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虚劳——精冷不育、盗汗、脱气

虚劳四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时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1 男子脉虚,空虚而不实之义;脉沉弦者,此为极虚之脉(劳二)。沉者,水寒而亡阳,弦者,血亡而木枯,沉弦者,阴阳俱致虚竭也。无寒热者,是无外感表证之义。虚劳之病是为内伤里虚,必先排除外感寒热之杂证。短气者,气不归根,肺气不降也,里急者,肝气不升而急迫也,此是心情莫名的着急之义,肝气不升,则肺气不降,必气不归根。小便不利者,土湿木陷,疏泄不及,不能行水,也为《内经》中气不足,溲之为变之理;面色白者,亡血失精,血不华色也,也是肝木之陷,肝主五色,入肺为白。时时瞑者,胆木不降而失根,阳气升浮不降则眩晕也;衄者,此为亡血上溢,肺金之不敛也;少腹满者,肝气下陷,横逆少腹也;此皆劳伤中气,不能升降阴阳,故使之然也。(此小建中证)

2 本条提纲言男子脉虚,上两条提纲,开头也言男子者,纵欲竭精,房室之伤也。男子脉沉弦者,肾脉沉而肝脉弦,水寒木郁也,故为虚脉。虚劳使然,无外感之事,故此无寒热者,不为外感之义。里急者,木气不升而急迫也,越陷则越急,木贼克脾,则急而不缓。此里急可以理解为焦虑急燥或者精神烦燥等情志之病。少腹满者,肝气陷于少腹之位也。

附;里急者有两义,一为情绪之里急,情绪急燥。一为腹痛之里急,腹里急痛。

3 注意本条,脉见沉弦,此为极虚,也为虚劳,与虚劳提纲二,脉大为劳,极虚也为劳,此极虚者,即是沉弦之义。脉是不同,病却相同。本条沉弦为极虚,见喘悸之证者,已是脱气,虚劳九,脉象沉小迟者,名为脱气,脱气之证与脉也。五脏虚极,则成干血劳,大黄丸证。仲景体系,治辩理论,环环相扣。

虚劳五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痠削不能行。

1 劳之为病,虚劳总纲,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缓,阴寒精自出,腿酸疼不能行。

2 虚劳浮大,阳气内虚而外盛,表阳离根而外浮。阳浮外盛,泄于手足,汗出烦热也。手足烦即为十一条(523疸九也有),手足烦热之义,手足心热而汗出。

  春夏者,阳气浮升,时令之阳外泄,阳从地下升发于地上。而人之阳气也随时令之泄,从人体内升发而泄于体外,阳泄而内愈寒,虚寒愈盛,则病越剧。也就是春夏阳外泄,阴盛则病剧。

秋冬者,阳气沉降,时令之阳收藏,阳从地上敛藏于地下。而人之阳气也随时令之藏,从人体外沉降敛藏于体内,阳藏则里温,里温则寒减,则病自缓。虽劳里虚,但随时令之藏,阳藏则病缓。

3 阴寒精自出者,肾失藏也。肾主收藏,肝主疏泄,寒则失藏,而风木陷泄,则精自出;精出阳泄而内寒,则腿酸疼不能行。手足烦热,四肢酸疼不能行。

虚劳六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1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阴寒精自出。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不能生子。

  浮而弱涩,浮为虚阳不能内交,弱为营血之亡失,涩为血少,梗涩不利也。阴弱涩不平,阳不秘而浮,此其肝肾之阳亏,精气清冷,不能生子,不孕不育也。人之所以生子者,肾肝之阳旺也,若水寒木枯,生意不旺,不能生子也。

论;脉浮弱者,即阳浮阴弱也,阴阳俱虚也。阳浮不收,阴弱内衰,阴不能平则阳不能秘也涩者,血寒不流也。气血俱衰,必血寒不流也。若不是虚劳,若伤外寒,此阳浮阴弱,即变为脉沉细也,阴阳俱虚,少阴之脉也。

  重点,余解此为阳浮阴弱,阴不平阳不秘,而实际治疗,则以虚劳篇诸方为主。虚劳者中虚,若是滋阴补血,中虚不受,反伤败脾胃,越治越虚。治虚劳者,建中气也,虚劳篇诸方,皆是建中之义。

按;肾肝之温败,水寒木枯,精气清冷,不能生子。此男女通用,不孕不育,妇人杂病,有温经汤证。

虚劳七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脉虚弱细微者,里阴盛而表阳虚,寐时卫气不交,阴分外泄而不敛,故喜盗汗。

1 阴阳之要,阴平阳秘,虚则俱虚,营阴亡失于里,则卫阳亡失于外,夜则失敛而外泄,则喜盗汗。

  虚劳之脉弱细微者,亡精失血也,此为阴阳俱虚。虚弱细微是里阴之虚,而盗汗者,此为不秘之阳泄也。师言里阴之盛,是里气虚寒之义。里阴之盛格拒表阳不能内交,而泄于外也。寐时表阳交于里阴,里阴格拒而不能内藏,则卫阳外泄,而盗汗出。因卫行脉外,夜交于阴,不交则外泄,而为盗汗出也。卫阳不交而盗汗者,多伴有失眠,也是阳不内交。

