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所拍的“在福安河上”照片原址探寻

百年旧照“在福安河上”原址探寻

作者:刘世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斯人当识斯水,当恋斯土。对于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的福安,几许山丘几多川流,谁人能一一诉清。最近,公众号“老福宁”推出一篇关于对百年前老照片“Onthe Fuh-Ang River”(在福安河上)的解读,颇受闽东文史爱好者关注,并引起大家为确认该照片原址进行了一番记忆和实地查找。笔者也搜罗了一些照片资料,加入了探寻行列。为方便说明和表述,引用和呈现原照片如下(版权当属原作者):

  据宁德文史学者李伟先生介绍,“相册的原收藏者为John Baker Carpenter,中文名为木约翰,1874年出生于英国切尔滕纳姆,1896年6月30日加入英国圣公会成为传教士,1899年10月6日被派往福建传教,先后驻福州、福清、古田等地,并曾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1921年归国,1948年去世。”因此“On the Fuh-Ang River”(“在福安河上”)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为1899年至1921年之间。

(溪潭洪口)

  按县志说法,福安溪就是交溪(古名长溪),其上游河道浅窄,分为东溪和西溪,在城阳乡湖塘坂村汇合后称交溪,向南流经市区时称富春溪,流经溪柄扆山村纳入茜洋溪,至赛岐镇廉首村接纳穆阳溪(即汇合于三江口)后称赛江,经甘棠时称白马河,经下白石后又称白马港,出白马门入三都澳。三江口以上至斜滩,仅通小木船;三江口以下可通五百吨至千吨的轮木船,但会受潮汐影响。

(赛岐三江口)

三江口通往斜滩、穆阳的船,分别称为“斜滩艚”“穆阳艚”,俗称溪溜。笔者原以为此船并无悬挂风帆,查阅1992年版《寿宁县志》获悉,斜滩溪的水运工具主要是木帆船,即“斜滩槽”,“船长8米,中宽1.3米,两头尖,中间大,头尾翘出水面,以减少阻力。船尾有舵,船两旁各置一桨,由两人分别划驾,后边的左手掌舵、右手划桨,前边的或桨或篙,水深流缓时划桨,水浅流急时改用竹篙撑船。正常水位,顺流每小时5公里,高水位时,可达8公里。逆流行驶时速2.5公里。顺风时张帆,缓流时速可超过5公里。遇急流浅滩船工须下水肩顶船尾,手扶船帮,推船前进。水位高时,无法上行。每艘小木船载重600~750公斤。”其实,明朝时寿宁县斜滩元潭村民就以驾船为业,万历三十七年(1609)斜滩溪有专业运盐的小木船9艘,清中叶至民国时期寿宁县土特产多在斜滩靠水运外销。

  在坂中长汀村寻访时,年近古稀的吴先生告诉笔者,斜滩艚确实有悬挂风帆,帆杆高度为四五米,帆布约宽1.2米。起南风时,斜滩艚挂起风帆,借风力溯溪而归,这样既省力又快。由此看来,或许部分穆阳艚也有风帆。

  “在福安河上”照片原址何在呢?根据照片里水域宽度和山丘形状,综合网友推测,笔者走访了具有一定相似度的坂中长汀村、坂中松潭村、溪柄荡岐山等地。

  长汀,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水边一块长条的平地,风光旖旎,盛产橄榄。村落创建时间未考,但明万历县志有记载,还设铺递“长汀铺”及私渡“长汀渡”。临村就是众所周知的长仔潭,长约“一铺”,水面开阔。驻足比对,其对岸为雁塔村、溪东村,溪畔林木蓊郁,然而未见得与“在福安河上”照片相似的山丘。

  长仔潭的下游处就是松潭村,在万历县志中称为龙潭(俗呼船潭)。光绪十年县志记载,其归属福安乡界东里五都一图。这里也是我们常说的五洲山庄所在处,临溪一侧则有高耸岩崖,崖下水域估计也名为龙潭。崖边其中一棵小叶榕被认定为省古树名木,树龄已达270年。总之,松潭早有人居,直至今天,且山势较陡。“在福安河上”照片中山丘脚部似乎未见屋舍,因而此景应该不在松潭一带。

