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的写作秘笈:《写你想读的文章》
[日]田中泰延:《写你想读的文章:改变人生的简洁写作法》,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9月。
一
《写你想读的文字》,不到两百页的篇幅,字大行疏,阅读感比较好。作者一再说,其实书中有用的可能也就两页,其他的没有什么用,扔到旧书市场可能也值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当废品卖掉。以下,是我写的七千字的读书笔记。
人人都有卖掉自己文字收获理想的梦想。但是谁会掏钱呢?“绝大部分人写的东西,一文不值,更别说要人掏钱了。”所以,我准备写一篇读书笔记之后把书卖掉,自己的文字不值钱,书还能不值钱么?其实书也不值钱。一本刚出来不久的看过的书,能卖几个子儿?多抓鱼扫了下条形码,9月上市的新书《写你想读的文章》,只能卖五块钱,还需要等审核,如果成功的话,也就能买一包比较次的烟,原价可是将近五十块呢(49.8元,776日元)。鸡汤类、商务类的书籍倒手真是便宜。不过,这已经超出了作者的预期,“假如把它放到亚马逊网站的二手书商城去卖,可能售价不足1日元。”(第41/78页)重复了两遍。可见作者对此是认真的。
一日元,也就是五六分钱,掉地上都不会有人捡的,更别说买个冰棍儿了。既然几乎就一文不值了,还不如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撕下来,然后当废品处理为上佳之选,论斤卖废纸虽然也不值钱,但至少废纸还能回收利用,能为下一部书做贡献。可惜的是,我发现附近没有比较合适的废品回收站,只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涂上各种颜色的垃圾桶看上去没有一个是比较适合扔书的。反正放在家里未必会再读一遍,花了二十多块钱,又花了个把小时翻完了,把它给其他人,让下一个人花上十几二十块去翻一遍,或许也是一个好主意。最后,决定找个人付快递费,我把书寄过去。或许下一位读这个书的人,以后成了大作家,在其作品中把这个梗写进去也不一定。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简单的写作方法,但“从来没有简洁的写作方法”,一切谈写作方法的秘笈都是鸡汤。田中泰延说,“我从来不看那种教人一百个原则就能让人如何如何的书。”一个原则想要写出什么好东西来,是没有可能的,几百个原则还差不多。可是,数百原则用来背诵的话,谁还记得原则?从来没见过谁过上好日子是靠什么原则实现了的,只有大富豪、大人物才会总结他们的人生,弄出个原则,然后很多人去买,去讨论,去给财富者的财富帝国添砖加瓦。所以,作者建议大家别看那些东西,除了浪费精力和金钱之外,没有什么价值。这类书都是鸡汤,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架不住肉少汤好,吃肉太费劲,喝汤最快乐。
有需要就有市场。市面上这种书很多,而且作者本人也弄了这样一册书出来,就算是出道了。人生就是这么奇怪。所谓的出道,意味着一位作家的第一本畅销书;但凡有一本畅销书,就差不多算是出道了,也就算是进入作家的圈子了。据本书中译本封面宣传词:“上市两个半月销售破15万册,荣登日本亚马逊图书排行榜第1名。”两个半月销售了十几万册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大部分新书出来能卖上千册就已经是很不错了,上万册大概已经是畅销了,十来万就是火了,要是百万册的刷,那就是超级畅销书了。
但出道也不意味着什么,常年霸占着各种榜单的,也就那么几个人的几种书,大部分人的大部分作品可能连挤进前五百强的希望都极其渺茫,更别说要靠它来挣钱了。
网络对读者来说非常重要,网络书店也不例外。怎么强调网络在书籍传播中的正能量作用似乎都不过分。如今网络卖书和买书越来越为人们的首选,亚马逊中国却没有纸质书卖了,很可惜。或许这册书真的还可以,就在我从当当半价买了之后的第三天,当当居然没货了,京东倒是货源充足。
在出书之前,田中是一个网络写手,号称是网络自由职业者。发表越来越多,想要从诸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非常困难。但自己去写点东西,总是没什么坏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自由发表的平台,从以前的博客空间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作家似乎人皆可能。至于能不能有人看,会不会出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网络文字不会变成出版物,只有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最终能够以传统的印刷方式呈现出来。
事实上,田中的这部书也不是他网络文字的结集,而是他应出版社编辑之约制造的一部新书。大部分内容自然是出自他之前在网络上发表过的东西(第169页),但已经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了重新的包装,也就成了一部看起来比较有新意的书了。为什么编辑会找到他呢?因为编辑看过他在网络上发表的长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如果让他来写一本关于如何写作的书,说不准能为很多人提供一些比较不错的建议呢。
