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42】禹昀杉参与国学项目的记录

书声琅琅,伴我成长

——记禹昀杉参加卓逸项目体会

自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卓逸古诗朗读,孩子和我就喜欢上了这种形式的国学学习。我们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岁月长河中有无数的智慧浪花,流传至今无数的古诗古文,每一首无不闪耀着文字的魅力和民族的传承。

卓逸朗读主要是风景古诗,我们从第一首的王维的古诗《山中》,看到了小溪、白石、红叶、山间小路,体会了“空翠湿人衣”的山中浓翠。不仅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而且意境空濛,如梦如幻。从听卓逸老师朗读和讲解的时候,我们就深深的陷入了诗中勾勒的场景。直到今天早上,北京大雾,禹昀杉问我,妈妈,今天也是空翠湿人衣吗?我才恍然觉得,听古诗、朗读古诗,绝不仅仅只是那一分一刻的事情,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有她自己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古诗带给她的除了当时的体会,还有文化的沉淀和积累。

接着第二首是杜牧的《江南春》,孩子学校背古诗的时候已经背过这首诗了,这次的相遇,让她格外惊喜。我们一起想象无处不在的莺啼,浓郁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临水而建的小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的招展。这是多么明丽俊美的江南春景!接下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又恍如把我们带到了烟雨蒙蒙的无尽佛寺中。前有景后有寺,前晴后雨,前清晰后迷蒙,前自然后文化,两句诗的绝妙对比,似乎是一副真实的画卷,让人留恋往返。

每首诗细细品读,都有自己的神来之笔,能和孩子一起听一起学一起想一起录音的过程也充满了挑战和趣味。我们一起研究了喜马拉雅的操作,一起给每一首古诗挑选配乐,一起富含感情的进行录制和分享,在这个病毒肆虐的冬日里,我们有了别具一格的好时光。

对于孩子来说,是书声琅琅,伴我成长。对于家长而言,听书声琅琅,绝对是欣慰而美好的感受。

在学习中成长,在坚持中体会

————禹昀杉朗诵艾青诗歌感想

时间真是很快,不知不觉中,艾青先生的36首诗歌已经诵读完成。回顾这段日子,在陪伴禹昀杉读诗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字,一起朗诵,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一起体会艾青的爱国情怀,真是一段美好而欣喜的日子。

禹昀杉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现有的识字水平下,诗歌里的字她不一定认得全,所以,每天我们一边读一边查,认识了很多生字。比如,在《刈草的孩子》里,我们认识了“刈”读作yì,刈草就是割草。还比如,在《水鸟》中,我们了解了“惊怖”这个词语,意思和惊恐一样。每次认识一个新的字或者词语,都有一种小小的惊喜在我心底蔓延,就像是意外的惊喜一样。

艾青先生的诗歌基本上比较通俗易懂,也有一些不常用的词语和搭配。我们诵读的时候,先去听一帆老师的原音,听几遍,才能掌握停顿和断句,还有朗读时的感情表达。在朗读时,也难免会有一点点小困难,尤其到了后期,诗歌比较长,经常会有读到最后出现问题的局面,这时候孩子尤为沮丧,却也刚好是个鼓励坚持的好时机。所以,在这三十六首诵读中,孩子一定感受到了坚持的意义。

艾青先生的《桥》中写到: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乘船与步行者挥手搞别的地方。我们就展开了无尽的想象,琢磨着桥的作用和出现桥的场景。但是,艾青写的是桥,究其本质,写的是连接,连接了2个土地,连接本不连接的人的精神。有桥与没桥的区别,如果你游历过江南,你就会明白,本在同一片土地上人的情感是水乳交融的,但是在土地相隔的地方,人总是有隔阂的,而桥则是消除隔阂的一种具现。这种意境,给孩子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作为著名的爱国诗人,艾青的爱国诗歌数不胜数。我们最喜欢和了解的最多的的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写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不仅看文字令人动容,读起来更是荡气回肠,千回百转。尤其鸟的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艾青的作品很多很多,我想这三十六首只是孩子的一个初步印象。简洁的词语,简短的诗文,深蕴的情怀一定会吸引孩子喜爱诗歌,继续阅读。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感谢国学平台的用心,我们一定会在深入学习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读艾青先生《冬天的池沼》有感

作者:禹政君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这是艾青先生的一首名诗,从听到它,一直到自己读完,总是有掩不住的悲伤和难过涌上心头,仿佛数十春秋的磨难都压在了我的肩膀,那种深沉的孤寂和衰老直接映射进心里,令人久久不能释怀。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字的魅力,这与艾青先生的经历、积累和思考不无关系。

艾青的诗歌有很多是忧郁的,我想是因为他目睹了30年代中国农村的衰败和无奈,所以诗中有旧中国农民的贫困和痛苦。那时候,社会动荡使普通人的生活尤为艰难,艾青在童年就看到了这些,所以无论是艰苦劳作的农夫还是走卒小贩,都是他诗中的对象,来抒发自己对不公道的社会的愤怒。而且,艾青非常敏感,有特别细腻的感情。我读过《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通过描述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诗中淡淡弥漫的忧伤和无奈,都能透过纸面直射人心。

艾青的诗歌,越读越有理解。读得多,就感受的多。感谢各位老师创立的这个平台和这个项目,让我一边听一边读,一边体会和思考,理解诗歌的美好,感受爱国的真诚,尤其是在这个巨大的新冠肺炎面前,体会祖国的强大,增强爱国的情谊,更加可贵。

首都国学

果雪儿,送祝福,您我他,全家福

果子小雪

全心全意

家里家外

幸福永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