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伦敦举行的华为开发者日上,IDC副总裁Francisco Jeronimo分享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过去1年中,苹果App Store与谷歌Google Play分别狂揽33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而在这其中不知道你贡献了多少呢?如今,应用商店俨然已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创收的核心之一,不过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验,“我明明没有下载过XX应用,但为什么会收到苹果/谷歌的账单?”日前,安全研究机构Sophos的报告就给出了解答,原来有专门利用Google Play免费试用期机制的恶意应用在作祟,其会在3天试用期结束后向用户收取100至240美元不等的费用。Sophos方面用 "fleeceware" 来形容这一类应用,据统计,这类应用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6亿次的安装,而受害用户可以说是遍及全球,也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好政策是如何被无良开发者玩坏的。此前在WWDC2018之后,苹果就同步更新了英文版的App Store审核指南,并推出免费试用功能,而这一功能其实大概率就是App Store学习Google Play的结果。根据Google Play的相关政策显示,谷歌允许开发者设定至少三天的免费试用期。相比于免费+内购,直接付费下载无疑大大缩短了开发者获得回报的周期,但先付钱再体验的模式也无形中提高了购买门槛,并将大批中小开发者拦在门外。关于免费试用,其实是旨在吸引用户并降低中小开发者宣发难度的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试用亲身体验软件的功能特性,判断其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依赖华而不实的宣传,或者很容易作假的评论反馈来促成付费购买的意向。那么,Google Play上的 "fleeceware" 们是怎么骗用户钱的呢?通常来说,用户在免费试用后发现这款APP不适合自己,往往会选择删除APP,这时按照谷歌方面的条款,正常的APP设计逻辑是用户卸载APP就等同于取消试用。但 "fleeceware" 们的开发者则绕过了这一条款,默认用户卸载APP并不等于取消试用,而由于购买记录的存在,过了试用期就会继续向用户收费。又或者说,利用大多数人不会认真阅读隐私政策和使用条款的特点从中牟利,其会在安装APP前要求用户先输入付款信息,并且用户必须要在试用期到期前取消订阅,否则就被视为购买。而想要取消试用,则会要求用户发送一封特定的电子邮件或遵循其他复杂指令,总的来说就是怎么麻烦怎么来。最后我们来解答一下,为什么这类APP动辄会收取上百美元的费用,因为其往往在应用商店的页面上用一点歪心思。其售价标签通常分成两栏,一个是正常选项,即直接按月付费的23.99美元/月,另一个则是前三天免费试用之后按8.99美元/周收费,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发现,按月付费的结果是一年287.88美元,而免费试用之后则是467.48美元一年,显然也使得所需费用相差巨大。至于说不幸中招的消费者是否能挽回损失呢?从目前的相关评论来看,希望极其渺茫,即便完全按照开发者提供的使用条款来操作,最终或许也很难逃过一劫,因为Google Play并没有如App Store一样给用户提供合理的追索渠道。因此如果你是一名Google Play使用者的话,严格避免安装此类打着“免费试用”旗号的骗钱应用才行。当然,或许这就是苹果在2018年推出“免费试用”功能之后,直到今天也没有在App Store上普遍使用的原因。毕竟比照Google Play上发生的这一问题,出现无良开发者骗钱的可能性极高,而这对其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退款体系来说,也或许将会是难以承受之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19年里已经开始出现“无人服务”。
用立法迫使苹果放弃Lighting?转接头大法可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