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大黄、黄连等药合用心下痞闷 大便秘结
附子与多种寒凉药的临床运用
作者/何毅
附子味辛性热,为温阳驱寒之主药。本品与干姜、肉桂同用,能增强温阳驱寒之功;与麻黄、细辛同用,以达温阳解表之力。这些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属常规现象。然而附子与寒凉药的混合使用,乃属特殊变象。
附子与寒凉药的运用,是针对既有热证,又有阳虚现象而设的,其机理正如前贤所谓“寒热互用,攻补兼施而不悖”也。
附子用量的大小,可根据临床表现和个体差异而酌情决定。
今结合临床病案,简述如下:
附子与大黄、黄连等药合用
大黄、黄连均属苦寒之品,两药配合组成代表方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本方适用于“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之证。假若遇到“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兼有阳不足的患者,治疗时仍需加入适量的附子。加入附子后便称为附子泻心汤。本方除寒热之品混合运用而并行不悖外,还妙在煮服的方法。前贤李中梓深领其奥,他说:“以三黄之苦寒清中济阴,以附子之辛热温经回阳,寒热互用,攻补兼施而不悖,此仲景妙用之入神也。”《医宗金鉴》讲得更清楚,其曰:“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热外寒而治之。其妙尤在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附子别煮汁,意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也。”
【病案举例】
杨某,男,48岁,1989年9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心下痞闷不舒已达三年之久,屡服中西药无效。今除痞闷外,还伴见恶寒汗出与大便经常秘结等现象。思此与《伤寒论》中的附子泻心汤证颇吻合,稍异者唯大便经常秘结,虑是肺气郁闭之故。治用附子泻心汤加味。
附子15克,大黄8克(捣成粗末),黄连8克(捣成粗末),黄芩8克(捣成粗末),杏仁10克,瓜蒌壳15克,瓜蒌仁15克。
先将大黄、黄芩、黄连用鲜开水浸泡,余药水煎二次,然后将浸泡的药液与煎的药液进行混合,分三次温服。
9月6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心下痞闷和恶寒汗出等症状已减轻,效不更方,嘱再服前方一剂巩固疗效。
9月7日三诊:患者连续服用两料加味附子泻心汤,数载沉疴欣然获愈。改用调理脾胃药善后。
沙参15克,扁豆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谷芽12克,甘草5克,神曲10克,冬瓜仁20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