之所以编辑会找到他,并不是因为他之前写书出名了。这部书其实是作者的第一部书,所以我们看到他在做一种尝试,即试着不用网络长文章的办法来写一册关于写作经验的书。他说,如果不是有人约他写书,他是不会写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无名之辈,自己写出来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虽然干的傻事不少,但至少还是要有个傻子的底线吧。
二
田中泰延,属鸡,生于1969年,今年五十一岁。日本人还在使用古老的年号纪年法,这是他们从中国学过去的,我们已经在一百多年前就不用了,我们要与世界接轨。日本也和世界接轨过,但是还有不少东西保留着,年号是其中之一。田中是昭和四十四年生人,所以他是昭和大叔。要用我们的说法,他就是个六零后罢了。但他自称落伍青年,因为有比他小三五岁的,同样是昭和大叔,也自称青年,他这样称呼自己也就没什么不行了。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他自己有什么样的认同。同样的,写作其实也就是如此。满大街的昭和大叔,在令和时代继续他们的人生。六零后,如今也正是当年呢。
昭和四十年代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这一代人在中国,称之为知青时代。那个世代,东西南北,东洋西洋,都在搞同样的活动。西洋和东洋,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的机械复制时代了,大概率是上街;大陆则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广阔的农村,大多数知识青年就只能下乡了。
上街,意味着对资本主义的反抗;下乡,意味着理想主义的探索。两者性质截然不同,所造就的历史也很不一样。
当然,理想不敌资本,昭和人也往往要比知青人更有世界的眼光。但这两种人都深受同一位伟人即马克思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下来,将要为改变生活和世界提供精神的力量。所以,我们看到昭和大叔田中虽然是身处在那个时代的尾巴,他也同样的感受了前一个时代的风气,比如他会推荐读马克思《资本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要不是因为这人是个搞广告文案的人,我们都可以认为这人应该读了不少社会学的课程。
田中出书之前,做了二十几年打工人。总体来说,大部分人都是打工人,不管他是为资本家打工,还是为其他人打工。打工人其他的没有,就有一种好的心态,要保持年轻的干劲儿,努力搞事情。作者干了二十好几年的文字工作,打的是广告业的工,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广告打工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广告,大概就没有资本主义了。但广告具有各方面的限制,资本家出钱,要的就是效果,一条广告语写得再好,不如一张当红明星的脸;再好的广告创意也敌不过老板的品味。要是遇到了“大家的生啤”(第68页)类上司,那就更需要多做点无用功了。一言以蔽之,打工人的苦乐只有打工人自己知道。
读了五六千本书之后,田中觉得在各种打工人的种类中,还是需要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来打。这有点类似三和大神,虽然打工人劳动的排名应该在百位数之后,为了生存,必须找个地方打工,来个日结,然后享受下挂逼面和大份矿泉水。三和大神的生活是非典型的,不具有代表意义,因为其中有些人完全放飞了自我,不管是迫不得已、走投无路,还是其他。
而田中延泰不同,他是自愿做落伍青年的。他是在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辞职不干了,据说是裸辞。我没有人去考证。他所在的公司应该是日本一家相当不错的大公司,待遇也相当不错,他为什么要辞职?难道是赚钱不痛快了么?大概只是在有了生活保障之后才能敢于做一个中年(或者自称青年)落后分子。他挤地铁,他不在都市核心区住着。但他慢慢从写作中发现了乐趣,因为读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意思了的话,可以再写一点新的东西出来,一点点的写着,如是循环,生活也就更加充实而幸福了。
所谓的写作方法,一句话说就是:写作的人大部分没法获得世界的认可,特别是在金钱和地位方面。他说他四十好几出来混写作圈,发现跟商场也差不多,大部分都没有办法成功,大多数只是打工人而已。但是,他有在匹茨堡住着的父母,他的父亲据说结过至少六次婚,所以田中本人大概是不用担心什么养家糊口的问题;他还有一帮大学创业成功的日本富豪朋友,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十分现实的收益,觉得自己需要写点东西。
那就动笔写吧,虽然它原本排在所有想做的事情的1863位,但是只要有人约他写,他觉得有可写的,那就去做了。
写着写着,也就写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在这个由他的文字所打造的世界中,他获得了认可。
三