2 阳明下篇,411页,凡盗汗之家,皆是阴盛脏寒,阳不内交。一个凡字,全部包括。

论;虚劳之脉大对比虚劳之脉,沉弦弱涩细迟,二者俱是虚劳,俱是阳虚,虚与极虚,只是从表阳与里阴,表现出的脉象不同也。

  亡精失血而脉芤,阳气不秘而外浮,故脉见大。水寒木枯,阴阳俱虚,则见沉弦细弦涩。表阳离根之大对比里阴沉弦细涩。

——脉大者,阳气内虚而外盛,此也非阳盛。此脉大者,外紧而内空。此不可以阳盛来理解,也不要阴虚来理解(弦),更不可以滋阴之法而论治也。阴阳之理,不是格式化的阳虚就阴盛,也不是阳盛就阴虚。阴阳之理,总以《内经》,阴平阳秘之理为准则。而论治之法,则以仲景为准则。

——沉弦弱迟涩细者,直接就是阴盛之脉,阴盛阳虚之象。区别阳浮之外大,俱是虚劳。只是脉象不同而已。治虚劳以仲景法理为主。黄师治病,多言疏木建中,温燥水土。黄师注解与治病中未有一例言阴虚者,即使是血虚血少,血枯木燥,也不言阴虚。就是怕后人学偏,助阴而伐阳。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3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虚劳八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

1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阳浮不归而外盛也,痹挟背行,足太阳之经,行身之背,经气不降而痹着也。肠鸣者,水寒木陷,木气不升,郁勃激宕,故雷鸣而气转也。马刀挟瘿者,瘰疬之疮,足少阳之经病也,少阳之经,循颈侧而入缺盆,随足阳明而下降,阳浮不降,少阳经病,则胆脉上壅,瘀结而生瘰疬。阳浮不归而外盛,阳明不降,则见脉大,太阳不降,则见痹挟背行,少阳不降,则见马刀挟瘿。此皆为劳得之。

2 脉大者,精血亡失而虚阳外浮也。阴阳之要,阴平阳秘也,精血亡失则阴不平,虚阳外浮则不秘。其人脉大,痹挟背行,马刀挟瘿,俱是阳逆不降之象也,故此脉大为劳。阳气不秘,则胃气不降,太阳上逆,则痹挟背行,胆经上逆,则生瘰疬,木陷肠鸣者,此为里阴不平也。外阳强,则痹挟背行,马刀挟瘿,里阴寒,则见肠鸣,精寒自出,腿疼不能行。春夏剧,秋冬减。从外阳强与里阴寒论,从春夏与秋冬论,从阳浮大与阴沉弦论,从里阴寒无子到阳外盛不降,非常系统。

论;瘰疬与瘿瘤,实为一病,俱为胆经之逆,脖子后部的,量少个大,称为瘰疬,胸胁肋部,量多个小,称为瘿瘤,(二者一理,民间多统称之瘿瘤)。瘿者,坚而不溃,相火升炎,则溃烂流脓,经脉穿漏,即是鼠瘘之病。

虚劳九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冷,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1 脉沉小迟,是名脱气。沉迟者,阴盛而脏寒,小者,肾气微也。沉小迟者,即是极虚之脉。脉法四十三,肝主筋,肾主骨,其脉俱沉也。肺心为阳,肝肾为阴,假令下利,阴病也,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阳气脱也,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在举头者,肾气也,肾气未绝,犹可治也。

2 脱气者,阴中之阳陷不升,阳中之阳逆不降也。阴阳互根,交于中气,中气不交,阴阳离根,是为脱也。阳逆则喘喝,阴陷则溏泄。

  《四圣心源》卷四,阴阳解;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清气之左升,权在已土,浊阴之右降,权在戊土。戊已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已土不升而清气下陷,戊土不降而浊阴上逆。本条脱气,太阴不升,肠滑便溏,则为阴脱,阳明不降,行则喘喝,则为阳脱。虚劳中虚,阳逆上脱,阴陷下脱,是为脱气也。

  中虚胃逆,肺气不降,其人疾行则喘喝而仰息,气不归根也。湿寒脾陷,肝气不升,则腹满溏泄,食不消化也,清阳下陷也。手足厥冷者,中气虚寒,阴阳不相顺接也,胃逆上脱,则气逆喘喝,脾陷下脱,则肠滑溏泄。

3 脱气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下脱则大肠失敛,滑泄不止,另就是肾失蛰藏,梦遗失精,中焦则胀满不食,食不消化,上脱则短气悸衄,胸胁痞结,疾行则喘喝。脱气者,脱离中气,是上下之气脱,不只是下脱,也不只是上脱。或正是因为阴阳上下脱气,故黄师下条注解,中气者升降阴阳之枢,交济阴阳水火之媒,姹女婴儿之配合,权在于此。其位居坎离之中,戊已之界,此即生身之祖气,胎元之元神,阴阳之门,天地之根。桂枝龙骨牡蛎汤,也是建中之义。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  (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