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药物用量之我见

转自: liufeng20

导读:学习经方,应当尊重经方本意,经方药物用量亦如此。经方的计量单位、煎煮服药方法、临床变通方法都需要认真探究。


《圣济总录》言“凡服药多少,要与病患气血相宜,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有久新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所以临床时候经方的药物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甚至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这并不是说经方的原剂量就不需要考究,临床虽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但是要在一个标准量的基础上来调整。这个标准量就是经方的原始剂量。是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普适剂量。

《伤寒杂病论》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就是“两”,因此一两对应于现在多少重量,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仲景用姜枣

桂枝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各为一对。且桂枝芍药用量须相等,加大芍药用量则为桂枝加芍药汤,加大桂枝用量有桂枝加桂汤,功效均不同于桂枝汤。若据此推测生姜大枣用量亦相同的话,则生姜三两应等量于十二枚大枣。

又《本经疏证》云: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与枣联用,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所以然者,桂枝小柴胡,俱调和营卫之剂也,……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仲圣法,和营卫以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为相当之数。

关于大枣的重量,柯雪帆、陈仁旭、陶汉华测得12枚大枣的重量为30g(一枚合2.5g),丁沛测南阳当地产大枣36枚重量为126g,畅达测12枚大枣为42g,仝小林测得30枚大枣(产地为河北)的重量为120g(即一枚合4g,十二枚大枣合48g)。我自己在超市里也称过,小些的枣有2g的,大些的甚至有7g的。由此,十二枚大枣的重量在30g~48g之间。若十二枚大枣合三两,则经方一两折算为10g~16g。

桂枝汤、麻黄汤煎服法

现在关于经方用量有一两合1g及3g的说法。汉代容量单位包括合、升、斗、斛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容量为20400ml;现藏南京博物院的东汉“永平大司农铜合”容量为20ml;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认为东汉1升合今198.1ml。由此来看一升约合200ml。则据方后煎服法,桂枝汤用水量是1400ml,麻黄汤用水量为1800ml,如此的用水量,以一两1g或3g折算,未免水太多了些。另外桂枝汤、麻黄汤服用方法是“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这种服药方法,把药分成多次服药,并且可以不必尽剂,若以1g折算,恐怕没有如此服药的必要。

柴胡汤中看半夏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人参一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大枣四枚半夏二十铢芒硝二两

柴胡加芒硝汤中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诸药用量都为小柴胡汤中的1/3,如此很有可能半夏亦如此,则小柴胡汤中半升半夏当为六十铢,即2.5两。柯雪帆实测半夏用量为42g,即2.5两约合42g,一两约合16g。

小结

关于经方剂量,目前有多种观点,一两有合1g、3g、8g、13g、15g不同说法,以3g和15g为主流。目前统编教材采用3g的说法。柯雪帆等人考究慎密,15g的说法也逐渐被更多人采纳。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一两合15g的说法更接近经方本意。

古今煎服方法有异

经方药物煎煮前不经浸泡,直接煎煮。现在一般都要求煎煮之前要浸泡,而且要煎煮两次。有研究证明, 煎前浸泡能提高药物的煎出率, 而一次煎煮只能得到30% 的煎出率, 煎煮两次则能够达到70%~80%(《中成药研究》),也就是现在煎煮方法煎出率是经方原始煎法的两倍余。所以如果采用现在的煎煮方法,则用量可折半,即一两合7g~8g。但是,药物质地不同,有些不耐煎的药材第二次煎煮时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而有些药物过度煎煮会煎煮出其他成分,难以把控,所以个人还是提倡采用经方的原始煎煮法。

用量随情制宜

临床时,具体药物用量,尚需在经方原量基础上调整。“故古方云,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肤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圣济总录》)。《小品方》亦有详细说明。

凡药物治病,皆要通过调整人体正气来发挥作用,所以若正气足而胜药则可量大,正气虚不胜药则可量小。简述如下:

①    衰老、虚弱之人,量宜少;年轻、强壮之人,量宜多。

②    胃气虚者,量宜少。胃气盛者,量宜多。

③    久病、病重者,量宜少;新病、病轻者,量宜多。

(0)

相关推荐

  •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

    小张医生经方方剂归纳4-外感发热怕冷汗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3 芍药3 桂枝3 生姜6 大枣12个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2 细辛2 附子1个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8 桂枝3 干姜2 栝楼 ...