  说到溪柄荡岐山,不得不提民国县长高诚学。据海峡书局《民国县长高诚学》记载,1897年农历八月,高诚学出生平潭县苏沃镇土库村的一个基督教家庭,1918年福建政法专科学校毕业,后赴北京燕京大学深造。返闽后,曾任平潭县政府教育科督学、福建省政府参议等职,1939年任福安县县长,期间在溪柄设立归田农场。

(晴天,狮子头桥上拍摄)

(阴天,水田村堤坝拍摄)

  “荡歧(岐)山位于福安柄溪镇境内,远望形近蒙古包,海拔四十六米,占地面积二百一十二亩,满目青翠,风景怡人。由于资源有限,附近好几座山头均被荒废。高诚学遂决定,将现代农场场址就设在这里。通过多方筹资,招募民工,开垦荒地,将在这里创办的现代农场命名‘归田农场’,取解甲归田之意,表明自己无意当官做老爷,一心致力于地方生产建设的心迹,并在该山买下一处民居,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该民居位于现在104国道溪柄下迹村路边,东距溪柄镇区3公里,西离赛歧镇区3公里,北临赛江上游淡水出海口,水陆交通便捷。民居坐西朝东,土木结构,共有两层。正门面对一条并不很宽的长长的石阶古道,附近有一株百年‘桂树王’,据说是福建省内仅存的两株之一,至今枝叶繁茂,充满生机。对建设福安,高诚学制定一个宏大的计划:决定按照日本农场的模式,实行国家托拉斯经营,先在福安建立‘归田农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管理经验之后,再以场养场,以场养校。在不动用福安县财政前提之下,把福安县建成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的先进县。”

(晴天,下邑土地公总祠拍摄)

  走访了荡岐山脚下邑村,乡亲叙述他们于此建房才三十多年,地基原归属农科所。其对岸为水田村,荡岐山附近曾有两个渡口可供渡至水田村。估计百年前乃至归田农场设立之前,荡岐山可能就是荒地,山上树木应该也不多。正与“在福安河上”照片中的山丘有几分形似,只是荡岐山海拔略高。如比对小山丘之后远山起伏状态略有差别,且远山数量较多,荡岐山也可能排除在外。当然,不排除因拍摄技巧、修图、黑白冲洗、季节天气等因素,照片中远景无法凸显,乃至淡化模糊等。

  “在福安河上”照片之原址位于何处呢?赛岐长岐?甘棠乌山岛?下白石六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若改变观察的角度,兴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期待行走于交溪两岸的你,也来探寻“在福安河上”旧照的原址。

编后语:

作者在本文中既然说到“福安溪就是交溪(古名长溪),其上游河道浅窄,分为东溪和西溪,在城阳乡湖塘坂村汇合后称交溪,向南流经市区时称富春溪,流经溪柄扆山村纳入茜洋溪,至赛岐镇廉首村接纳穆阳溪(即汇合于三江口)后称赛江,经甘棠时称白马河,经下白石后又称白马港,出白马门入三都澳。”那么小编认为:

首先,福安母亲河的上游不是溪,就是江,下游不是港,就是澳,而只有经甘棠附近的一段才叫河,且原照片的名称叫“在福安河上”,与河匹配,照片原址应该就在甘棠附近。

其次,从照片看,所在原址水面宽阔,风满船帆,这地方不像上游的溪,而更像甘棠附近的河。再看原照片,可能的拍照原址有两个:

1、拍照者站在赛岐下长岐至长岐之间河边,向甘棠乌山岛(下墩)方向拍照:

2、拍照者站在甘棠乌山岛(东岸河边),向赛岐上长岐(船厂后面山)方向拍照:

因为百年前甘棠乌山岛上有常住人口,岛的东岸边有简易码头,传教士从这偏僻的地方上下岛比较方便。以下是笔者2018年7月27号专程雇船登上乌山岛后,站在乌山岛(东岸河边),向赛岐上长岐(船厂后面山)方向拍照的,只是我所站位置偏向下游一段距离了:

如果有该照片更准确的原址说明

敬请大家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