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怎么治?中医治疗崩漏的几个偏方
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崩漏可发生于女性一生中各个阶段,尤以更年期为多。多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并伴有一派虚性证候群。因此,崩漏多虚少实,冲任虚损,肾气虚衰为致崩之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生理上与肾经相连,病理上相互影响。青春期由于肾气盛,天癸初至,任脉初通,太冲脉初盛,月事并未以时下,正常规律的月经周期尚未建立,加之贪凉饮冷及心理压力,耗损阳气,以及惊恐伤肾,致使肾虚不固。易发崩漏;育龄期则因劳累、流产刮宫、房劳过度,损伤冲任,肾虚不固,易发崩漏;老年肾气渐衰,天癸逐渐衰竭,冲任二脉气血也逐渐衰少,进入绝经期而发崩漏。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肾虚导致不同时期的崩漏。病发时,气随血下,使虚者更虚。治疗崩漏的偏方有以下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崩漏汤
【药物组成】炙黄芪、炙五味子各15g,艾叶、侧柏叶、白术、当归、炒杜仲、熟地黄各10g,甘松6g。
【适用病症】崩漏。可见于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疾病。
【用药方法】每天1剂,加水用武火煮开,微火煎熬30分钟,取药液200mL,分早、晚空腹温服,连服3剂。血止后再辨证善后调理。
按:崩漏方中重用炙黄芪甘温益气升阳,摄血止血为主药,使心血充而主血,脾气健而统血,肺气足而帅血;炒杜仲、熟地黄益肝肾固本;炙五味子敛阴气而升阳气,又可消除炙黄芪、炒杜仲升阳太过;甘松引诸药入脾经;艾叶、侧柏叶、白术、当归温经健脾止血。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摄血、温肾固崩之功效,有止血不留瘀、固血而截流、不克伐胃气等优点
益气固涩止血汤
【药物组成】炙黄芪30g,当归、茜草炭各10g,党参,棕榈炭、地榆炭、藕节炭各15g,山茱萸、白芍、阿胶各12g,柴胡6g,海螵蛸、煅牡蛎各24g。
加减:气虚较重者,黄芪加量为60g;阴虚内热者,加旱莲草、知母各12g;瘀血阻滞者,加蒲黄炭12g,益母草20g出血较多者,加三七粉(冲服)2g;腰膝酸软者,加续断12g;出血日久有内热者,加黄芩炭15g,连翘20g。
【适用病症】
崩漏。可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上节育环后阴道出血、流产、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阴道不规则出血。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取药液400mL,分早、晚服。10天一疗程。用1~3疗程。
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属于中医学崩漏范畴。虚、热、瘀是形成崩漏的主要病因。由于瘀血不去,血不得归经,邪热不清,血室难安,且瘀久化热,热扰血海,迫血妄行。出血日久,致冲任失调,导致气血两虚之证。益气固涩止血汤中用炙黄芪、党参大补元气,以资生血之源;与当归合用益血和营,补气生血。若出血量多者当归改用当归炭以养血止血,血生而瘀难留;加入少量柴胡,协同黄芪升提清阳之气,使下陷之气上升,下注之阴血随气上升而血自止;棕榈炭、地榆炭、藕节炭、茜草炭合用凉血固涩以止血,而且炭类药物止血作用迅速可靠;加入煅牡蛎、海螵蛸可增强固涩止血的作用;山茱萸、白芍合用可以养肝肾,和阴血,宁血以安中;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补经血、调冲任,与三七合用能补血止血,行血化瘀,使血止而无留瘀之弊。全方配伍巧妙,将益气养血、凉血活血、固涩止血、升提中气等融为一体,清补并用,涩通结合,标本兼治,能使正气充足,瘀血得化,血热能清,血循常道,则崩漏自止。本方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清而不凉,止血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涩通并用,适用于因虚、热、积瘀而致的崩漏,在消除临床症状方面作用可靠。
宫不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熟地黄、龙骨、牡蛎各30g,山茱萸、五味子各12g,醋香附15g,煅赤石脂、地榆炭各10g,生甘草6g
【适用病症】崩漏,证属肝肾失调型,常见于育龄期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血色紫暗有块或清稀,伴见乳房或小腹胀痛,心烦易怒,体倦乏力,腰膝酸软,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按:崩漏一症,肾固然重要,但亦不可忽视肝的作用。七情过极、恣食偏味、堕胎小产、节育上环,皆可引起肝失所藏,肾阴不充,疏泄无度,相火妄动,灼伤胞脉,迫血妄行而致血崩经漏;崩漏日久,必致肝不藏血,肾不藏精,肝肾失调。治以滋肾养血,疏肝调经。方用宫血汤治之,并随证加减。但忌用大量凉血止血药物,因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寒凝滞血,成瘀成块。又忌辛温香燥之品,妇女血常不足,崩漏亦伤其血,复以辛燥使虚更虚,宜慎之。
