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历史文化】胡金平 ‖ 四川平武报恩文化与梅文化
平武县报恩寺
四川平武报恩文化与梅文化
挖掘平武历史、宣传报恩精神是弘扬本土文化,提升民族意识,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文化建设大繁荣必不可少的一环。
回顾历史,早在明朝初期,四川平武报恩文化与梅文化就遥相呼应,相互交融,共同演绎着一场声势浩大、瑰丽无比、地方独有的文化交响曲。
说到梅饯,或许你比较陌生,它是用青梅制作的一种平衡酸碱、调节内分泌最佳的保健食品。如果有人把梅饯的调节功能嫁接在变通人与人的关系上,那是对梅饯的妙用。可是,早在明初平武就出现了一件宫殿变寺庙改头换面的故事,也就是王玺家人以梅饯为调节剂,拢赂钦差保宫殿、避免灭族之灾的故事。报恩文化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如果你去北京故宫,也许会被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世界之最、全木结构、规模宏大的建筑故宫是中国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名副其实的皇宫。可是,今日故宫已并非明初(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的景象。故宫先后遭遇四次大火焚毁,只有武英、建极、英华、南熏四殿及四周角楼得以幸免,其他明初建筑已无存。在后来的重建中,因木材长度受限,规模最大的太和殿已由明初时的九间被康熙帝改建为十一间。如今所见故宫,大部分都是1735年乾隆帝继位后的六十年中,相继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的结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诚心想见明初时的皇宫却也不难。明初王宫深山有,就在四川平武县。
在四川北部边陲,有一个与九寨相邻群山环抱中的县城,本文说的深山宫殿就在县城之中,乘车沿九环线就能到达那里。那是一座与明早期故宫同人所造的宫殿式建筑群落。该建筑真实再现了明初时期的皇家风范,它就是闻名遐迩的深山宫殿“报恩寺”。
平武县报恩寺(图片来自网络)
走进平武,你会看到一对酷似天安门华表的经幢,它与报恩寺的山门两线对应,成纵向至下而上南北排开。整座群落坐西朝东,布局得体,风格别致,是大西南无与伦比的古建筑。报恩寺的殿内彩绘色彩斑斓,泥塑木雕佛风规范,滚龙抱柱活灵活现,天花地板精美绝伦,给人目不暇接之感。据说报恩寺有三颗宝珠保平安,即避尘、避火和避水三珠,可究竟是神话还是科学,至今谁也弄不明白。报恩寺不长蜘蛛不积灰尘、水火不侵,报恩寺历经数次地震同样面不改色心不跳。它不愧为古建筑的奇迹,我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说它是明初北京故宫的缩影也无可厚非。
平武县报恩寺(图片来自网络)
1996年,报恩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将报恩寺作为常设建筑教学基地。
相关报恩寺的传说其说不一,平武人茶前饭后只要提起报恩寺无不津津乐道,可在宫殿或寺庙的纷争上至今尚无定论。至于报恩寺有三颗宝珠保平安,王玺射帝射早了,王和尚、龙跑了三桥九栋水满了等民间传说,均充满着传奇色彩。
平武自古盛产果梅,梅饯是平武的代名词。如今县内有果梅园3.5万亩,实生野梅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近六百年的梅树至今照常挂果株产达千斤以上。陈年梅饯制作是平武家喻户晓的亮点,在当地有这样一首歌谣:“陈年梅饯人人夸,香脆可口又化渣,若要提高健康值,最好每天吃点它”。据传说,陈年梅饯的原创制作人,就是明代初期古龙洲官至六品的土官王玺。
根据民间传说,结合平武报恩寺内的圣旨碑考证,平武陈年梅饯与驰名中外的深山宫殿报恩寺以及土官王玺有着微妙的传奇由来。
明宣德年间,时任龙洲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在进京朝贡时,见故宫雄伟华丽、骤起暧昧之心。因龙洲盛产黄金,王玺又集财丰厚,自以为山高皇帝远,猴子可以称霸王。为达欲念,王玺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便以重金私下招募原建造故宫之工匠,在龙洲建造王宫。
谁知土木大兴、风声走漏、东窗事发,皇帝以玺私造皇宫为由拿问,玺巧舌以“龙洲距京路途遥远,曾蒙皇恩无以为报,臣日日思君不见君,修座庙宇塑金身,欲见龙颜无山隔,别无它图为报恩”的词句为己开脱。皇帝觉得玺虽违王法,却也在理,于是暂且将玺拘押,随即派钦差到龙洲查证落实再着论处。