月寒庑庙,停云湿豆笾。空山车辙在,默坐悟薪传。”诗令人浮想联翩。
明稿本《皇明寺观志》,是将《明一统志》中寺观一门全部录出,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肥城县是“隆庆壬申(六年,1572)邑人李邦珍修志”。内有:“弥勒寺,在城南五十里六房社,唐大顺元年(890)民牟钓建。”和陶山幽栖寺等一样,唐朝时寺庙多不立碑而建经幢,宋朝只有柱石题记。光绪《肥城县志·古迹·金石》载:大顺元年(890)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城南五十里东六房庄弥勒寺,经幢二,各八棱,僧令琮书,牟钓建。又有经碣一,字多残缺。无年月,疑亦唐制。大德十年(1306)重修弥勒寺碑,高进之撰并书。有明天顺二年(1458)张胜撰书碑和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十七年(1609)等碑。
又记载西六房庄炳灵王祠,志和二年(1055)造炳灵公行宫记石刻;嘉佑二年(1057)炳灵公庙施主姓名记;葛世荣撰书大德四年(1300)重修炳灵王祠碑。还记载东六房庄大德八年(1304)《孟季渊墓表》,王载撰,葛世荣书;延祐五年(1318)王庸斋墓表,葛维政书。皆有碑名无碑文。炳灵公或炳灵王是泰山信仰的产物。《肥城县志》称“或称庙,或称祠,或称行宫,皆祀东岳仁圣帝者也。境内大小各村,所在多有。”东岳庙、天齐庙、炳灵王庙、泰山行宫,后世香火被泰山圣母庙、碧霞宫、元君庙(俗称娘娘庙)所掩。
《肥城县志·古迹》还载:太素观,在城南五十里西六房庄,有至元二十一年(1284)杜成宽撰碑,款称:门人崇道广演大师休庵道人前进士杜成宽。知观孙德定立石。至元三年(1266)方从龙撰,柳廷辅书三清观碑,云在西六房庄,又云在城南四十五里辛家庄。当以后者为是。
这些碑刻都已毁坏或迷失,所幸碑拓有部分保存,可以一见原貌。北大图书馆藏肥城碑拓,有东六房村弥勒寺有唐大顺元年(890)闰九月陇西□□造陀罗尼经幢,以及唐朝东明寺造金刚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怀疑这些碑拓所出原地有混淆。还有北宋至和二年(1055)十一月题记,嘉祐二年(1057)二月二十六日林忠信题记,当在西六房庄炳灵王祠,还有元至治元年(1321)正月真君庙石柱题字。另有大德八年(1304)三月六日知县王载撰,葛世荣书并篆额《隐士季渊孟公墓表》,延祐五年(1318)三月十五日葛惟政撰《庸斋先生墓表》,更是有很高史料价值。
本地有各种寺观,人们还要去长清灵岩寺奉献。灵岩寺有碑文记载:“大明国山东济南府有肥城县陆房社……奉佛修因进香建门”,会首金尹春,生员胡自洎等。“天启二年(1622)正月初十日刻石。”
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