逐瘀调血方
【药物组成】生地黄、当归、香附、荆芥穗炭、赤芍各15g,炒蒲黄、五灵脂、侧柏叶、枳壳、茜草各10g,三七粉(冲服)3g,海螵蛸40g,益母草50g。
【适用病症】崩漏,证属气滞血瘀型。多见于妇科炎症肿瘤及部分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少淋漓、色暗有块,小腹胀痛或刺痛,喜温拒按,伴胸胁乳房胀满,善太息,或小腹部可触及包块,或皮肤可见暗红色瘀斑,或午后、夜间低热,心烦难眠,舌紫暗有瘀点(斑)苔薄白,脉沉弦涩。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按:月经正常来潮,乃气调血畅之故。然“百病皆生于气”,气机不畅则血行泣,冲任失于调节,血海失于蓄溢而成崩漏。故以逐瘀调血方逐瘀调经,气行则冲任调,瘀化则血归经虽无涩血之品以塞流,却有调血之药以澄源,乃通因通用之法。临证时切忌不辨虚实而妄投涩滞之品,以致变证百出。
滋肾安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熟地黄、龙骨、牡蛎各30g,山茱萸、五味子、山药各12g,白芍15g,栀子炭10g,生甘草6g。
【适用病症】崩漏,证属肾气未充型,多见于青春期少女。临床表现为经期紊乱,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或突然大下紫暗血块,经色鲜红,小腹微痛或无痛,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按:崩漏之形成,病因复杂多端,与肾气虚实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气盛则天癸至,任通冲盛,月经按时而下。若肾气未充,阴精不足,封藏失司,冲任不盛,胞脉不荣,经血失调而致崩漏,崩漏日久则又损及肾阳。治以滋补肾阴,补益冲任。方用滋肾安血汤治之,切合病机,故疗效较佳。
滋源调经方
【药物组成】女贞子50g,旱莲草、白芍各25g,山药,地榆各30g,山茱萸、当归、熟地黄、牡丹皮、黄柏、乌梅,苎麻根各15g,龟板20g,甘草10g
【适用病症】崩漏,证属阴虚血热、血不循经型。多见于引产、流产、刮宫术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或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阴道下血淋漓,量或多或少,色鲜红、质黏稠,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兼见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咽干口苦,面颊潮红,午后低热,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平素白带量少,阴道干涩灼痛,舌红少苔、舌面干燥,脉弦细数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按:妇科虽多血证,但阴虚血热、血不循经型崩漏的辨证要点在于阴液亏损,虚火扰于冲任,血海不藏,蓄溢失度。方用滋源调经方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但不可妄投收敛滞涩之药以止血,当循其所因而治之。如虚者培其本,寒者温其元,热者抑其势,实者导其源。故因阳虚、寒湿所致妇科出血证,不宜用滋源调经方。
宫血饮
【药物组成】补骨脂、白花蛇舌草、党参各30g,续断20g,蒲黄12g,三七粉(冲服)3g。
【适用病症】崩漏。可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出血、盆腔炎症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宫内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中医辨证属肾虚血瘀夹湿热型。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续服药4周,月经期不停药。
按:崩漏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既是止血,又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医学认为,肾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肾虚则封藏失职,冲任不能固摄经血,故妄行而为崩漏。又因失血使气随血去,气虚无力运血,从而加重血脉之瘀滞,故本病多夹血瘀,瘀而郁热,经血受热煎熬,则瘀结更甚,因此本病的病程较长。宫血饮方中用补骨脂、续断补肾固冲治其本,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补骨脂对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故有减少子宫出血量的效果;三七粉、蒲黄均能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因而有凝血作用;党参益气行血,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二药配伍使用,以加强行瘀散结止血之效。全方攻瘀而不伤正,补肾而不留瘀,用于治疗肾虚血瘀夹湿热型之崩漏,可收较好的止血调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