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培养出三位抑郁症孩子,缺爱的孩子再成功也是悲剧
文/老K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父母对育儿更加重视,他们不断寻找一种“万金油”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可是如果这世上真的有一种方法能培养成你所希望的样子,你是否愿意一试?
1924年,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大师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
他的理念就是将一张白纸的婴儿按照各种角色的教育方式培养,忽略孩子自己的自主性,后来这些理论被整理出来,就形成了著名的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
1928年,约翰·华生在他出版的《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中提出方法论:以行为主义理论指导,可以对孩子进行机械性训练,用各种方法避免孩子依赖自己,适当减少对孩子的感情关注,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而且还可以让父母更省心。
华生
拿自己孩子实验,结果纷纷患上抑郁症
而这个理论的创始人华生为了让大家看到效果,甚至拿自己的孩子实验。
但很可惜,三个孩子纷纷换上了抑郁症。
最严重的是其大儿子雷纳,因童年情感关注过少,成人后情绪极其不稳定,而且屡次尝试自杀。
后来因质疑父亲的理论,转而投向精神分析流派,可惜问题太严重最终30岁自杀身亡。
二女儿也在成人后抑郁,而且形成了酗酒成瘾,也屡次自杀未果,后来自己生下的孩子也患有严重抑郁。
华生最小的儿子可能因为自己前面糟糕孩子的教育,自己有所收敛,可是一样没能避免命运的捉弄。
小儿子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四处流浪,连自己的生计都需要靠华生照顾维持。
当人们纷纷质疑为何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何养出如此多精神障碍的孩子时,人们翻看大儿子雷纳的日记中找到答案:
“我发现我成长的过程是冰冷的、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我的父亲在教育中,剥夺了我和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础,或许他自己也没意识到。”
与家暴相比,情感忽视更加可怕
临床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曾提出一个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视(CEN),指的是一种由于父母没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所造成的创伤。
他认为,孩子在幼年时必须得到父母的情感回应,如果长期没有获得,这无异于一种精神虐待。
当今各种心理学实验已然证明,和家庭暴力相比,情感忽视的表现虽然隐秘,却伤得最深。
在华生提出自己理论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位心理学家对其产生质疑。
这个人就是著名恒河猴实验的主人公——哈洛。
当时哈洛为了质疑华生的理论,专门找来和人类基因相似的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
他的实验中亲来一位小猴子实验对象,然后自己人为的制造了两个假猴子妈妈。
一个假猴是用铁丝做的,胸前安装了一个奶瓶,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
另一个假猴是用绒布做的,摸起来比较舒适和柔软。
如果按照华生“有奶就是娘”的理论,那肯定就是哪个有奶,小猴子就会选择哪个成为自己的妈妈,并且依附在其旁边。
可实验结果大跌眼镜,几乎所有实验的小猴子都会选择依附在那个“绒布没有奶水的假猴子”。
有些极端的猴子,宁愿挨饿也不愿靠近“铁丝猴妈妈”。
当拿走绒布猴妈妈时,这些小猴子都表现出打滚、尖叫等精神病症状。
根据这个实验,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缺爱怎么办?心理治疗帮助你!
曾经有科学家说过,人强烈的情绪只有20 %- 30%是现实引发的,70 % -80%是来自“旧伤”。这些发生的事件,不过是你情绪的导火索而已。
2009年,《柳叶刀》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201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一个数据: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个精神障碍患者,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郁症的成因相当复杂,除了生理性的脑神经递质紊乱外,但临床发现童年的缺爱和创伤也是抑郁症的很重要成因之一。
很多人会说,那些创伤都是发生在过去,我又没有时光机,怎么能改变呢?
有研究者还是拿小猴子做实验,为了探究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实验者找来一些新生小猴子,然后还是制作出道具猴妈妈,这些道具猴会提供他们水和食物,但有些道具猴妈妈可以弹出东西伤害到小猴子。
就这样,每当小猴子想和道具猴妈妈亲密时就会被东西弹开,时间久了这些小猴子都不同程度患上了精神问题。
这和人类是一样的,灵长动物早年缺乏情感关爱的确会产生各种精神问题。
这听起来令人绝望。因为我们生来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成长环境,倘若童年决定一个人的人格,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吗?
还是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当把这些精神有问题的猴子放回族群中,一些有爱心理健康的猴子就会凑过来,一开始它们相处还是很困难,但健康的猴子会带动精神有问题的猴子。
时间久了,这些精神不健康的猴子慢慢也回归了正常。
研究者把这群小猴子叫做“猴子治疗师”。
当今神经科学也发现了,脑部的发育的过程中,不断重塑新的经验,能够使神经系统产生新的回路。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曾经让人感到不快,而若新的经验——比如做这件事情还蛮快乐的感受——重复出现,新的经验感受能够替代旧有经验,你便改变了杏仁核对感受记忆的储存,“旧伤”治愈。
所以如果你有精神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早年的创伤,你周边没有合适的“猴子治疗师”时,也可以寻找心理咨询的帮助,他们会把新的客体经验带给你,从而让你走出过去的阴霾。
我这里也想借用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话给各位父母一句忠告: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
“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回应,就是光。
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
希望很多家庭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外在需求,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内在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