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绵长·红色印记
——城区东涌镇民群村委石厝村的人文与红色风采
近日,城区作协与其多个会员单位的学校文学社团一行30余人来到距离汕尾市区约7公里的石厝村采风,发现这是一个几乎被人遗忘,却具有传统文化遗风和感人红色故事的村庄。
进村,四周静悄悄的,十分落寞。我们在村里简陋的文化室与村干部和老辈人(都是烈士的后代)座谈,向他们了解该村的历史。
该村毗邻品清湖,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村民都姓魏。旧时,这一带是盛产优质食盐之地,有的村民当了盐商,经济收入比较好,更带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该村一直重文从武,不但建有私塾学校,又有武馆狮队,成为这一带村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活跃的地方。其中,该村在清朝时期曾同时出现考中文、武秀才的奇迹,轰动一时,成为佳话而传颂至今。据当年的武秀才魏耀星的后代魏保希说,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起先祖魏开梅考中秀才的事迹,其中印象最深刻、也是留传至今的一段佳话十分传奇。话说当年魏开梅到惠州府考试,一路是靠步行的,为安全起见,他把习得一身武艺的侄子魏耀星当随从,陪他一起去赴考。而魏耀星的武功十分了得,如空中飞过的小鸟,他要射击那一只,瞬间就能应声倒下。到了考试当天,魏开梅在试室应考,而魏耀星在场外显得有点无聊,便在一棵树下习武,其武功的娴熟和出手不凡,吸引了在旁的众人,更惊动了武考官,有位考官问他为何在这里弄武?魏耀星说是陪叔父来考试的,在旁闲得手痒痒的,就动起武来了。没想到这位爱才的武考官,破格让他参加比武考试,更没想到他一举成名,而魏开梅也考上了秀才的功名,这真是一举两得,叔侄同时考中,要有多轰动?双喜临门之时,十分荣耀……
因该村依靠盐田产盐,收入较为稳定,抗战时期,更成为革命争取的对象。据村民魏世义说,他的曾祖父就是一位盐商,家庭富裕。他的祖父魏志统于大革命时期参加赤卫队,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国民党抓捕,并转移到町前村杀害,一同被杀的还有他怀有几个月身孕的妻子。魏世义说,他的祖父母牺牲时,他父亲才三岁,不仅成了孤儿,家也被烧了,幸得祖母的娘家收留了他的父亲。
该村当时还出了一位有名的革命领导人魏娘辽(魏志民),他是李劳工的亲密战友,既是赤卫队队长,又是第五区区长。魏娘辽奔波于这一地区,发动、带领当地民众起来闹革命,十分活跃。却因叛徒告密,于1930年在家乡被捕,之后押往捷胜,敌人用尖刀在他背后切开几刀再撒上盐粉,受尽折磨。然而,魏娘辽宁死不屈,十分悲壮。他被杀害时,其妻子赶到刑场,因悲伤过度扑在丈夫魏娘辽的身上痛哭不已,又被毫无人性的国民党兵一枪击毙了。为赶尽杀绝,其家也被烧毁了。魏娘辽没有后代,为了继承和怀念他,其兄弟的儿子魏保犟过继给他当后代。
其他烈士还有:魏耀叶、魏耀浪、魏云定、魏志润、魏云寨、魏耀庄、魏云摇、魏云浅、魏宣。
烈士故居:
至抗日战争,东纵抗日游击队曾到该村躲避敌军的追击,虽然只有几天的时间,却得到了村民们无私的救助和给援,特别是给予那些伤病员以药物的治疗,效果甚好。这支长期跋涉在战场上,又缺衣少食的游击队在该村隐蔽的几天终于得到了“衣食无忧”的保障。难怪有位队员不禁感慨地说,终于能吃一餐饱了……俗话说,困顿之时,一点如甘露,及至解放后,不少队友对此还念念不忘,而记录在各自的回忆文章中,聊表对当时村民们无私无畏施以救助的感激之情!
行走于巷道、村野间,实地调查了解:
和平年代的石厝村村民发扬尊师重教的先祖传统,无偿提供土地配合政府兴建学校,方便周边乡村儿童就读。(下图的这所明德小学的土地就是该村村民无偿提供的)
文友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私塾的遗址:
村里的这座古井几百年来水源丰沛、源源不断从山上涌流下来:
端午节赛龙船是该村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节目。村民说,就算在“文革”时期,因划龙船被拉去学习班学习、训话,村民们都要顶着这个风险坚持搞这项民俗文体活动。端午节又将到来,下图为该村准备出征的龙船:
石厝村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