  • 《辅行诀》即阴、阳旦汤五个方剂与伤寒论的对比

    (2019-09-04 17:37:20) 转载▼分类: 健康养生<辅行诀>即阴.阳旦汤五个方剂与伤寒论的对比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其方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 ...

  • 中医十大类方(收藏版)

    中医十大类方(收藏版)

  • 胡希恕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治肺痨咳血医案

    胡希恕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治肺痨咳血医案 鞠某,女,23岁,门诊号106528. 1964年7月11日初诊:肺痨已三年余,经西医检查,左肺有空洞,睡时只能右侧卧,左侧卧则有压痛,咳嗽吐血,口舌干燥溃破, ...

  • 大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方证共有4条,<伤寒论>中3条,<金匮要略>中1条. (1)原文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 ...

  • 名方小柴胡汤系列2-小柴胡汤的加减

    名方小柴胡汤系列2-小柴胡汤的加减  小柴胡汤的加减 小柴胡汤应用时,若胸中烦而不呕,去人参之甘补,半夏之辛温,加瓜蒌实清热除烦.若渴,去半夏之燥,加瓜蒌根之润:加人参甘苦凉润,清热益气,生津止渴.若 ...

  • 经方的用量【转载】

     经方的用量(2019-10-15 22:43:52) 转载▼ 标签:  分类: 医药秘方 经方的用量- 中医学专科教材认为一两等于30g,一钱等于3g:但是经方的用量基本都是以斤两为单位,这样换算过 ...

  •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三种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古人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戳戳者,今依方施用,竞有应与不应,其故何哉.""此药遂失其真矣".笔者将近年 ...

  • 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I(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8)

    蓝字 五.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接下来我们来讲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 经方那么多,<伤寒论>里面的处方很多,很简单地介绍一下症状就讲完了,后代的医家没有办法依循.今天我要告诉大 ...

  • 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II(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9)

    蓝字 五.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续) (二)以身体的恶寒.发热为依据来判断 那身体的寒热怎么判断?比如说病人怕热,我们就要问他热的时候口渴不渴,如果口渴,那问他喜欢喝冰水还是热水?说只喝冰水.那 ...

  • 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III(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10)

    五.如何做出正确的经方药物组合(续) (六)以人体从子时到午时的睡眠和体力变化为主来判断 我们中国讲的阴阳,实际上就是阴阳图.如果把这个放在手表上面看的时候是24小时,下面是中午12点,上面是半夜12 ...

  •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经方大枣用量小议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东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与现在不同,当时的一两等于现代的15克,而现代通常按一两等于3克使用经方.那么,经方的大枣十二枚等于现代的 ...

  • 半夏泻心汤选药用量之我见

    半夏泻心汤选药用量之我见 作者/田耿 之前在弘医书苑听裴永清老师讲<伤寒论>,裴老说自己是从开始"求根"后,才开始敢说自己懂中医.此语对我影响甚大,自此对一些名方.常用 ...

  • UC头条:经方药物的构成及加减用药

    黄芪当归汤(当归半两 黄芪三两)和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是李东垣先生的方子,它的剂量是"当归二钱酒洗.黄芪一两",1:5的比例. 点击加载图片 现在做实验怎么做?把1:1的比例.1 ...

  • ​陆渊雷学术思想与药物用量经验研究

    ​陆渊雷学术思想与药物用量经验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胡秀莲 研究目的:陆渊雷是民国初年著名"经方派"医家,临床治病善用经方,在当时与曹颖甫.余无言并称为上海研究仲景学说&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