田中在早稻田大学学的是文学,或许是商务类的文学,简单说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大学期间,他曾考小车驾照,三次没过,结果弄了个卡车驾照。毕业之后就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干了二十四年才辞职。辞职后,参加同学聚会,就他一个人需要挤地铁,回家还要记住末班车的时间点,不然就回不了家了。他辞职,不是真正失业了。相反,他说他本人写了不少东西,大部分发在网上。在很多人只写140字或者15字的时候,他写得越来越长,弄个七八千字就算起步字数了。
他很自豪的是,他应约为一个日本滋贺县的武将石田三成(1560-1600)写一段宣传文字,本来人家可能也就要他弄个三五百字就差不多了。可是,他居然天天跑到日本国会图书馆看书查资料,翻了十几本书之后,写了一个万把字的稿子。好玩的是,滋贺县把这个稿子挂在他们的网站上了,也就是说对方认可了田中的长文;接下来,这篇文章还成了2018年度东京文案俱乐部审查会上得了高票,并且全文刊登在该俱乐部的年鉴上了。田中说,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东京文案了。
说到长文章,我又想起来斯蒂芬·金说过的话:资本主义社会中,挖更深的洞,造更高的楼和写更长的文章,是一个标配。对于很多人来说,抖包袱和说段子就行,对作家来说,或许就是不断地写着,酣畅淋漓地书写,才是王道。当然,作家有很多类型,商务型的书就没有必要写那么长,因为赚钱的书只需要小薄册子就可以了。
写长文章,或许仅仅是一个爱好。作者弄出来的那些东西不见得能赚到什么钱,因为根本就没有人给他钱,有的文章有百万点击,他一分钱没有收到。作者说,想要靠写作发家致富基本上没有可能,关键不是写了什么,而是什么人写了,有名望的人写的东西,才有可能增加财富,其他人写的,绝大部分一文不值,除了搭上自己的精力之外,什么都挣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唯一目的,只可能是让自己偷偷一乐,也就唯有此一条路罢了。
这一点和杜甫当年也差不多的,他读了那么多书,背了那么多经典,根本没有赚到别人告诉他的那些美好愿景,所以“儒冠多误身”。但是,真的想要写,那就写吧。至少要让自己觉得还比较痛快。不管别人怎么想,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如果自己去看就行,即便是看了就后悔也没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上的作家,大部分人都会为他们的作品后悔,即便如此,大部分作家不会后悔自己要做一个作家。因为,这大概是他们唯一想做的事情了。
四
作者叫田中泰延,今年五十一岁。所有日本的“田中某某”中,田中角荣(1918-1993)首相最为我们熟悉。1972年,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毛主席接见他,还给他送了一套影印版《楚辞集注》。这部书原版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库房,是宋代端平年间(1234-1236)刻本,七百多年下来,仅此一套留存。古代的书是艺术品,流传到今天的每一部宋代人制造的书籍,不管它是作者应约写的,还是作者赔钱写的,还是某个牟利的书商做出来的,到八百年还没有消失的话,它一定是充满了神奇的故事。这叫做“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
以前的书,要有人去世代守护,只有束之高阁,才能有保存下来的可能。简单的说,那就是不要看它,把它藏好,几百年下来就成了价值连城的东西了。可是,大部分人并不会这么干,书买来不读的话,那还要它做什么呢?但是总会有人那么干的,所以一部印刷了成百上千的书,总会有一两套流传下来,成了传奇。建国后,端平本《楚辞集注》被藏书家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放在书库里面保存着。
善本库房不能随便进,人民却需要,于是就有了影印。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国图藏本影印出版;1963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毛主席当年书房中的《楚辞集注》就是这样的影印本。田中得到这部影印本之后,日本的出版商又再印了一次。于是,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几百年间没什么看过的价值连城的宋版书了。
书要读,才有意义;书要送出,才有价值。为什么毛主席送田中首相一部《楚辞集注》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这部书中有了“迷惑”这个词,还出现了好几次,比如什么“魂迷惑而不知路”“中瞀乱兮迷惑”“中路而迷惑兮,自厌按而学诵”等。田中首相说的话中,有迷惑,有麻烦,毛主席通过送这部书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自然是一种历史的解读了。
迷惑仅仅是个揣测。或许“端平”才是毛主席最看重的。我们知道毛主席是熟悉历史的。理宗端平元年,南宋启动了“端平入洛”计划,攻入洛阳,要收复失地,但很快就全线溃败,几万兵马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收回来,失去的更多。
