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篇  辽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研究5

X
(续)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具有两点共性:
一,考古学文化研究几乎完全依靠出土遗址、遗物等材料;如通常使用陶器、玉器、墓葬等。
二,往往依靠考古学文化之间有无某些相近或相同因素来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关系。如在研究史前社会各文化之间关系时,一见到两个或几个考古学文化(如在研究红山文化玉器与浪渚文化玉器之间关系时体现的最为明显)之间有某些因素相近或相同时,部分学者可能就会根据某种遗存在不同文化中出现的早晚和比率大小来推测这些文化之间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一旦找到一点可能存在的证据,头脑中就会即刻判定这二者或几者之间存在着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关系。但史前时期这些材料缺乏文字记载,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可查,所以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几点认识
(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条件问题
各民族、各地区间的文化传播是一个不容否认的 客观事实,英国人类学家、传播派泛埃及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埃里奥特·史密斯说在人类文化中,有些部分是由各地区人民独自发明创造的,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借用而来的。用圣保罗的格言说就是:“我们当中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用传播与交流解释人类文化现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理论,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一再证明,人类社会中那些不同文化之中存在的相同和类似的文化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结果,这种文化上的传播并非是近代才有的,它从遥远的史前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学上关于文化传播的例子很多,比如一些人工栽培植物的发展史可以证明文化成果能够多么迅速地得到传播。烟草和木薯是在发现美洲大陆后才引进非洲的。并在很短时间内便分布到整个大陆,现在它们已深深地植根于黑人文化之中,没有人会想到它们是从外面引进的;印地安入的玉米欧洲人在1539年就知道了,据劳夫博士的考证,玉米是1540—1570年间由西藏迅速传到中国其他地区的;亚洲的马和牛先是用来拖拽,后来被用做乘骑,渐渐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这样的事例在史前时期的辽河上游地区也有不少,譬如在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发现了红山文化龙鳞纹彩陶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玫瑰花彩陶共出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地处燕山以北的红山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曾在史前时期有过文化上的交流与影响。其实,文化往往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在同周围其它文化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正是因为文化上存在者这种传播与交流,才使得一个地区的文化可以通过接受其它地区的某些文化因素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文化之间的这种传播与交流往往是有迹可循的,就是说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之间如果确曾存在这种文化上的相互联系,那么就可能会找到文化之间进行传递的线索。文化传播论指出,文化之间的传播往往不是某一单一器物的传播,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常常还夹带一些连带物,这一观点在辽河上游史前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得到部分验证。如都兴智教授在《关于之字纹陶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辽河上游地区的主体纹饰-之字纹的传播路线的研究,提出了之字纹的传插轨迹是由西向东的,依据如下: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小珠山下层文化、后洼下层文化以及位于辽中地区的新乐文化出土了饰以之字纹为主要文化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