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的一本书《0次与10000次》,如何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英格九十多岁了,她觉得谈感受是很傻的,她对自己和他人都很苛刻,从不允许自己软弱。她总是干净利落,头发一丝不乱,把家里打扫的也是一尘不染,处处节俭。家里有很多钱,但还是会在特价的时候买喜欢的咖啡,平时都不买。
她要求孩子们按时上桌吃饭,一定要穿戴整整齐齐的。孩子们从未体验过温柔和亲近,很少被亲吻、很少被拥抱、很少被表扬、很少被问及他们好不好。但是英格对这些都是一无所知,她的榜样来自于她的母亲,母亲身体非常痛疼,依然在柜台工作长达20年,而且总是对自己的父亲说:“安东,你还有别的需求吗?”在她母亲的眼中看来,需求、感情和痛苦是弱者的体现。
一个很少得到认可和赞赏的童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它可能会使一个人无法成长出一个快乐的、自我决定的、自信的人格。
为什么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很快乐,而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非常痛苦。我们的身体在成长,但是我们的内在心理是否也在成长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小孩,不同的内在小孩会带来不同的心理状态。
内在小孩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受伤的内在小孩,具体表现为羞耻、寂寞、害怕、悲伤和无助;第二种是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具体表现是愤怒、生气、冲动和倔强;第三种是幸福的内在小孩,具体表现是幸福、好奇、无忧无虑和有安全感。
第一种内在小孩和第二种内在小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第三种内在小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较少,所以第三种内在小孩是我们所追求的方向。
孩子的内心是需要被重视的,是需要被爱的,要让自己觉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并不孤单。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长大后就会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是孤独的,自己是软弱无助的,自己是没有人爱的。于是自己的内心长期是受伤的,于是就会出现生气、愤怒、报复、倔强、冲动、缺乏自律、焦虑、抑郁等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成为一个内在审判者。比如说当遭遇一次失败后,就会失声痛哭,无法接受,不承认自己会失败;会要求自己不断去照顾别人,甚至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忽略了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还会容易评价别人,觉得别人总是笨手笨脚的,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人有身体虐待倾向、有情感虐待倾向、有校园欺凌的倾向、有容易忽视他人的倾向。这些行为的出现,不仅会让周边的人受到伤害,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痛苦,想要去解脱,但是不知道怎么办?
每一个人都是从小孩成长为一个大人,那么在成为大人之后,就变成了成人自我。健康的成人自我模式是如何的呢?
能够完成任务并且自律,可以实践自我批评并且不会厌恶自我,知道享受和不能一直自律的重要性,可将其控制在社会接纳的范围内。能够用社会接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不会被掌控吓退,可以保持灵活性,并且能够考虑到别人的利益点;认清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但是对自己表现出自豪感;能够照顾别人,但也不会忽视自己的需求和界限。
健康的成人自我离不开幸福的内在小孩滋养。当内在小孩受伤了,那么健康幸福的生活就会离我们远去,那么如何来帮助受伤的内在小孩呢?如何抚慰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呢?如何强化幸福的内在小孩呢?如何摆脱内在的审判者呢?如何检验自己的目前行为是有害还是无害的呢?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是来自德国的殿堂级心理学家/图式疗法开创者之一的吉塔.雅各布的重磅新作《0次与10000次》,在这本书中,对于以上所列举出来的问题都有详细的答案进行解答。看完后,我自己就觉得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在小孩,运用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建议来进行实践。从而让自己有幸福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