发动战争的结局,对南宋来说是端不平,所以三年就改了年号,叫作“嘉熙”。对于日本来说,也端不平,差点就被分而治之了。端平的这一段历史故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也是毛主席特别看重的史学家,在他的超级畅销书《中国通史简编》中是这样说的:
“赵昀端平元年,孟珙会蒙古灭金,蒙古划陈(河南淮阳县)、蔡两州东南地区给南宋。赵昀等自认获得莫大的胜利,骄矜不可一世,乘蒙古兵退归河北,令赵奚、全子才等率兵六万进夺三京(开封、洛阳、归德),速不台还军来救,宋军不战溃逃,死伤无数。窝阔台怒,决计伐宋,遣使责赵昀破坏盟约,赵昀遣使谢罪。蒙古、南宋四十六年的长期战争,从此开始。”
端平年间的战争,不论刚开始有着什么样的“伟大”口号,最后的解决都是凄惨的,这自然不仅仅是中国的历史教训。
从端平年间开始,南宋与蒙古的战争从爆发到终结,持续了很长时间。端平二年,窝阔台让他的皇子和将军们进攻南宋,秦、巩、郢、蜀等地先后失守,南宋几乎就没有什么招架之力,一直打到窝阔台死掉,才结束了这一期的战争。这还没完,接下来还要打很久,打到南宋小朝廷宣告破产才开启历史新纪元。
端平本《楚辞集注》就是这一场混乱战争的历史见证。七八百年之后,历史早就已经故事化了,如果没有人去写那些东西的话,可能人民早就不记得是怎么回事了。历史诚然是人写出来的,写出来的历史,是不是为了所谓的见证历史,就不好说了。就像端平本《楚辞集注》在出版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记录正在发生的现实,也不会告诉我们他们那个时代有什么样的大事件正在发生着,但是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却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某些教训。
端平的历史教训自然是深刻的,送出端平本的《楚辞集注》也是大有深意的。
五
蒙古和南宋的战争焦灼着,写书的人的焦虑在传递着,南宋的出版事业也就在这中间发展着。朝廷虽然打仗未必行,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些事情做了,恰恰满足了后世的想象,也足以成为一代代人的梦幻时代。所以,对某些人,特别是搞学问的学者而言,理宗时代还是美好的,他是后世理学家们最津津乐道黄金时代,皇帝都尊崇理学,搞学问的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会。比如,《楚辞集注》的作者朱子,孔夫子之后最伟大的学者,终于在端平三年之后没多久(1241)就成了圣人孔夫子的小伙伴,进入孔庙从祀了。然而,毛主席和他的历史学家们所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书写了新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自然成为人民的历史。
人民的历史,就是很多落伍青年鼓足了干劲儿捣鼓出来的东西,就是打工人的历史而已。打工的楚人屈原和他的伙伴们的文学著作《楚辞》,影响了很多人。屈原并没有通过写作赚来他的理想世界,他留下的文字却鼓动了很多人。班固说,“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故世传《楚辞》。”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楚辞》成为汉代风行的文学经典。《诗经》之后最有名的就是《楚辞》,中国古典文学也往往用“诗骚”两个字来替代。古典都有人注解,《楚辞》注解者,最有名的三个人,一个叫王逸,是汉代人,他的书叫做《楚辞章句》;一个宋代的是洪兴祖和朱子,后者的书名叫《楚辞集注》。朱子不仅仅是个官僚学者,他其实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出版的作品存世的有两千万字的样子。虽然朱子在世的时候混得一般般,没有怎么贵显过,但他通过写作的方式实现了绝大多数人,包括田中延泰所梦想的人生:通过写作完成人生。
总之一句话,书写是一种生活的选择。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儿。如果能忍住腰疼,扛住睡意,写了一篇万把字的文章,写的就是自己看的一个事儿,一本书,或者其他一个什么东西,用妙趣横生的文字,如椽之笔,写得天花乱坠,自己都快感动了,会有人看吗?不会。原因是,你不是周杰伦,也不是邓紫棋,书中用的是日本音乐人宇多田光(1983-),她在国内的名气不大,至少我不知道。娱乐明星才会有大流量,一般人写的东西也就可以掰手指数清楚的流量而已。既然如此,我们还要写作作甚呢?
写作是自己人生旅途的见证。不管当时人怎么看待他,或者后世人又怎么解读他,写出来东西,“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写作,我无意中走入了一扇大门,读者朋友们把我带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新世界。”(第156页)当然,如果就是随便写写的话,那可能就是漫无目标的徜徉在小路上,看着人山人海,找不到花花草草。只有不顾艰辛,才能看到不一样的新奇之处。因为写作就是登山,“登山正是从道路的尽头开始的。”(第157页)
写到这里,约的快递也该到了,把书寄出去完事儿。祝收到书的人阅读愉快!成了大家之后别忘了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