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民俗 | 过十五

过十五(童年纪事之十三)

文/老农民

对于五台人来说,春节过后的第二大节日,就是过七月十五。也是除春节外,第二个隆重其事的节庆。

在孩子眼里心里才不管它中元不中元,只知道又能好活几天。所以“过十五”对于那些古稀以上岁数的人来说实在是记忆犹深,历历在目。

挽麻儿秸。只记得七月十五这天早上,起床略早,跟随大人到庄稼地里,挽一株谷子,一株麻子,拿回家中,捆在一起,放在房檐瓦上。谷穗最好能垂在檐前,麻子必须是籽麻,不能是“花麻”,因为“花麻不结子“呀。这个习俗起于何时,实难断定,所为何事,也难实指,想想可能就是祈求丰收罢了,此外也想不出有什么深意。现在写来,也就三言两语,简单不过,可实行起来,却很为难。这是因为当时的土地也好,庄稼也好,全是集体的,谷子、麻子正开花结子,秀穗成熟之时。实在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损坏青苗,为一家祈福而有损集体。想来想去,踌躇再三,还是狠着心,挽了回来。可回家的路上,心里总忐忑不安,尽量避人。好在这几年,也曾回家过七月十五,已不复再见当年的此等习俗,心里甚是高兴,不知是人们思想有了解放,不再囿于传统习俗,还是青苗都物各有主,感觉此时被挽,实在有些可惜。

蒸花馍。七月十五是上五台人全年中第二个最为隆重的节庆,其中最郑重其事的就是蒸花馍。选用上好的白面,约上村里几个心灵手巧的村亲,从七月初六、七就开始轮着人家蒸花馍。只见这些能工巧匠围坐在炕上,和面的和面,揉面的揉面,捏花馍的捏花馍,不一会儿,各种形状的花馍便应手而成。有小猪、狗狗、山羊、兔子,有山雀、凤鸟、孔雀、野鸡,有甜瓜、佛手、梨子、苹果,凡所应有,无其不有,蒸好后,点上颜色,无不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赶趁做营生的过程中,家长里短,笑语连连,这哪是受累干活,实在是精神聚餐。平时难得如此,有幸今日高兴。捏好了一家,急忙赶往下一家,这些心灵手巧之人,难得在十五之前有休息的份儿。

当然,捏花馍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忘记的是给男孩捏个大羝羊,给女孩捏个麻儿姐。因为过十五时,还要跟干哥实妹换花馍,无形之中有了比较。馍大面白,有形有样,才算心里过意。特别是准备新婚的两亲家,公婆家一定要给准儿媳蒸个有模有样的麻儿组。岳丈家一定要为准女婿蒸个健壮帅气的大羝羊。

过罢十五,重要的事情就是分花馍。这是因为当时的农村,吃糠咽菜是常事,连个净窝窝都很难吃到,白面做成的东西,那只能想想而已。过十五,就可以实打实地吃到白面馍馍。过后还可以分得几个花馍馍,勤谨的母亲们把它放在大锅时烤烤,用麻绳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招惹“馋虫“。弟兄姊妹多的,还需要时不时地照料自己的,每天看着数着,免得被其他人做了“手足”。

还有上坟。当然活在现世的后辈有了享受,同样不会忘记故去的先人,上坟就成了必须。每当十五,虽不像春节那样,但工作 在外的人们总想着回家看看。有老人的顺便探望一下,说说话儿、聊聊家常,尽一份陪伴、赡养的责任。即使父母故去,远方的游子,总想借机再回故里,挽几把墓地荒草、供几碟时新果品,烧几张大额冥币,慰几缕思亲想念。

尽管现在的七月十五,已不是过去那么隆重,那么盼望,那么想念,但童年的十五,仍还在脑海中重现,那糊糊的花馍,照旧保留在自己的味蕾中,而且越咂嗼,越有味;越有味,越叫人忘记不得……

文/老农民 原创

图/星光灿烂 提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给我们投稿、一起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投稿可回复8加小编微信,也可投稿到347945165@qq.com

关注五台人,们五台人都关注的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