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9-60章 农夫与厨师的治国之道

59章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i),长生久视之道。

阅读笔记:

01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这个字有两解,一个是节制,这个解释很道家,道家很讲究养生节能,凡是勿求过度。

另外一个解释,是王弼,他将其解释为农夫,让我想到稼穑的穑,按照这种解释的话,这句话是在强调农夫精神,那农夫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来看王弼注解的原话“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这一段是说,庄稼要想长得好,农夫首先要除草,这样庄稼才能生长,因此提出“齐一”思想,不着急治理现象,而是追寻现象背后的原因,农夫务本。

农夫精神的核心,就是保生机,一切行为均着眼于此。

最近看孟子,第一章里,孟子传达了他的理想国的状态:

他的理想是什么呢?他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猪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他刻画这样的一种景象:农家拥有五亩大的宅园,可以在那里种桑树,养蚕、缫(sāo)丝,于是50岁以上的人就能够穿这种丝衣棉衣了。宅院里面还能够养鸡、猪、狗这些牲畜,只要不违反它们繁殖的季节,70岁以上的老者就固定都有肉可以吃了。

农家拥有百亩田地,按时下田,一家人都可以不用挨饿。谨慎、认真透过乡里乡序的活动,教人民孝悌的是非道理。人人都知道要孝亲,要敬长,那么就不会有那种头发花白的长者还要背着重物在路上走。这个时候年轻人自然会去帮忙,会去代劳。

处理国政,能够做到让70岁的人穿得好吃得好,一般人不用担心受饿、受冻,这样的国君就一定能够称王于天下。“”(此段解释来自杨照老师经典导读讲义)

针对这一理想,孟子对梁惠王提出的为政主张是这样的: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洼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关键字“时”,论语里的“使民以时”)

引用杨照老师的导读讲义,翻译一下:

“”关键就在于要不耽搁、不破坏人民的基本生产活动,该耕种该收获的时候让人民能耕种、能收获,那么谷子粮食就够吃了;不竭泽而渔,不用细密的渔网到大池里面去捞鱼,那么池里面自然长养的鱼鳖就够吃了;不乱砍树木,给树木充分时间生长,那么木材就够用了。

粮食、鱼鳖够吃,盖房子取暖的木材够用,那么人民既能够好好地活着,死了也能够得到适当的丧礼,都没有匮乏遗憾。让人民活着、死了没有匮乏遗憾,这就是王道的起点,也就是国君正确处理国政的基本要求、标准。”

东方的智慧,真的离不开农耕社会的现实启发。人类初始的智慧,大概就是从生活中来,说中国是农耕文明,大概也是没错的。

”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治人事天”,我理解这四个字依然是在说为政之道,跟个人修身并无关系,所以,综合以上,“啬”字我采信王弼的解释。

早服,中华书局版本解释为“早早服从于道”,王弼解释为“常”,这个常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所以我更倾向于“早服于道”的解释。

本章后半部分,积德,不克,无极,根深固柢,长生久视,都在强调道的永恒性,不做多解。


60章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阅读笔记:

01 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太有名了,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别乱翻,就是别乱折腾,还要注意火候,火候是什么?煎鱼要用小火,这就很辩证了,明明国家很大,治理国家应该是个复杂的大工程,但老子偏偏叫你小火煎,就是举重若轻啊,越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越需忌讳用力过猛。

孩子的教育是大事吧,所以我们用力过猛,仔细对照,人生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你越是百分百在意的东西,你往往拼尽一切时间和精力,但往往落得过犹不及,在大事情上,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我们都是急性子,都是拼命三郎。

从容、淡泊,宠辱不惊,如何修炼,要慢下来。

当然,老子的一切都是对道的形容和比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布道的方式,关于这一段,我倒是想引用王蒙《老子十八讲》里的一段解释:,他的这本书也推荐大家看。”

“治大国若烹小鲜”,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它有美的感染力,你可以懂这句话,你可以不懂这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把治国和烹小鲜,这两个最不沾边的事用智慧连接起来,表现出一种把握、一种心胸,这本身就是一种美。

我曾经有幸多次到农村劳动,我在劳动当中发现,凡是我们北京的——例如我在北京门头沟斋堂地区桑榆村劳动过——人家称劳动好的人叫“把式”,就是师傅,把式就是师傅的意思,凡是把式,他的劳动姿势相对比较好看,也比较省力,不管是在割麦子、是在用铁锨翻土、是在植树、是在装车卸车,他的各种动作比较匀、他的重心也比较稳,人家一看这姿势就说你是把式、会干活。

相反地,那些下放干部,那些年轻的又要表现自己非常积极、又要表现自己卖力气,这些人干活那都是瞪着眼、撅着腚、一脑门子的汗、伸着脖子、嘴都累歪了,都是那样子。你一看那么干活的人,你就知道了:行,他态度挺好。给你写鉴定的时候就说劳动努力、学习认真、拥护党的政策,也行了,但是干活的质量较差。“治大国若烹小鲜”也有这个意思在里头。

马克思说:世界要按照美的原则来构建。我们想一想,世界上一切好东西都是美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一条河如果它流得很好,它是美丽的,一座山是美丽的,各种学问都是美丽的,高级的数学公式、高级的数学原理,如果你把它画成图、画成几何的图形,它太美丽了!就连最简单的一个道理都非常的美丽。所以“治大国若烹小鲜”,它本身就让你把治国理政变成美的享受。

我就这么想,譬如说如果一个政治家、一个掌权的政治家,用不着他研读老子,用不着他去整天地讨论“勿挠、勿去鳞、勿频频翻动”,用不着,他只要在他客厅里头挂一幅字,上边写着“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你要是到他家里头去、被他接见的话,一看这几个字的时候,你有一种轻松感、你有一种得道感、你有一种亲切感。

这个“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要善于用审美的角度来看它。

伊尹能辅佐商汤,说明厨师能治国,大概就是对火候拿捏到位,一通百通的道理吧。

02 圣人不伤人

怎样就是圣人,不伤人,这三个字,真难做到,仔细回顾,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很少有不伤人的时候。

鄙夷的眼神,忍不住的口角,差评,抱怨,堵车时候的路怒,狂按喇叭,骂脏字,或者拳脚相加,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很难有自在圆满的状态。

不伤人,是多难的一种修行呢。

(0)

相关推荐

  • 深度解析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大家好,这里是三宝易学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首先我们来先看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 ...

  • 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

    众所周知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来自本章,以道治天下,无往而不胜. 先贴下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29章 去甚 去奢 去泰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英文翻译: If anyone should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第30、31章 不祥之器

    30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2、37章 无名之朴

    32章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Th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3章 自知自胜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He who knows other men is discerning (有眼力的,有洞察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4、35章 生命的节奏

    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all pervading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6章 聪明不如微明

    将欲将于翕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举之: 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以上内容都是在讲对立转化,事物因为有对立转化才有变化,体现为无常性,佛家的空性,在悲观时有希望,在得意时不忘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38章 上德、仁德与福德

    原文3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2章 本与末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阅读 ...

  •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53章

    分句53章  阅读笔记: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介然有知,意思是倘若我稍微知道一点内容,我就想着我要去追大道,这样是很可怕的,这个怎么理解?我追求大道难道有错吗?当然不是.我理解这其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