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总“迟到”,妇科圣手傅青主有专方
小编导读
原文
妇人有经水后期而来多者,人以为血虚之病也,谁知非血虚乎?盖后期之多少,实有不同,不可执一而论。盖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故经来而诸经之血尽来附益,以经水行而门启不遑迅阖,诸经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但血既出矣,则成不足。治法宜于补中温散之,不得曰后期者俱不足也。
方用温经摄血汤。
大熟地(一两,九蒸),白芍(一两,酒炒),川芎(五钱,酒洗),白术(五钱,土炒),柴胡(五分),五味子(三分),续断(一钱),肉桂(五分,去粗,研)。
水煎服。三剂而经调矣。
此方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加肉桂以祛其寒,柴胡以解其郁,是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此调经之妙药也,而摄血之仙丹也。凡经来后期者,俱可用。倘元气不足,加人参一二钱亦可。
提要
血寒导致月经后期证治。
释义
1.观其脉证
经水后期而来多。
2.知犯何逆
血寒而有余,肾气闭藏不及。
3.治疗策略
于补中温散之,不得曰后期者俱不足。
4.间接治疗
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
5.随证治之
续断、五味子温敛止血。
6.治病求本
本病由血寒导致,故本方中用四物汤补血,加肉桂温经散寒。
7.治疗未病
(1)防传变:月经后期、量多,久则损伤气血,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是闭经。
(2)防药损:四物汤去当归,防止当归增加出血量。
(3)间接治疗:肾气的开阖与肝有关。本方在白芍平肝的基础上,加柴胡疏肝、白术健脾,为逍遥散结构,用来疏肝,以辅助肾气的开启。
8.依法合方
温经摄血汤=续断五味子—四物汤加肉桂—柴胡/白术/去当归)补中温散。
其剂量结构:熟地、白芍∶川芎、白术∶续断∶柴胡、肉桂∶五味子=1两∶5钱∶1钱∶5分∶3分=10∶5∶1∶0.5∶0.3。
临证指要
1.温经摄血汤养血,温经,散寒,典型应用为血寒实证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周期延后、量多,经色暗红、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亦可治疗血寒虚证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隐痛,喜按喜暖,或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其现代常用剂量及化裁如下。
熟地30g(九蒸),白芍30g(酒炒),川芎15g(酒洗),白术15g(土炒),柴胡1.5g,五味子0.9g,肉桂1.5g(去粗研),续断3g。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化裁
(1)本病主症为月经不依时而至,常自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深或浅。经量较多、不止者,加山茱萸、枸杞子、荆芥穗各10g,摄血归经;脉迟宫寒者,加艾叶、姜炭各6g,温经摄血。
夏桂成云:“方中川芎一味值得商榷。考川芎辛温,入肝、胆、心包三经,功能在于搜风止痛,理气活血。后人论述川芎味薄气雄,性最疏通,上升颠顶,旁达四肢,走而不守,虽为妇科理血之要药,若属血虚者,则不能滥用,用之不当,必致耗气伤阴。补血之四物汤中虽有川芎,但并不是用以补血,而是取其辛香走散的作用,使补而能通,不致有呆滞之弊。因此,本方温经摄血,川芎用之不宜,如果考虑到调经化瘀,既应摄血而固经,又要活血调经,免致留瘀伤中,使出血不已,应选入五灵脂、蒲黄、益母草之类。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当归、川芎,尤其是川芎对出血者不宜,以五灵脂、蒲黄或益母草代之为宜。月经期出血必须调经,温经摄血汤所提供的启迪是有意义的。”
(2)本病全身可伴有恶寒,小腹冷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肾虚、血虚甚者,酌加阿胶5~10g,黄精10g,枸杞子10g,大枣10g,山茱萸10g;寒邪较甚,加鹿角霜30g,熟附片5~10g,吴茱萸5~10g;气滞者,加香附10g,佛手10g;便溏纳差者,加砂仁10g,白扁豆10g,以健脾祛湿;右脉虚弱,气不足者,加党参10g,以益气摄血。
2.月经后期,常见于西医学排卵障碍、排卵延迟、雌激素泌不足等疾病,证属肝肾精血亏虚夹寒者,均可应用本方。经期异常、月经过多或过少、闭经、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3.月经后期尚有血寒、量少夹瘀的温经汤证、肝郁化热的丹栀逍遥散证,以及痰浊阻闭见肥胖、苔腻的苍附导痰汤证。根据全身、局部病机性质及在月经周期的阶段不同,各方剂也有自己的应用策略。如苍附导痰汤证以全身痰浊、排卵期延后为特点;丹栀逍遥散证、温经汤证可见于月经前期,有偏郁热、偏虚寒之不同。本方着眼于肾虚、开阖失调,一方面补肾、散寒、疏肝,以助肾气开启;另一方面,补肾、收敛,助肾气藏闭以摄血。
名家带你学用经典
怎么样?通过李成卫老师的“八步法”解读,有没有感觉之前晦涩深奥的古籍变得思路清晰、简明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