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让聋生笔尖开花
坚持——让聋生笔尖开花
赵美蓉
澄城县阳光学校
我上学的时候流传一句语文学习的“三怕”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写作文是头一怕。每次作文课,提笔如千钧,抓耳挠腮,无从下手,憋了半天,如挤牙膏般总算凑够字上交,如释负重,结果却得来老师:立意不明,陈词滥调之类的的评语。写作文是我学生时代的痛。
做了教师之后,特别是聋校的语文教师,我才知道语文老师的苦。不必说每天上课前的发音练习,夸张的口型,嘶吼的声音;也不必说张牙舞爪的表演,似懂非懂的表情。单是汉字书写,组词,千百遍的的耳提面命,书写训练,还有人写得缺胳膊少腿,词序颠倒。倘若遇到仿句、作文,那就更糟了,曾经讲过的中心明确、前后呼应、详略得当等等写作方法,全都统统忘掉。看到题目,信马由缰,胡乱一气,草草了事。上交了作文,我才知道,改聋生的作文是一种痛苦,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索性自己全文重写。让仙儿去背吧!唉!改聋生作文是我职业生涯的伤。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学生,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汉语言是第二语言,学生们学习汉语就类似于健听人学习外语,语法不明、不知如何下笔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书面语是他们与社会普通人沟通的必要手段。我先给学生们表明学好作文的必要性,让大家都要树立学好作文的信心,觉得学习写作是自身的一种需求,才会愿意去做。
怎么让我这个对作文害怕的老师教好这群痛恨作文的孩子呢?我得想点法子。记得学生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每天要写日记。其实所谓的日记就是仿写句子。我就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布置不同的句子仿写。就从最简单的主谓宾句子练习开始,例如:(谁)在(做什么)。仿写5到8句,这些句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有接触,难在“做什么”,学生不知道动宾搭配,也由于自然手语表达的影响,常常学生根据自己所看所得,直接下笔,不讲语法,就会造出像“打足球”“看讲课”这样的短语。类似于这样的固定搭配我都要求整理到一起背诵默写。还有语序的问题,例如:“今天我去奶奶家吃饭。”学生们表述为:“今天吃饭去奶奶家。”这就是自然手语表达的习惯。因此我在平时还加了汉语语法课,让学生能在表述时注意句式的语序。除了日记本我们班还有一个摘抄本,用来记录每课需要积累的词句,在天长日久中,学生对于一些词语形成了一个整体,不会再读破或者划破词语。只是这样简单的练笔和积累是不够的,还得在实践中应用。最开始每个学生随身携带一个笔谈本并挂一支铅笔,用于平时师生的书面沟通,我会每周布置一个主题对话,设定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用回答,在交流沟通中,我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给予修改,对于他们写的通顺合理的句子予以表扬。日记书写也在进阶,由原来的仿句到仿段,记叙简单的事情,写下自己的感悟。每天学生的日记我都会细细批阅,一个是发现不足,二是顺便了解一下学生最近的状况。多少次在批阅日记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班级中的奇闻轶事。有一次,班上的“吃货”甜甜写道:放周末回家,爷爷带她吃了羊肉泡,酸辣粉、肉夹馍......她感觉自己就像个“富二代”了。我看着直乐,感觉孩子真的是童心童语。还有一次,班上的康宁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自己想考高中的文章,但是家庭情况不允许,父母不同意,他很矛盾,很伤心。巧妙地运用了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中的段落,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现在全班展示了这篇文章,在发到相关微信平台,结果发表了,收到了很多点赞。让孩子对写作的信心大增。
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聋人也在微信上聊天,但是在表达时,多用表情、图片,文字描述很少,让我有时候很难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因而在与学生微信交流时,我都会认真斟酌自己写的每一句话,总担心哪句写错了给学生形成误导,要求每个孩子尽量不发表情,打字说明事情,孩子们表达不准确的句子,我总是在微信上予以纠正。很多学生发朋友圈描述照片时,句子不通顺,让别人看不懂。为此,我就微信交流给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讲解,这样让孩子更便捷,更有效的使用这个应用软件。每周学生轮流留一部手机和老师家长沟通,每个人都有机会接收我发的信息,并转达给其他同学,提高了语言的运用。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离不开日常的坚持,坚持让我们这群聋生的笔下也能写出秀美文章。这是孩子们的需求,也是我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